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审美价值

所谓审美价值是指审美客体的属性对主体审美需要的满足,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方面和结果,是对象特定的属性与主体需要发生作用时显示出来的令人获得审美享受的一种价值,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广义的美与其他价值形态相比,它具有超功利的精神性、强烈的情感性等特征。

希望你喜欢

二、审美价值范畴

优美

优美是审美的五大范畴之一。又可称之为柔美、秀美、典雅美,是审美经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优美感所包括的四个原则:无功利的趣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五概念的普遍有效性、无概念的普遍必然性。

主要意思是说,优美是一种无关利害但却令人愉快的经验,这种经验虽没有明确的目的,但却与人的目的并不违抗和冲突,优美感的达成虽然全然是感性的,但却与理性思维或逻辑必然性的判断并无违逆,而是一致的。

“丑”是审美的五大范畴之一。“丑“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1,以丑衬美;既可以更突出美,使美更醒目、深刻,也使丑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显露,使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更加珍视美的价值,对丑更加憎恶。

2,化丑为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具有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

崇高

崇高是审美的五大范畴之一。崇高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其著作《论崇高》中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在17、18世纪产生极大的影响,成了新古典主义者的圣经。在古罗马,朗吉弩斯针对当时的庸俗气息,为了挽救时代的颓风,提出了崇高的号召。要求文章要有崇高的语言和风格,而崇高的语言和风格来自思想和心灵。具有崇高美的作品必须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作者认为崇高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

真正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

三、审美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研究审美价值,其中包括艺术价值复杂多样的本质的必要性,既取决于理论任务,又取决于实践任务。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意义不仅在于形成人们一定的价值定向,而且在于创造最高价值——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科学的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价值方面,旨在解决同加强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效果有关的最主要的一些问题。

审美的价值本质 美学和价值说

忽视审美的价值本质,就不能揭示美的标准。人的审美关系历来是价值关系,没有价值论的态度,要认识它原则上是不可能的。审美关系的客体本身具有价值性。

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既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它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而审美评价则是主观的,它是对价值的主观关系的表现,它既可能是真的(如果它符合价值),也可能是假的(如果它不符合价值),因此,必须严格区分价值和评价的不同含义,两者的区别犹如客体和主体的实践关系和理论关系的区别。那种把审美理解为主客观的统一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没有充分地划分“价值”和“评价”两种概念之间的区别,混淆了人们对现实的实践关系和理论关系。审美的特征不在于主客观的统一,人的认识的任何形式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列宁)。审美关系作为客体和主体的相互联系而存在。

但是,在社会历史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人类审美关系的实践,导致审美关系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都获得相对的独立性。主观方面的发展形成了人们的审美能力,但同时审美关系的客体在谁也不感知它时同样存在,因此,应该把具有参与人对世界审美关系的能力的客体,称为审美客体、客观审美价值或者现象的价值属性。

显而易见,客观审美、审美价值或者审美属性作为审美体验的前提,绝不等同于审美体验,只有当审美感知过程中,审美关系的客体与人具有的审美能力之间发生接触时,审美体验才有可能产生。

四、审美价值是什么意思?

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既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它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五、谈谈艺术的审美价值

艺术的审美价值的本质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

所谓审美,简单地说,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的方法以及付出的代价:

1、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的艺术源于大自然,无论是翁郁芬芳的花木,还是歌声美妙的鸟儿都能够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很多作家或者艺术家都会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多阅读些人文类书籍。这些书籍都会使得阅读者感到一种艺术的美感。当然这种艺术创造来源于作者对美好情感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美的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3、多了解国内外艺术。人们对审美的艺术的理解和思考可以说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艺术作品水平还不算很高,有一种天真朴拙的美感。随着社会发展程度很高的时候,人们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审美能力大大提高了很多。

4、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我们在审美的时候,不能对这幅艺术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一概而论。我们要理合分析作品的优长和不足之处。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不一样,自然得出对美的评价是不太一样的。

扩展资料

文学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被欣赏、被感知的立场,可按照“意向性对象”对文学作品加以分析。该理论出自茵伽登的“纯意向性对象”理念,并对其进行了适当修改,将意义作为对象,将材料实体化,最后将二者统一。

由于观念与意识相互依赖,将关键与意识相结合,进而对作品深层次解读。

文学作品若还未进入审美环节,不被意识所唤醒,其将仅作为一种实在对象。只有当意识促使作品活起来,才能在读者的审美过程中具体化,将其转化为“意向性对象”。读者的具体审美价值可超过其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而这种超越需要填补某种思想、感觉等。

可见,艺术价值若真正存在,其应是作品中所存在,并展现在作品中的东西。审美价值是对作品进行整体性质进行特定时,才有所显现。而艺术价值则从来都存在于作品中,表面看或许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内在与外在的相互融合永远都存在于作品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