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方法 华罗庚 课文是什么?

华罗庚以生活中常见的烧开水泡茶为例,让人们了解到通过统筹方法可以把一项任务的工序进行安排合理,从而节约时间。文中用生活中常见的泡茶这件小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统筹方法。假设洗开水壶和茶壶各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杯需要2分钟,拿茶叶则需要1分钟。那么怎么做效率最高呢。

有的人习惯把一切准备好再开工,先洗净开水壶、茶壶和茶杯,再拿好茶叶,然后烧水。有的人走一步看一步,需要什么现抓,先洗开水壶,然后烧水。水烧开后再洗茶壶、茶杯,找茶叶。这两种做法都需要20分钟。

而用统筹方法来做,先洗开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开水的同时去洗茶壶、茶杯、准备茶叶。这样做,只需要16分钟就够了。

简介。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二、记得在中学的时候学过“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现在想找那篇课文的原文,谁能帮个忙啊

不知是不是这篇,华罗庚写的关于统筹法的文章,他还有一个著名理论是优选法,并撰写相关通俗著作《统筹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 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国防、在工业的生产管理中和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皆可应用。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谁都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因为后二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引出一项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来。 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问题,没开水、没茶叶、不洗壶杯,我们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先决问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以下的箭头图来表示:(图略)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抓的是烧开水这一环节,而不是拿茶叶这一环节。同时,洗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确也有之。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能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架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也往往出现:抓得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部件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没有什么先后关系,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因而可以合并成为:(图略)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图略)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有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也是不无裨益的。

三、小学时学的那篇课文你还记得吗?

小学时,学了一篇课文叫《统筹安排》,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学课本还有没有,但这篇课文可以说对于我的成长有深远意义。

《统筹安排》这篇课文里面的细节我可能记不清,但是这里面的举例和讲的道理,我至今记忆犹新。这里讲了一个很生活的例子就是,我们通常下班回家做饭,觉得时间很紧,于是就要会安排,到家后先洗米,做上米饭,利用做米饭的时间,择菜、洗菜、炒菜,当菜做好了,饭也就好了,这样安排即合理又节省时间。

这样的理念一直在我的生活中淋漓尽致的体现着,我小的时候,父母下班晚,于是放学回来我一直按着这样的程序来做饭。当我有了孩子,我会利用带孩子到户外玩耍的时间锻炼身体,也会在孩子睡觉时安排看书备课等安静活动。现在我自己持家,我也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安排各项事宜,一直使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我也深感统筹安排的能力是我的一特长。

但是,事情没有绝对的。

去年,我为了减肥,但又不想为减肥花去更多的时间时,我做出了这样的安排,就是在早晨上班时走着上班,我八公里多的路程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坚持了一年,我确实瘦了不少,按理说,我只用了上班路上花的时间,就达到了减肥的效果,这应该是超值的,我应该为我这样的统筹安排点赞,但是我全然没有感觉到减肥成功给我带来的快感,反倒天天被领导批不注意形象,衣着装扮不够职业化。

到底什么原因呢?原来,我每天早上为了上班走路,总是一身运动装,运动装上班自然不职业,后来,为了权衡好上班走路和衣着职业的问题,我只好放在单位一双高跟鞋和一套职业装,可是长久下来,总是这套装扮工作,不说自己都没有新鲜感,其实领导也觉得我是在应付,因为这个,被领导一次次批,批的我已经毫无自信了,工作也没干劲,对自己都放弃了,心想:反正自己也是大妈的年龄了,爱怎样就怎样吧!我还是坚持着穿运动服上班走着。小学学的那篇课文已经让我养成了只要是统筹安排就是好的,一定是对的思想,我根本想不到要去改变什么。

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跑步的朋友,于是,我心血来潮,开始尝试跑步,那什么时间跑呢?我又开始优化时间,策划着怎么统筹安排才最合理,后来,我决定早上早起,每天五点半起床,跑步一个小时左右,回来后刚好准备吃早点、上班,而且早上这个时间不会打扰谁,又有利于坚持。

