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美国第37任总统的英文资料(中文也可以)?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 - 1994年4月22日),第36任美国副总统(1953年 - 1961年)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69年 - 1974年)尼克松是美国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当过两届副总统与两届总统的人,但也是唯一一位于在位期间,以辞职的方式离开总统职位的美国总统。 1946年,尼克松当选美国众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在1952年与1956年两度与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搭档参选并获得胜利,在1953年到1961年间,担任了两届副总统职务。1960年尼克松竞选总统,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又在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落败而暂时离开国家权力中枢。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顺利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美国总统,1972年又连任第47届总统。他在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事件曝光之後(授权非法闯入民主党在水门饭店的总部,并下令掩盖事件真相)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成为唯一一位由于辞职而离任的美国总统。 在尼克松的任期内,将美国军队撤出了越南,逐渐结束了那场使国家陷入危机的战争。透过乒乓球活动尝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史称“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关系。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同美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对中国的7天访问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美中苏三角外交的态势开始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决定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有两个女儿,长女和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的孙子结婚。1994年4月18日,尼克松在新泽西家中突患中风,22日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在他的墓碑上雕刻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 他先後撰写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领袖们》、《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等着作。

尼克松是什么人物?

理查德·尼克松,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村,曾任美国第37任总统,并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家境并不好,后来父亲开了一个汽车加油站,家中经济情况才稍有好转。尽管家境贫寒但父母时常鼓励尼克松要“刻苦自励”,要“勇于奋斗”。因此尼克松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1943年他从惠蒂尔学院毕业时是全班第二名。接着,尼克松又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的性克大学法学院专攻法律,1937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在大学学习期间,家里每月只能给他35美元的生活费,其他费用必须由自己打工赚来。尼克松不仅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而且还热衷于学校的政治活动,大学四年级时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这种经历使他练就了一副能言善辩的口才,为他以后从政打下很好的基础。

从法学院毕业后,尼克松返回老家惠蒂尔当律师。二战中,尼克松来到华盛顿,参加联邦政府部门工作,1942年8月参加海军,1945年10月升为上校,1946年退役。1946年,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国会议员改选。加州的第12选区的共和党人正在物色候选人,在惠蒂尔学院的推荐下,尼克松成为候选人。1946年11月尼克松击败对手,当选为加州的国会众议员,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在国会中,尼克松是当时的“反共斗士”,他支持迫害美国共产党,并曾参与起草限制美共活动的法案。同时,他利用自己出众的口才,经常在论辩中诬陷对手有共产党的嫌疑,因此深受他的政敌痛恨。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尼克松为副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当选后,极其重视尼克松这位副总统,经常派他担任重要的外交角色,让他参与所有的重大决策。他曾经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份出访了五十余个国家,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尽管尼克松才干出众,但在1960年的总统选举中,尼克松仍然被肯尼迪击败,失去了一次问鼎白宫的机会。失利的尼克松退而求其次,参加加利福尼亚州长的竞选,不料又马失前蹄,以失败告终。尼克松有点心灰意冷,暂时退出政局,到纽约发展律师事业。不过,在1964年大选时,尼克松仍然为当时的共和党候选人摇旗呐喊,从而保持了与政坛的联系。

1968年,尼克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第37任美国总统。他是一位极具眼光的政治家,上任后,立刻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著名的“尼克松主义”,宣布他的对外政策注重“实力”、“伙伴”和“谈判”。为此,他开始谋求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因为他认识到在美苏关系中,中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所以,尼克松率先打破僵局,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为自己正式访华作铺垫。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尼克松决意把美军从越南撤出,并用四年时间完成了这个战略任务,

美国总统尼克松死了没有?

美国总统尼克松已经去世。在1994年,因为中风去世。

尼克松(美国第37届总统)一般指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曾于1969-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时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但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尼克松曾于1953-1961年担任第36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1962年写了《6次危机》一书,记叙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自道短长,自言甘苦。退出政坛后,他在隐居式生活中大量读书,尤其偏爱政治家的著作。读书之余以笔耕为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先后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不再有越战》和《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

大事年表:

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

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

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

1938年6月加入美国共和党。

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

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

1952年,他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9年在竞选总统中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竞选失败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从事律师工作。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他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

1972年11月连任第47届总统。

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1994年4月18日傍晚,尼克松在新泽西家中突患中风,当即被送往康奈尔中心急救。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的任内大事

1959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受总统艾森豪威尔之托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能拥有的一切。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用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果。在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尼克松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劣的论战。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尼克松赢得了这场辩论,他在本国的威信也因此大大增加,这就是著名的“厨房辩论”。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也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准确的说应当是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总统,首位踏上中国国土的美国总统是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其于1960年6月17日至19日访问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 访华期间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尼克松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尼克松的任期内,逐步将美国军队撤出越南。1973年1月27日,美国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越南撤出。至此,这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也使这个国家陷入危机的越南战争结束。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共和党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美国著名政治家,曾于1969年-1974年担任美国第37任总统。1974年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尼克松于1953年-1961年担任美国第34任副总统。

1913年1月9日,尼克松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父亲是汽车加油站和百货店老板。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1937-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1940年,尼克松与特尔玛·凯瑟琳·罗恩结婚,有两个女儿。1942-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复员后曾两次入选参议院。

尼克松是谁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美国政治家,第36任美国副总统(1953年-1961年)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69年-1974年)。1974年时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也是截止2013年12月上旬唯一一位辞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于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1968年和1972年两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94年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因病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