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式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暮色降临天已黑,
为何还不把家归?
若非为了君子你,
怎会在那露中立
暮色降临天已黑,
为何还不把家归?
若非为你的身子,
何苦让我沾满泥。
【品析】
关于这首诗歌的主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着认为这是一首家人盼望在外服劳役的人赶紧回家,这些服役的人都在为君主干活,早出晚归,露水打湿衣襟,浑身沾满泥浆。
从诗经的整体内容来看,个人认为,理解成男女之情比较合理。诗中提到了露水,关于露水,前面的《行露》里面也有涉及,后面的《蒹葭》里面也提到了,但这些都与男女之情有关。若想象为:秋天,黄昏后,露珠初上,爱恋中的男女,去野外幽会,男子问:“天都黑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女子娇滴滴的说:“这还不是为了你嘛!要不怎么会让我自己站在这露水丛中,打湿我的花鞋子!”女子转身又反问:“天都黑了,那你怎么还不回家?”男子温柔一笑,用食指轻轻点一下女子的额头,说:“真是一点便宜都不让别人占!我这不也是为了你啊,想看你一眼,和你聊聊天,不然,我又何苦披星戴月的过来,还让那露水和那飞扬的泥土沾满了我的裤脚!”这样的画面,还是唯美温馨的。
秋季的夜晚,星光闪烁,蟋蟀歌唱,花香弥漫,晚风凉爽,这么美的夜晚,不去约会是不是有点遗憾?
原创声明
ღ 本文由 诗经情话 原创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式徵,式微,故不归?微君之故,后一句是什么呢?
式徵,式微,故不归?微君之故,语出《诗经 邶风 式微》,原文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下一句是:胡为乎中露!
全诗是: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三、八下语文古诗词《式微》?
式微
作者:佚名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官家事,
怎会顶风又饮露!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老爷们,
怎会污泥沾满身!
赏析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 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 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 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 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 还是一种权谋?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