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踶嗒”声响的木屐源于华夏,为何在日本颇受欢迎且成为传统?

日本的气候闷热潮湿,穿鞋走路很不方便,而木屐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点日本是个岛国,全年气候都比较炎热潮湿,常常遭受暴风雨和台风的侵袭,雨水很多,适合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日本没有修缮过的地面上几乎遍地是野草,荆棘丛生,走路也十分不方便,经常一不小心就会被野草和荆棘划伤腿脚。

再加上,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常常遭受板块的撞击,产生地震或山体隆起,等到日本人在这里建立国家的时候,日本已经是一个山地海岛国家了。因此,日本这里不仅山多,沼泽地也很多,而穿着高高的木屐走路,不仅可以避免腿脚被植物划伤,还能远离地面的泥水,以免弄脏鞋袜,保证脚的干燥与透气,防止因为潮湿而产生脚气。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木屐从我国传到日本的时候,当时还是明治维新以前,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都不咋地,更别说纺织业等制造业了,要做个合适的鞋子简直就是在为难人。而木屐就很方便了,没有那么多讲究,人们直接就地取材,简单的进行加工就可以穿了,根本不会费多大劲。

但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国民生产力得到提升,人们也不再开始执着于木屐,而是穿起了走路方便轻松的平底鞋,这个时候凝结过的马路基本上已经覆盖日本全国了,人们也不会担心穿平底鞋会划伤腿脚,或者是溅上泥水,木屐就这么渐渐退出了鞋子市场。如今在日本,只有一些重大的传统活动举办的时候,人们才会一齐穿上和服,脚踩木屐,出门游玩,木屐已经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二、木屐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

木屐,简称屐(giek),是华夏传统的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木屐是汉人在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普遍服饰,一直没有中断过,目前木屐在潮汕地区仍非常普及,据说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木屐是为我国古代人所钟爱服饰,在隋唐以前非常流行。《释名·释衣服》云:“屐,搘也,为两足搘以践泥也。”因此木屐上有两齿,适合在泥中行走。《庄子·天下》注:“木曰屐者。” 桎和屐的汉字构造联系 按,雨行所以践泥。《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屐中可以践泥的齿是为了走路轻便及雨天防湿防滑的作用。《后汉书·逸民列传》云:“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疏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五女能遵其训,皆有隐者之风焉。”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木屐的鞋面是人字形,这是因为木屐绑带的样子像人被捆起来一样,也就是形如“桎”的篆字体(见右图)。《后汉书·五行一》云:“延熹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妇女始嫁,至作漆画五采为系。此服妖也。到九年,党事始发,传黄门北寺,临时惶惑,不能信天任命,多有逃走不就考者,九族拘系,及所过历,长少妇女皆被桎梏,应木屐之象也。”《颜氏家训》记称:“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述,……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着)跟高齿屐。”《南史·宋本纪》“制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性尤简易,尝著连齿木屐,好出神武门内左右逍遥,从者不过十余人。”晋干宝《搜神记》提到:“初作屐者,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至太康中,妇人皆方头屐,与男无异。”

除了两齿木屐以外,汉人军队里还采用了平底木屐,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三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然後马步俱进。或作跂。”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南朝梁《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乌头为之使。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著木屐。 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 路,亦呼蒺藜。”

此外,晋代还出现了屐齿可以拆卸的谢公屐,方便登山。《南史·列传第九》云:“(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明朝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云:“蹑屐登崖。”

宋明时期,木屐成为像斗笠、蓑衣一样重要的雨具。

三、日本木屐鞋的由来?

木屐来自日本 木屐又叫「柴屐」、「脚屐」、「鞋屐」,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根据古文献记载,战国时代就开始有木屐了,由於木屐具有许多优点,特别适合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的南方地区使用,因此受中国南方人的喜爱,早期我国南方多数农民脚上穿的仍然是木屐,尤其以 福建 、台湾等地最多。白米社区守望相助会主委陈烈芳表示,很多人误认木屐是日本产物,其实日本的木屐,是在唐朝时由当时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带回日本而广为流传,延续木屐生命至今,目前全世界木屐使用最多的是日本人,在节庆、祭典或是正式场合中,他们必须穿传

四、日本木鞋叫什么

日本木鞋叫木屐。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的起源:

木屐中国人发明的。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两件残存的木屐,均为左脚所穿,屐木扁略呈足形,前宽后窄。其中一件木扁身平整,上有五个小孔,头部一孔;中间和后跟处各有二孔,两孔间挖有凹槽,槽宽和孔径相同。

推测其用途是在绳子穿过小孔后将其嵌入槽内,以使表面平整。出土时绳带已腐,也不见屐齿。另一件为圆头方跟,开有六孔,后跟处二孔间也挖有凹槽。据研究,这两件木屐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属良渚文化遗物。

五、为什么日本人的拖鞋是木屐,脚不疼吗?

长期穿着木屐脚肯定会疼的。木屐主要是由木头制作而成,材质是偏硬的,而且有两根绑带作为一种连接穿着的时候需要用脚的拇指夹住这根绑带行走。如果长期穿着这种木制的鞋子,对于脚来说是很疼的而且脚有可能被勒得红肿。

从木屐的外形就可以看出来,木屐是由厚厚的木头所制作而成,有着一定的高度走起路来还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这对于脚部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控制力才能很好地控制住木屐行走。而对于脚步来说,没有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反而是一种紧绷的状态,穿着木屐的时候脚部没有很好的舒适度,走起路来也不能像正常穿着的鞋子那样行动自如。是需要拿捏着一种力道去控制住木屐,就会使脚感到不舒服。如果长期穿着这种鞋子可能还会脚部变形。

正是因为如果长时间的穿着木屐会使脚步感到疼痛,所以日本人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时才会穿着他们的传统服饰也就是和服,这个时候才会穿着木屐来搭配和服。能够长时间的保存木屐也是因为这是一种传统。现在在日本一般情况来说,很难见到这种日本式的木屐。如果想看到日式木屐可以去看一看日本的艺妓,她们仍然保留了日本传统的生活习惯穿着这种木屐。

因为木屐有着一定的高度,穿着这种木屐之后身体也会更难的掌握平衡,行走的步伐也自然会变小。一般走起路来都是小碎步没有很大的步伐,这也提高了自身行走的一种优雅状态。现如今木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保留下来。日本人穿着木屐的这一习惯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六、日本人的木头拖鞋叫什么

日本人的木头拖鞋叫木屐。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扩展资料:

木屐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木屐在日本又称下駄(geta)。木底通常是用桐木或者杉木制成。连歯下駄是指台下前后两片屐齿相同的木屐 。只有一齿的称为「一本歯下駄」。

「一本歯下駄」用于山道的步行,特别是在山中修行的僧侣和山间野宿者。一本歯下駄可能源自谢公屐。台面鼻绪的材质自古多种多样,古代常用布包住的麻、棕榈、稻草、竹皮、蔓草、皮革所制。彩色的鼻绪又称为“花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