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长什么样子?

龙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亦有受中华龙文化影响。

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产生背景: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伏羲氏以蛇为图腾。古书中记载,伏羲氏生于成纪,徒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伏羲氏发源于成纪,发展壮大后,沿着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最后都于陈。这一活动区大体与仰韶文化古遗址的分布区相吻合。

龙的外形特征哪些?

在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它的长相奇特,很像各种动物的大集合。

龙的身体修长,体表像蛇一样有麟片,它的角像鹿一样,耳朵像牛,嘴上有两条像虾一样的须,也有又大又凸的圆眼睛,还拥有长得像老鹰一样的爪子,老虎一般的脚掌,背上有鱼鳍,嘴里含有一颗珠子。

宋代罗愿作的训诂书《尔雅翼》中曾这样形容龙的外貌说: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想问一下龙长什么样??

如下图所示: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之后的历朝历代,其模样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古人把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一物上,渐渐构成了龙的样子,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百鳞之王。

早期龙的多元性

我国崇龙礼俗最早发现于东北西辽河一代的红山文化时期。最典型的即玉猪龙,多呈“C”型,这时的龙的形象特征是兽首蛇躯,周身蜷曲,华夏银行的行徽原型就是玉猪龙。

而后伴随着夏商周时期的国家统一,各部落文化逐渐有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于是我们可以在现代考古发现的夏商周时期的器物中看到各种不同形状的龙。

如蟠螭及鸱吻等,蟠龙呈环绕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性地称为蟠龙。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一般作主纹使用,盛行于战国时期,所装饰在青铜器和玉器之上,而鸱吻则装饰在殿脊的两端作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在这一段历史时期,随着文化的归流,龙的历史形态也逐渐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从多元发生的原龙走向初步综合的夔龙。

中国龙的外貌特征

龙的外貌特征: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拓展资料: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龙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