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畚箕和簸箕是什么样子的

下图是畚箕:

下图是簸箕:

畚箕[běn jī]是用木、竹、铁片做成的一种铲状盘,通常有一短把,用以收运从地板上扫除的垃圾,撮垃圾、粮食等,一般也用作农用工具,在农村比较常见

簸箕[bò ji]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扩展资料

簸箕

簸箕的品种有大簸箕、小簸箕,还有净物簸箕。净物簸箕是介乎大小簸箕之间的一种小型簸箕,没有撑角,主要是装物时用。随着生活用途的多样化,编织者也生产出一种变型的簸箕。这种簸箕三面立起,一面敞开,况且有舌头,用以“吐废物”,而这种变型的簸箕叫笸篮,有似我们日常应用的洋瓷脸盆。

从容量上看,有大笸篮、小笸篮,从形体上看,有正方形笸篮、圆笸篮、长方型笸篮;从用途上分有盛馍笸篮、针线笸篮、旱烟笸篮等。笸篮的做工较之簸箕简单点,但工艺更讲究,还加了一道涂染、勾画的工序。鸟鱼花草等绘于其上,了了数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笸篮不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还是一个民间艺术产品,在开发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赋予其艺术生命力。

二、簸萁与簸箕的区别

作为一个词是同义,萁与箕音别义不同。 簸萁,萁是错别字,应是箕。 簸箕bòji:释义有三种,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萁qí 1.豆茎:豆萁。 2.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像荻而细。 箕jī 1.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帚。 2.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姓。

一、“簸箕”和“斗”的区别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虽然指纹重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却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形状,分别是斗形和螺旋形,这个“斗”和“簸萁”,其实都是现在的指纹形状。

“斗”就是一圈一圈能包起来的椭圆,斗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来量粮食的量具,它的外观从外向内收。有的人指纹也是螺纹由外向内旋转,有点像扁扁的树的年轮,跟斗的外观感觉有点儿相似,所以就被古人叫做“斗”。

簸箕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农具,主要是用来簸去粮食里的米糠等杂质。形状是里面半圆形,由内而外发散,外面开口。而“簸萁”就是包不住的,指纹中的一圈一圈是连不起来的,是向外转的。

