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什么意思 志在四方指什么
1、志在四方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志在四方”指有远大志向,不局限于一地(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
志在四方是什么意思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志在四方 [zhì zài sì fāng]
释义:
四方:指天下。
立志于天下。
指有远大的志向,不株守于一地。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例句:志在四方又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而又挑战极限。
近义词:
一、志在千里 [zhì zài qiān lǐ]
释义:用来形容志向远大。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雄心壮志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释义: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出处:宋·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
例句:
1.此去前途虽多艰险,但绝难动摇我乘风破浪的雄心壮志。
2.雄心壮志是促使一个人永远奋斗的发动机。
志在四方的意思
志在四方 [zhì zài sì fāng]
基本释义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志在四方,即指有远大的志向。出处:“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
出 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志在千里
反义词
鼠目寸光
志在四方解释及故事
志在四方,汉语成语,拼音是zhì zài sì fāng,意思是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出自《东周列国志》。
《孔丛子·儒服》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第五代孙孔穿,字子高,出游赵国(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在赵国,他和赵胜(即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季节两人交了朋友。后来孔穿要回鲁国了、邹、季两人上路相送,一直送了三天,陪着走了不少路,总是恋恋不舍。临别的时候,邹文、季节竟难过得流下眼泪,而孔穿只躬身向他俩轻轻一揖,就转身而去。与孔穿同行的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不近人情。孔穿说:起初我以为他们都是大丈夫,想不到这两个人却如此婆婆妈妈,“人生则有四方之志”,怎么能儿女情长、长期聚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