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个时辰代表对应的时间

子时:00-02点

丑时:02-04点。

寅时:04-06点。

卯时:06-08点。

辰时:08-10点。

巳时:10-12点。

午时:12-14点。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

酉时:18-20点。

戌时:20-22点。

亥时:22-24点。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扩展资料

时辰由来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

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中国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天长日久,古代中国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子时卦象解释

这个卦象常为气功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所以什么时候到了该起火的子时,要按照练功过程中的景象来掌握。

可以起火的子时,在内丹术中分为两种,即夜子时与正子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时

二、时辰对照表是什么

古代时辰对照表参考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无病法

1、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古人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从具体入睡时间来看,亥时被认为最佳。亥时自汉代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即21时-23时之间,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就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语。

传统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 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百脉可以得到休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如今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要在晚上21点就睡觉,难度恐怕相当大,但再晚也不能晚过23点。因为23点为子时,此时胆经旺。中医理论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即此时不睡觉,第二天就没得少阳之气升起,人就没有精神。

2、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3、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4、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5、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6、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7、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8、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9、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0、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12、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三、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中医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十二时辰

子时:23点——凌晨1点前

丑时:1点——凌晨3点前

寅时:3点——凌晨5点前

卯时:五点——凌晨7点前

辰时:7点——上午9点前

巳时:9点——上午11点前

午时:11点——上午1点前

未时:——下午15点前

申时:15点——下午17点前

酉时:17点——下午19点前

戌时:19点——晚上21点前

亥时:21点——晚上23点前

23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23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请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古人将一日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2个小时。

口诀速记法!

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

人定者亥也,

您好,欢迎结缘“一傅”每天为大家带来实用的风水命理知识。《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命理为一生定数,风水则是变数,知命而乐,知运而通。命理批测、风水堪舆均能为您锦上添花,知命!要正确认识风水作用。一傅诚挚希望能帮助到迷茫、困惑的您,为您的生活锦上添花,八字批测让您可了解自身财运事业、婚姻等情况。在您的人生中做一盏指路明灯。如果我的 能帮助到各位,可收并转发,!

以上就是与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相关内容,是关于风水的分享。看完中医十二时辰对照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十二时辰时间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一、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二、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的平衡。这个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平衡。身体与经络的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更好先选择阳经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

经络与大自然的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更好是用补法,阳经的可以用泻法。

三、什么是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看经络为补,逆著经络为泻。

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四、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此处,这样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脏有病,可在这两条经上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你左右两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患病时左右经络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痛感明显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边,这也说明了你这条经络的气血不足,反应迟缓,这时的冶疗以食疗为主先,补足气血,同时在这条经络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这个部位就行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视了最痛的那一点,治病效果绝不会好。

先从我们最常用的足太阳经(下面简称“经”)开始,因为这条经的阳气最足,治疗范围最广,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条经。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颈后、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

当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脚心的穴上行。这时经络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阴肾经(下面简称“肾经”)。

肾经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从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1、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动的,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2、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处将其分开了,走在人体的外侧是经,走在人体的内侧的是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经,肾经就会有反应;肾经,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而这两条经络各自所连的脏器–肾脏与也就互为表里。

3、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而肾经经气最重的一条经络,这正好合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

4、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经是肾经的源头,所以在经上进行的推拿、、针灸等疏通,就能促进经向动的力量,反过来就是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脏。

而在肾经上进行推拿、、针灸的时候,肾经运行快了而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空缺、中断。这就是只肾经时,病人往往会出现气虚的原因。

与经相连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下面简称“小肠经”)。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著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颈上面颊,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与经相连,另一个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

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属于阳经,与经是相连的,是阳经与阳经相连,组成一条长长的、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经在后。小肠经是经的源头,当经不舒服时,就会有、腰痛、腿痛时,除了经以外,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手少阴(下面简称“”)相连。起于心脏,它有几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到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然后走向小指外侧的小肠经的少泽穴,再往上循行。

这是一条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一条相连的、互为表里的、长长的经络。所以不但能治疗与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不适,还能推动和滋养小肠经,它既能冶疗颈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只要颈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侧的小肠经就会有明显的痛点,再去摸与之相表里的也会有瘀堵、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时就要从源头上疏通手臂内侧的,从腋窝处往下轻至小手指,然后再沿著小手指的外侧向上搓至手臂的外侧,遇到哪里有痛点,就在哪里多搓揉,这样就可以治疗、小肠经、经、肾经这4条经络上所连著的所有脏器的毛病。

这4条经络一路走过来,形成了表里相连的两组长长的经络,它们起于心中,在人的四肢绕了一圈后又将肾经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又是哪条经络在胸中与相连呢?