有人手指纹就跟簸箕的形状比较像,纹路不规则,指尖那面是半圆纹,向手心这面没有形成螺旋,跟簸箕一样发散了,因此人们把这种指纹叫做“簸箕”。

簸箕和斗都是一种容器,一般都是放米面用的。手上的“斗”多,那就能装很多有用的东西,手中有财富也能很好的把握住。自然能够把握住财富的人,也是富贵命了。

而簸箕的用途就完全不一样了,簸箕就是专门往外倒垃圾的,如果一只手上有十个“簸箕”,那还不有啥都要往外扔,手中留不住财富,自然家里日子就过不好了

三、簸箕详细资料大全

簸箕是一个词语,读音为bò ji,释义有三种,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斗和簸箕被赋予神秘的占卜色彩,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另外还有叫做簸箕板的小吃。出自贾思勰 《齐民要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簸箕(撮子) 外文名 :dustpan 释义1 :一种收运垃圾的铲状器具 释义2 :一种编织的扬米去糠大撮子器具 拼音 :bò ji 相关文献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基本信息,简要介绍,编制方法,编制技艺,相关文献,主要种类,民歌民谣,柳编艺人,孔成德,阎吉明,另类用途, 基本信息 释义: (1) [Dustpan]: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南充称之为“撮箕”。 (2):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3) [Loop of a fingerprint]: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 方言:撮子(cuō zi)、撮cuó箕 简要介绍 手工簸箕是正宁县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特优产品,这个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乡核桃峪村。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杨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为它有其独到之处。 正宁县 编制方法 做簸箕需要阴湿、避阳光、不见风的环境。农家一般都在地下打地窑,有如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地道,当地人称簸箕窑,也有戏称为冬暖夏凉、湿润恒温的“神仙洞”。做簸箕用的工具主要有铁镰(推刨)、方锥、槽锥、钩针、拨停、绳锤、捋篾刀、量舌、尺子等。铁镰用以刮簸箕舌头,要刮得平整、薄厚适中。近年来多用推刨推,推刨推下的舌头要比镰刀刮的效果好多了。方锥,用于在簸箕舌头上钻眼。槽锥,用来缠簸箕沿子。钩针,在簸箕舌头上用来钩绳子;用针是循环往复、错落有致、一气呵成的一整套动作,针脚密疏、缀条粗细平整都是在瞬间完成的。拨停,是打绳用的,有的也叫脱螺子。绳锤,用于缠绳,既省力,缠下的绳子松紧又合适。捋篾刀,刮缠沿子的篾子。量舌,用于丈量簸箕舌头上所钻孔眼的距离。簸箕尺子,有大小之分,是量簸箕条长短的。还有踏板子、捋篾棒、垫尺和刀子等。编织簸箕时,先将条子装在簸箕尺上,编结一片,叫做结掌子。然后将掌子弓起结角子。结角子和做茬子以及捋篾子、缠沿子,最耗时间,技术含量也最高。做的簸箕是否美观大方、实惠耐用,关键在这些工序上,所以编织簸箕者紧张时一圪蹴就是半天。有时为了结好角子或做好茬子,连吃饭、上厕所都顾不上。只有这样,才能编成一张成品簸箕。 编制技艺 核桃峪簸箕全是手工编织而成,它既可以以一家为单位独立进行编织,也可以实行分工,联户经营,从而形成了一种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男女老幼、父子、夫妻、弟兄、妯娌皆可参与制作,共同切磋技艺,互取短长,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传帮带授徒方式。全村有85%的人能编簸箕,手艺娴熟者每天可以编2张,手艺拙劣者两天可编3张。手艺好的编织的簸箕周正好看,畅销;手艺差的编织的簸箕不顺眼,价格低。这就是本地人常说的凭手艺吃饭,凭力气干活。在编簸箕行里可称为能工巧匠的约占20%,核桃峪的簸箕手艺不搞封闭自守,而是敞开胸怀,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同时也吸收了四川竹编、南方草编的技艺,使簸箕的编织手艺日臻完美,并传到了四邻八乡。 簸箕 核桃峪编织簸箕用料极其考究,做工十分精细。做簸箕用的主要原料是柳条,来源于子午岭山麓的转角、马兰、龙嘴子和东店头一带及陕西省的麟游山区,后来也有人到合水县的太白、大山门和陕西富县一带找寻。还有少数人栽植柳条,自割自用。但大多数人都是采用天然野条。簸箕条有芽条、秋条、蒸条之分。三月割的条子,也就是春季草木发芽时割的条子,皮利容易剥,叫作芽条;六七月割的利皮条子叫秋条;凡皮不利,需要蒸后方可剥下的条子,叫蒸条,这种条子是簸箕条中的上等品,用其制做的簸簸柔韧性强,经久耐用,色泽清白,受人喜欢。在蒸条时火候、湿度都尤为重要,随时要掌握,不可掉以轻心,蒸得太老了,色泽不白亮,蒸得太嫩了皮不利。作簸箕时除了条子而外,还需要麻绳和簸箕舌头。麻绳的粗细要适度,一律要用上品麻捻绳,否则会影响簸箕的使用寿命。大簸箕的舌头长1米左右,宽4至5厘米左右,厚4至5毫米,小簸箕的舌头大小根据需要和材料而定,没有定规。 竹簸箕 相关文献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至秋,任为簸箕。” 唐锺辂 《前定录·刘逸》:“我读《金刚经》四十三年,今方得力,就说初坐时,见巨手如簸箕,翕然遮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弯一枝窍镫黄华弩,担柄簸箕来大开山板斧:是把桥将士 孙飞虎 。”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高大的中年庄稼人,不仅帮助寡妇老婆儿,把大黄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帮助她把淘好的粮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箩、簸箕……统统搬到磨棚里来。” 山西长治地方农用---簸箕 主要种类 核桃峪的簸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它的优点是窝深、掌平,不撒粮食和簸物。掌平利于播出杂物,不留残渣,好使换。在农家,簸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备之物,一张簸箕用得爱惜点可以用人老几辈子,最少也可用十几年。 簸箕 簸箕的品种有大簸箕、小簸箕,还有净物簸箕。净物簸箕是介乎大小簸箕之间的一种小型簸箕,没有撑角,主要是装物时用。随着生活用途的多样化,编织者也生产出一种变型的簸箕。这种簸箕三面立起,一面敞开,况且有舌头,用以“吐废物”,而这种变型的簸箕叫笸篮,有似我们日常套用的洋瓷脸盆。从容量上看,有大笸篮、小笸篮,从形体上看,有正方形笸篮、圆笸篮、长方型笸篮;从用途上分有盛馍笸篮、针线笸篮、旱菸笸篮等。笸篮的做工较之簸箕简单点,但工艺更讲究,还加了一道涂染、勾画的工序。鸟鱼花草等绘于其上,了了数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笸篮不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还是一个民间艺术产品,在开发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赋予其艺术生命力。 簸箕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簸箕和笸篮除了播扬杂物、盛装粮食、美化生活而外,还可用作农家晒枣、晒核桃、晒花椒、养蚕等。这就是说除了液体不能盛而外,再盛其他都随方就方,随圆就圆。用来盛晒物品易干又不粘脏物,所以人们即便生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簸箕和笸篮与人们关系不但没有疏远,而且显得更加密切,什么吹风机、扬场机、风扇远远不能代替它。这是因为“物用使其然”。 大簸箕又称斗枪(音译),圆状,周边凸起,用竹篾编制而成,将斗枪平放在地或者放在几个木凳上,可以在里面晒谷物、豆子等。 民歌民谣 建邺区流传的“数手箩”:“一箩巧,二箩好,三箩四箩背稻草,五箩穷,六箩富,七箩八箩开当铺,九箩是秀才,十箩中状元”还有的说“秦淮区流传的“数箩歌”:“一箩巧,二箩拙,三箩四箩会插舌,五箩六箩骑花马,七箩八箩中状元,九箩缺一十箩全,全箩上天会神仙”。 簸箕纹与斗纹 柳编艺人 孔成德 孔成德(1891~1969)柳编艺人。自幼受家庭薰陶,对柳编产生了兴趣,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前人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柳编制作方法。编制的簸箕、簸箩、柳箱等产品不仅花色多、品种全,且质优耐用,美观大方,曾有“簸箩不漏水、簸箕盛半斗”之称。编制速度极快,一天能编制圆、方簸箩各1个,簸箕3个,被称为“簸箕王”。 簸箕 阎吉明 阎吉明1950年3月生, *** 党员,中专文化。自198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多年来,将富民强村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制定全村发展规划,带头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995年,在全镇第一个号召试种大棚西瓜,学习钻研西瓜大棚技术,及时确立了全村的主导产业--大棚西瓜生产,仅此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2000元,推动了太平镇大棚西瓜的规模性种植发展。自1980年以来,孔家坊村成为全镇第一个亩产吨粮村、第一个实施村庄规划村、第一个西瓜专业村、第一个通柏油公路村、第一个户户安装电话村。阎吉明先后获“济南市乡村科技拔尖人才”“济南市模范 *** 员”“济阳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另类用途 簸箕是一种农具,用来簸去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在农村里也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编,南方用竹编。这件簸箕来自广西柳州融安县的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很普通的农家日常用品,细看却发现手工活做得相当细致,整整齐齐乾乾净净,制作者一定是一把好手。 草帽簸箕风铃 把它买回来,当然不会用来簸米了。葡萄提供的用途是: 用途A:盛水果是没有问题的,环保、干净,田园风格,恍惚中以为是在果园; 用途B:还可以放在玄关的鞋柜上收纳钥匙,也是一道另类的风景; 用途C:放在化妆台上收纳形色各异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同样可爱; 用途D:书桌、办公桌上凌乱的曲别针盒、订书机、电话本等办公物件,用它一收纳,也就整齐轻松了。

