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马嵬之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佑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佑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佑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只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了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相关的历史资料: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兴平县属京兆府,据元和郡县志:“兴平县东至府九十里。”又载:“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据此,马嵬距长安一百一十三里。距金城为二十八里。唐皇帝一行夜半始至金城,第一日行八十五里,大家困惫不堪,第二日的启程时间,当不可能太早。故大队抵马嵬,当在午刻,盖准备在马嵬城午饭者,兵变发生的另一促成,当与午饭无着落有关,各有关史料皆言将士既疲且饿。而最值得注意者,当是吐蕃使者群以无食而找杨国忠。则马嵬之变的时间,可以断定发生于六月四日午时,再深入一些,时间应在午正以后,至午正或更晚些而午餐尚无着落,外交人员才会找宰相诉说。从杨国忠逃而被追杀,进而戮毁肢体,悬首驿门,其子杨暄及韩国夫人即令同时被杀,但御史大夫魏方进则于杨国忠被杀后出而呵责兵士时被杀;之后,又有韦见素出,被叛兵打伤头部。在以上的事件之后,才轮到皇帝闻讯,以及由高力士问明情由,陈玄礼要求并杀杨贵妃,李隆基不应,往复几次,不得已而下令赐死。如此,杨贵妃死后四军罢乱,计时当近未矣。

二、马嵬坡兵变的全过程是什么?(主要是杨玉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

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

玄宗派高力士找到卫戍司令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去。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这下可把玄宗给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

他低着头站了半响,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们的愤怒,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们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唐玄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好下了狠心,让高力士把贵妃带到一座庙里,叫两个内侍将贵妃用带子勒死了。陈玄礼验尸之后,告诉将士们贵妃已死,将士们总算消了口气,这才撤围回营。

拓展资料:

历史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

影响: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评价:

白居易: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东阳:唐家国破君不守,独载蛾眉弃城走。金瓯器重不自持,玉环堕地犹回首。前星夜入紫微垣,王风净扫长安膻。上皇卷甲三川外,父老含悲长庆前。世间万事多反覆,自古欢娱不为福。君不见西宫露刃迎,何如坡下屯兵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嵬驿兵变

三、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

马嵬事变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惊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美梦。转瞬之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刚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与杨贵妃诀别,杨“遂缢死于佛堂”。

拓展资料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大唐,无论何时,人们想到这个时期,脑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是黄金盛世,歌舞升平,诗情洋溢,哪怕这个王朝,从它的建立到落没,也如同历史上其他每个王朝的崛起到衰落一样,经历过动荡与战争,可这些部分却往往只留给人们淡淡的记忆,例如安史之乱。

四、陈玄礼的马嵬之变

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安史之乱,东都洛阳陷落。隔年安禄山进逼西京长安,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陈玄礼与太子李亨、李辅国谋,请杀宰相杨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结果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玄礼又请诛杨贵妃,玄宗不得已命令高力士处死杨贵妃,史载玄宗“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寘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史称马嵬之变。

五、马嵬驿兵变的主要内容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时任皇帝的李隆基好像一直都是被人推着走,禁军哗变杀杨国忠,他被迫对既成事实予以追认,把杨国忠的党羽都处死了,又迫于压力把同出杨氏一族的杨玉环赐死。一切看起来都很符合逻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基于以上对陈玄礼和太子李亨作案动机和可能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断出以下情况:李隆基授意陈玄礼(太子李亨一开始是否参与其中并无肯定答案)除掉杨国忠。陈玄礼怕自己搞不定,就拉太子入伙,为自己撑腰。太子与杨国忠本就势不两立,自然会努力促成此事。于是杨国忠被人斩杀于马嵬驿的西门附近。至于杨玉环的死,小编认为她只是个政治牺牲品。虽然杨玉环备受皇帝宠幸,但与江山和皇权相比,一个女人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世人只知道李隆基的多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残忍。李隆基为了守住手中的权力,先杀掉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又废掉了自己的原配妻子王皇后,甚至还曾亲手除掉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对他来说,只要威胁到自己的江山和权力,杀你没商量。

可能有人会问,杨国忠不是深得李隆基信任吗?为何皇帝要除掉自己的心腹呢?其实,这可能就是深奥的帝王术,表面上对你非常的信任,但真到了需要丢车保帅的关键时刻,该做的牺牲在所难免。如此操作不但可以去除安禄山起兵谋反的口实(大家不要忘了,安禄山起兵时的口号就是“清君侧,以讨伐杨国忠”),还可以消除渐成尾大不掉的杨家势力,倒是个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李隆基从来都是玩弄权术的好手,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会不惜牺牲掉一切他认为可以舍弃的东西。此时的杨国忠对他来说就是一根鸡肋而已,或许他还惦念着杨玉环的美色,但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是,此事过于残忍,有失君王颜面,李隆基觉得自己不好直接出面,便秘密交代陈玄礼如此如此,于是就有了马嵬坡之变。

六、‘’马嵬坡兵变”的全过程是什么?

玄宗出逃: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之职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的唐朝承平日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民疏于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元月22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35天时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天宝15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唐玄宗以“抵抗不力”处决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元帅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险要,唐玄宗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想尽快评定叛乱,加之宰相杨国忠痛恨哥舒翰,因此借刀杀人挑唆皇上,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惨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

唐玄宗于6月13日凌晨逃离长安,第三天中午时分到达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

处死杨国忠:此时此刻,人困马乏,饥肠辘辘。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讨要食物充饥。杨国忠未及答话,周围的士兵已经嚷了起来:“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开始放箭。杨国忠慌慌张张想逃走,被几个士兵赶上去,将其乱刀砍死。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的驿馆包围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经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馆大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兵士们不理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

逼迫杨玉环自尽:玄宗派高力士找到卫戍司令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去。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这下可把玄宗给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响,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们的愤怒,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们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唐玄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好下了狠心,让高力士把贵妃带到一座庙里,叫两个内侍将贵妃用带子勒死了。陈玄礼验尸之后,告诉将士们贵妃已死,将士们总算消了口气,这才撤围回营。

含义: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历史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

历史影响: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