这就是足太阴脾经(下面简称“脾经”)。这时,有人会问,一个是少阴,一个是太阴,好像在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再说。

与经相连的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手厥阴心包经(“下面简称“心包经”)相连,经与阴经的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的程度不一样,经络走到这里,好像与刚才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与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当经络一路走过来,走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所以一般不去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气,这时,进入了腹部、的经络需要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经络继续出发,去进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环,所以补气作用最强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回来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

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经–足阳明胃经(下面简称“胃经”),它也是通过腹部的,但其走向与肾经、肝经、脾经的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胃经也需要在这里一次补充能量,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肾经传递给心包经开始,它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所以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下面简称“三焦经”),又与走在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下面简称“胆经”)相连,胆经则是与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下面简称“肝经”)相连,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补充能量,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最后一轮运行的4条经络是肝经在胸、肺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下面简称“肺经”),具体的循环顺序是这样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人的都能在经络上找到

经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大经络,这3组大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这样再去记忆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组去记,记住一组里的4条经络,记住这4条经络相连的脏器都叫什么名字,只要这4个脏器里的一个生病了,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地,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顺它。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更不会复发。

在人体内循环的3组大经络就已经很清楚了,而这3组大经络又是谁先谁后呢?

中医学是这样分的: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小肠经→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另外,用经络冶病要选择好时辰。中医学认为人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实际上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如白昼黑夜的交替)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而中医学则把每个时辰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如下表。

之一组:

时辰时间经络寅时3:00~5:00肺经卯时5:00~7:00大肠经辰时7:00~9:00胃经巳时9:00~11:00脾经

第二组:

时辰时间经络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小肠经申时15:00~17:00经酉时17:00~19:00肾经

第三组:

时辰时间经络戌19:00~21:00心包经亥21:00~23:00三焦经子23:00~1:00胆经丑1:00~3:00肝经

12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意义是什么?

「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升,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

我们已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更好在早晨或上午与治疗。

、小肠经、经、肾经出现不适,更好在中午或下午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更好在晚上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疏通。

不好的人,更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以稍重些,对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痛点也要少一点,更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排在最后的经络(肾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弄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在补气血、去寒湿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去疏通瘀堵的经络。只要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你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要补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我国自古的各种武术中,都会提到「丹田」。当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会形成一股热气流,聚之有形,散则无形,它会在人体前后的正中在线的任、督二脉上运行,前面的为任脉,后面的为督脉。

当气流在任督二脉运行一周后称为「小周天」,这个小周天走在人体正面的是任脉,对全身的阴经有总揽的作用。任脉所经过的丹田,是男子贮精气,女子维系胞宫的地方,又称为「生气之源」;而起于身体后正中线的督脉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髓里,直接脊髓、脑,所以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有很大的关联。任督二脉同时与全身的各个脏器,当充足时,这些五脏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润。

任、督二脉的功能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又认为胞胎的形成始于肾,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的说法。肾的功能有:芷精,主,主火,能温照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纳气等。

自古有很多内功的,都能生气、养气,其实就是去小周天以及以12经络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面壁,不吃不喝,用来的内功滋养身体,推动经脉的运行,保证生命的持久。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也都是通过舒缓的运动来疏通经脉。

如果你能去内功或每晚坚持打坐,直接让你的丹田之气充盈,去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是再好不过的,可普通人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足气血,来补足肾气,久而久之,也可以达到同样功效。

经络的触诊

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著,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压痛强烈,多属实症;压有,多属虚症。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可疑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要点

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0.5寸处有压痛,滑和大巨亦有压痛。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

胃经: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

胃经有实热:中院、梁丘有压痛。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小肠经病:关元、养老有反应。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均有压痛。小肠经病移于时,取关元是有效的。如灸关元治心律不齐。小肠经气受阻的肩肿痛时,下巨虚呈压痛,针之有效。小肠俞部位的腰痛,养老有明显压痛,针之有效。

