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几个呢?

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云南,生活着25个民族在这25个少数民族中,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在这些少数民族民族中,你了解多少个呢?

彝族,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

哈尼族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依山就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梯田文化。

云南的壮族中80%聚居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女子善纺织,编织的“壮锦”以色彩绚丽和图案精美闻名。男子多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宽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壮族女子的鞋、帽、胸兜等都用五色丝线绣上栩栩如生的花纹、鸟兽、人物、花卉等图案,色彩十分艳丽。

傣族是“百越”族群的后裔。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

苗族主要分布于滇东、滇南地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擅长色彩工艺,他们的挑花、刺绣、蜡染声名远播。苗族人深信:银,具有传奇的驱邪神力。苗族女子爱戴银饰。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及其特点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其中, 云南少数民族 占大多数,并且,云南还有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分布其中,由此看来,云南省的民族数目多不是没有理由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在云南才特有的少数民族,看看这些民族到底都是哪些,会不会有你了解的?

基诺族

基诺族有1.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诺山和景洪、勐海等地。基诺属本民族自称谓,基为舅舅之意,诺为后边、后面、后代,译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意思。在汉文献中记载为“枚乐”或“枚乐人”。基诺族是当地古老的居民,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有悠久的种茶史。基诺人善射猎、围猎。基诺山是有名的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并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

基诺人的生活习惯上还保留着一些古代的遗风,他们喜爱两耳穿孔,孔内塞有木塞或小管,并以耳孔大为美。他们从小就学唱曲子,并能触景生情,随意填成词,节日集会,乘兴高歌,生情起舞,特色鲜明。乐器以“七柯”为主,即七竹筒七个音阶能奏多种曲调,“七柯”敲响,表示猎获了野兽。

阿昌族

阿昌族有3.15万多人(1998年统计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和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史料中称“峨昌”、“获昌”,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草烟。手工业很发达。工艺美术有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雕刻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打制的长刀远销云南各地和缅甸,各种刀具技术含量高、美观耐用、深得附近各民族的喜爱。

阿昌族的舞蹈以象脚鼓舞和猴舞较为流行。“对歌”是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最喜欢的活动。阿昌族的妇女一般上穿长袖对襟衣,下穿裙子,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

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在《大元一统志》中被称为“撬”。明清称为“休”或“曲”。1998年底人口有5700余人,主要生活在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河谷及怒江两岸,独龙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独龙人狩猎多在冬春早季,猎具有弩弓、竹签和扣索。猎获的成果,都以原始的遗风见者有份。他们还将兽头骨挂于门前作为擅猎的标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独龙族的传统美德。

怒族

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怒江地区,人口有2.68万多人。早期由居住在福贡、贡山的土著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大都使用汉文。民间文学丰富,诗歌多为即兴编唱,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

怒族主要居住于竹篾房、木板房中。房子大多分建两层于斜坡上,人住楼上,牲畜关养楼下。每幢房子一般分为两间,外间待客,内间是卧室,谢绝外客入内。村寨大多以十余户或数十户构成。各村寨的崇拜以图腾动物作为标志。

云南少数民族的特点有哪些?

1、景颇族的特点:

(1)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为生计的民族,粮食作物以水稻、旱谷、玉米、小麦、粟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八角、草果、香茅草等。

(2)景颇族多数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间的小平地,少数居住在坝区边缘地带。一般村寨规模大多在40至60户之间,上百户的村寨屈指可数。村寨一般依山而建,面向坝子和河谷,靠坝一端,称为“寨脚”,靠山一端称为“寨头”。

(3)景颇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菜肴以辣著称,品种除园地中种植的瓜、豆、芋头、青白菜之外,从山林中采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烹饪方式包括舂、烧、烤、煮、蒸、拌、揉等几种类型。

(4)景颇族服饰风格独特。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老年男子服饰各支系相同,均着黑色对襟短衣和黑色宽管长裤,戴黑色包头。

2、阿昌族的特点:

(1)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使用汉字。阿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2)阿昌族多种宗教并存,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阿昌族每个村寨中,均有“庙”或“塞”供奉神灵。

(3)阿昌族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

3、德昂族的特点:

(1)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

(2)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饮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

(3)在住室方面,德昂族以竹楼著称。长期以来,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式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有哪些?

云南的风俗:

1、对歌

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

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的方法和途径。

2、哭婚

哭婚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3、抢亲

在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即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

4、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

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

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走访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残余。

6、剽牛庆丰收

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族长主持,将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共庆佳节。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