想着,过了春节就开始了实施计划,时间过得真快,大半年过去了,当有一天,一个家长跟我说,从背影看你跟少女一样,我忽然从梦中惊醒,这大半年,我每天早上跑步回来,会脱掉带着汗水的运动衣,由于时间充裕,我再精心制作一顿早餐,然后每天换上漂亮职业的服装,配着不同款式的高跟鞋上班去。由于时间的一次再合理化的调整,我不但锻炼了身体,减了肥,保持了体型,更重要的是我的自信增强了,领导也不止一次的赞扬我漂亮了,同事们也说我越来越有范儿了。其实,我自己心里更清楚,不要让统筹安排固守了你的思想,要科学合理的不断变通的统筹安排才是王道。

四、几十年前读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统筹方法》影响我一生,谁能给个原文?

统筹方法

华罗庚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箭头图来表示:箭杆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洗水壶 ?烧开水 ?洗茶壶茶杯、拿茶叶 ?泡茶)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时间方面的事,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它方面的许多事。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这个主题,本来是打算昨天写写的。但把工作上的事告一段落之后,已经接近零时,于是放弃。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保证精力充沛、持续输出,且没必要为了个无实质意义的日更,就匆匆下笔。

为什么打算昨天写呢?因为1992年的11月4日,首届“华罗庚数学奖”在京颁发,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和陆启铿两位教授获奖。小时候总是分不清华罗庚与陈景润,反正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渐渐发现,二人其实差别很大。华罗庚算是陈景润的前辈,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科班出生。陈景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华罗庚的研究面则很广,在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特别是后来他在普及应用数学方面的工作,他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推广,使他的研究更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践。

记忆中第一次听到华罗庚的名字,应该是小学时的“华罗庚金杯赛”,华罗庚金杯赛堪称小学阶段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了。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初中时学到的一篇课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华罗庚以生活中常见的烧开水泡茶为例,让人们了解到通过统筹方法可以把一项任务的工序进行安排合理,从而节约时间。从那以后,这种方法就植入了我的大脑,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当有一连串多个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

曾有篇帖子《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局限性》在网上一度流行,其作者根本就没弄明白统筹方法统筹的究竟是什么,完全不知所云。他不仅把华罗庚烧开水泡茶的例子记成了煮鸡蛋,所举事项之间毫无时序关系,而且片面地将统筹方法理解为通过并行节约时间,进而误解为一心多用,大谈“如果在抓紧时间和集中精力之间选择,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集中精力”,并将统筹方法的运用原则归结于“它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事情时才能发挥作用”,真是可笑。要是怕锅里的鸡蛋分散注意力,去买个煮蛋器好了。建议这位作者再去好好看看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还有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运筹学》,别再不知所云、信口开河、贻笑大方。

统筹学研究如何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全过程中施行统筹管理的有关理论、模型、方法和手段,是数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个学科分支。从我接触最多的项目管理来说,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原本固有的工作模式,从而压缩项目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最常用的基本模型是网络图,重点概念是关键路径和时差,在关键路径上缩短时间,在非关键路径上精简资源。

生活也是如此。 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关键路径就是成长,要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我们的成长上。 找到自己最深爱并能带给自己长远价值的事,作为重心投入我们的注意力,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既努力又勤奋,却没找到自己的关键路径或选择回避关键路径。想尽快喝到茶,不在“洗开水壶→烧开水”上做文章、下功夫,却花大量精力去洗茶杯、拿茶叶。看似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但收效甚微。

华罗庚在1958年开始研究将统筹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亲临一线传授科学方法,全国各地都是他的足迹。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可以增加生产,降低损耗,在许多工程项目上取得了成功,不仅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奠定了实施规范的基础。他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为当时多少人打开了科学实践的大门。据说现在《统筹方法》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了,实乃幸事。华罗庚这样的大师能够贴近生活,用一些浅显的语言解释科学应用,期盼现在的科学家们也能够深入浅出的多传授一些这样的方法论,教科书里也多增加些类似的浅显易懂的科普文章,为小朋友们多培养些科技兴趣、埋下知识的种子。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小学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