一、春天的别称
; 春天别称: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仲春、酣春、季春、暮春、三春、杪春、九春、晚春、末春、芳春、阳春、春杪、仲阳、青阳、艳阳、首阳、正阳、天端、大壮、中和、阳节、昭节、淑节、韵节等
春天的别称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出自诗句:“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艳阳:因为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名。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三个月份,因此合称“三春”。
九春: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青阳:人们赞美春天阳光明媚,把“青阳”作为春天的别称。
二、春天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春天的别称和雅称有:
1、三春: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诗人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2、九春: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十天一春,故称“九春”。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3、青春: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机盎然,一派葱葱郁郁,因之称为“青春”。杜甫赞道:“白时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4、青阳:春天阳光温和明媚,因此春又有“青阳”之美称。陈子昂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
5、艳阳:春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故又称“艳阳”。杜甫有诗云:“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
6、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陈子昂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佳句。
7、阳春: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将春天冠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李白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妙句。
三、春的别称
阳春、芳春、青阳、软节、三春、熙春、新阳、泰春等。
一、青阳
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唐 潘孟阳《元日和布泽》:“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
明 何景明《发京邑》:“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唐 冷朝阳《立春》:“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唐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二、软节
指春季。因以春风柔和、温润,故称。晋 曹毗《正朝》:“软节畅宇宙,和风被八区。”
三、三春
春季。春分为孟春、仲春、季春,故称。三国 嵇康《琴赋》:“若夫三春之初,丽服以时。”又指季春。汉 班固《终南山赋》:
“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亦指农历三月。唐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四、泰春
春的美称。泰,安适、安宁。谓春当安泰。《管子•山国轨》:“泰春,民之功繇。”《管子•山至数》:“泰春,国谷倍重,数也。
泰夏,赋谷以市櫎,民皆受上谷以治田土。泰秋,田:‘谷之存予者若干,今上敛谷以币。’民曰:‘无币以谷。’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
五、天端
春。谓春为一岁之开端。《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汉 何休 注:“天之所命,故上系天端。
”徐彦 疏:“天端,即春也。”陈立 义疏:“春为天之始,系王于春,故为上系天端。”
六、熙春
和暖的春天。晋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七、新春
初春。北周 王襃《别陆子云》:“平湖开曙日,细柳发新春。”宋 苏轼《次韵孙职方苍梧山》:“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
八、新阳
指初春。古人以上半年为阳,下半年为阴。因春为一年之始,故称新阳。南朝 谢灵运《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吕延济 注:“春为阳,秋为阴也。”唐 钱起《春谷幽居》:“黄鸟鸣园柳,新阳改旧阴。
春来此幽兴,宛是谢公心。”宋 李德载《早梅芳近》:“残腊里,早梅芳。春信报新阳。”宋 阮阅《踏莎行》:“驿使初回,新阳才报。时和倍觉青春早。”
九、阳春
温暖的春天。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西游记》三十七回:“又遇着阳春天气,红杏夭桃,开花绽蕊,家家士女,处处王孙,俱去游春赏玩。”
唐 韦应物《和吴舍人早春归沐西亭言志》:“阳春美时泽,旭霁望山晖。幽禽响未转,东原绿犹微。”唐 韦应物《送刘评事》:“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