四、簸箕是什么意思

簸箕的意思是:

1、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

2、扬米去糠的器具。

3、簸箕形的指纹。

簸箕,拼音是bò ji,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有三种,一是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主要种类

簸箕的品种有大簸箕、小簸箕,还有净物簸箕。净物簸箕是介乎大小簸箕之间的一种小型簸箕,没有撑角,主要是装物时用。随着生活用途的多样化,编织者也生产出一种变型的簸箕。这种簸箕三面立起,一面敞开,况且有舌头,用以“吐废物”,而这种变型的簸箕叫笸篮,有似我们日常应用的洋瓷脸盆。

从容量上看,有大笸篮、小笸篮,从形体上看,有正方形笸篮、圆笸篮、长方型笸篮;从用途上分有盛馍笸篮、针线笸篮、旱烟笸篮等。笸篮的做工较之簸箕简单点,但工艺更讲究,还加了一道涂染、勾画的工序。鸟鱼花草等绘于其上,了了数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笸篮不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还是一个民间艺术产品,在开发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赋予其艺术生命力。

五、簸箕的意思 簸箕什么意思

簸箕,汉语词语,读音为bò ji,一般作名词使用。簸箕一词有三个意思,分别是:1、指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2、意思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3、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簸箕是一种农具,用来簸去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在农村里也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簸箕编制,南方用竹编制。

六、簸箕是什么

装垃圾的,应该和南方被称为畚斗的是一类东西。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有三种物品被称作簸箕,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另外还有叫做簸箕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