经:俞、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拄、八髎。

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经气受阻,中极、金门、俞有压痛。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经气虚时,按中极、俞有。

肾经:肾俞、京门、水泉、水分、肓俞。

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穴呈阳性反应(硬结、压痛)。因此,灸筑宾有解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时,八髎穴有压痛。

心包经:厥阴俞、膻中、郄门、大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门均有明显压痛。妇女月经失常、或少腹有瘀血时,间使至郄门处绷紧或压痛,针之可止痛逐瘀。心,按压厥阴俞、膻中有缓解之效,灸之亦效。

三焦经:三焦俞、石门、委阳、会宗。

经气受阻,会宗、委阳、石门均呈压痛。经气实热,三焦俞一带绷紧,会宗压痛强烈。尿闭,属三焦经气不宣者,石门呈胀满。

胆经:胆俞、日月、天宗、京、阳陵泉、外丘。

胆囊炎时,日月、京门、天宗有压痛。胆经实热:外丘皮温高。经气虚:按胆俞、日月有舒适感。

肝经:肝俞、期门、中都、曲泉。

经气郁滞(失眠、易怒、高血压):肝俞多见高肿、压痛,中都呈强压痛。肝炎(经气实热),内踝上二寸至中都处呈过敏带,阳陵泉与外丘有时亦呈压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

按上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为治疗提出有效的方案。

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记住经络的分布规律:

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太阴 肺 经——手阳明大肠经 太阴(最盛)——阳明(阳气最盛)

足阳明 胃 经——足太阴 脾 经 阳明(阳气最盛)——太阴(最盛)

手少阴 心 经——手太阳小肠经 少阴(次之)——太阳(阳气次之)

足太阳 经——足少阴 肾 经 太阳(阳气次之)——少阴(次之)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厥阴(最衰)——少阳(阳气最衰)

足少阳 胆 经——足厥阴 肝 经 少阳(阳气最衰)——厥阴(最衰)

表示经脉的属性及气的多寡。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

从盛到衰分别是:

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阳经与阳经:阳经与同名阳经(在头面部)相连,阳明——阳明,太阳——太阳,少阳——少阳

阴经与阴经:阴经与下一阴经(在胸腹部)相连,太阴——少阴,少阴——厥阴,厥阴——太阴

阴经与阳经:阴经与同盛阳经(表理经)相连,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阳经与阴经:阳经与同盛阴经(表理经)相连,阳明——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

手阴经从胸(腹)走手——手阳经从手走头——足阳经从头走足——足阴经从足走胸(腹)

阳经走于身体外侧,阴经走于身体内侧(外以阳,内为阴)——照得到与照不到阳光

阳经走于身体背部,阴经走于身体腹部(背为阳,腹为阴)——面朝黄土,背朝天哈

太阴,阳明(最盛)在前;少阴,太阳(次之)在后;厥阴,少阳(最衰)在中。

注: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交叉,厥阴经行于太阴经之前,太阴经行于中,太阳经还在最后

如此推下去就是: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

最后记住:

口决: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心包焦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 膀光 肾 心包 三焦 胆 肝)

对应: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足少阴(肾)——(手厥阴)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

穴位记忆法

1、晕厥——水沟 中冲 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胶 水沟 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百会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 水沟 太冲 。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 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

6、——(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绞痛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内关 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尾透日月 胆囊穴 中脘 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 肾俞 脾俞 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可能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 腰眼 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 内关 足三里。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END——

⊙ 声明: 源于国医高手,如 请 我们 。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 投稿)

⊙责任编辑:菖蒲

⊙运营编号:GYZX0002

以上就是与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相关内容,是关于足少阴肾经的分享。看完十二时辰时间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时辰对应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时辰对应的时间分别是以下:子时代表23~1点,丑时代表1~3点,寅时代表3~5点,卯时代表5~7点,辰时代表7~9点,巳时代表9~11点,午时代表11~13点,未时代表13~15点,申时代表15~17点,酉时代表17~19点,戌时代表19~21点,亥时代表21~23点。

扩展资料:

一、十二时辰的来源: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二、十二时辰的意义:它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三、十二时辰的属性是: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参考资料来源:十二时辰——百度百科

六、中国的时辰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晡、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

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