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还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好奇怪的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跟“集体主义精神”,这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对立或矛盾的地方

跟集体主义精神相对立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这两者才是可以放在一起类比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指要务实,要实事求是,而不是空谈理论,闭门造车。

这是对事而言,是一种做事的原则;

“集体主义精神”是指要注重团队精神,要融入集体中,发挥出凝聚力。

这是对人而言,是一种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原则;

所以,这两者是不相干的,也不存在矛盾与对立的。

二、什么是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为完成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道德上的一种必然要求,它是无产阶级高尚品德的集中表现。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在进行生产斗争和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使每个无产者的活动都受到彼此的制约和机器的限制。同时,也把整个无产阶级的命运联系起来。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面前,任何一个无产者都不能单独改变自己的命运。无产阶级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阶级斗争的实践,使无产阶级觉悟到必须珍视集体的力量,必须在斗争中维护集体的利益。

三、如何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今天怎样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提到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重申“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调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集体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些人对于能不能和如何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对过去的集体主义教育也提出了一些疑问,需要给以科学的回答。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几千年的文明社会,一直是私有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私有观念占统治地位。只是在近代,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才产生了“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精华,最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所说的一段话里:“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9页)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共同体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集体。

集体主义思想是以“真正的共同体”的存在、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真正的共同体”是指众多根本利益一致的人们通过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能形成更大的力量,更好地代表各个成员的根本利益。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人阶级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真正的共同体”的集中表现。

集体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

1.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自由。例如,离开红色娘子军这个“真正的共同体”,吴琼花等是无法改变其被奴役的命运的。同样,离开中国乒乓球队这个先进的集体,中国也不可能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乒乓球世界冠军。

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真正的共同体”不但代表着共同体内众多个人的根本利益,而且通过联合,在质和量上形成超越众多个人利益简单集合的更高、更大的利益,如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利益,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等。

3.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就必然形成在必要时为共同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不但与以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为中心的私有观念根本对立,而且与那种以“共同体”的名义出现的封建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的整体主义精神根本对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那样,“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而“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同上)这里讲的“冒充的”、“虚幻的”共同体,是指那些不仅不代表共同体内众多个人的根本利益,而且与各个人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相对立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代表人物也讲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这种整体利益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对于共同体内众多被支配的阶级、阶层来说,只不过是要求他们用自己的牺牲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国家对于德国人民来说,封建社会的君主制、等级特权制及家长制对于他们的属民来说,就是这种“冒充的”、“虚幻的”共同体。它们所标榜的整体利益,只不过是剥削阶级维护一己私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某些宣传,往往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封建的、法西斯的整体主义放在一起加以攻击,我们一定要同这种错误思潮划清界限。

建设“真正的集体”,为弘扬集体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有人认为,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和市场经济还在发展,没有条件倡导集体主义。对此有必要给以科学的分析。

的确,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识形态领域,私有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伴随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西方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影响也会有所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给利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经营方式,导致家庭本位强化;地方、部门有了相对独立于中央的利益,使得地方、部门本位在强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得企业本位在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要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为人们普遍接受,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我国社会化大生产获得长足发展,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步完善,为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航天工程、信息工程、生命科学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都必须通过集体协作,组成优化系统,才能攻克难关。“两弹一星”的英雄们奏响的正是一曲新时代集体主义的凯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等等,都为弘扬集体主义创造了条件。

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市场机制在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形成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市场。这个大市场要求有统一的法规、政策,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使经济发展活而不乱,管而不死。这种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上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干扰,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弘扬集体主义关键是搞好“真正的集体”亦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真正的共同体”的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的状况是相当复杂的。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能够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体现了“真正的集体”的性质。这种“真正的集体”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还会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大量存在的是不完善的集体。这种集体有代表人民利益和集体内众多个人真实利益的一面,但他们在为国家和人民办了许多好事的过程中也掺杂着部门不尽合理的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或多或少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损害了集体内众多个人的根本利益。正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一样,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从根本上说,也是改革不完善的集体,使之向“真正的集体”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一些“虚幻”、“冒充”的集体存在。譬如1958年出现的“人民公社”,它盲目追求“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集体内众多个人的真实利益,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确实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集体。另外,在我国,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影响,有的单位名为国家或集体所有,但一些领导者却目无群众,目无党纪国法,大搞家长制、一言堂,甚至假“集体”利益之名谋取私利。这样的单位就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冒充的共同体”。在这样的“集体”中,群众没有归属感,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也没有根基。

在现阶段,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真正的集体”的建设状况。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有制改革的完善、人民民主制度的逐步健全而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大力倡导融入集体合力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

几十年来,我们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导向,总的说是正确的,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能够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能够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之一。但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集体主义的宣传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点放在倡导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上。这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无数先烈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革命和战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今天,在抗洪抢险、守卫边疆、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仍然需要这种在必要时为国家、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崇高精神,事实上也确实涌现了像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等许多先进人物。但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已从破坏旧世界变为建设新世界,对人们的要求主要是做建设性的奉献,环境也没有革命战争时期那样险恶了。因此,如何在集体事业中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关心每个人的正当利益,使人们能够在实现集体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宣传工作中,我们也应在充分肯定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大前提下,适当多宣传那些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高度统一的典型。钱学森、袁隆平、王选、吴登云、李素丽、高建成等同志就是这样的典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把服从集体需要放在集体主义教育的首位。那时,企业没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多少独立的利益,所以好厂长的标准主要是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并不要求他们在企业经营方面发挥多少自主创造精神。教育方面对大学生强调共性要求多,对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注意不够。这种状况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集体主义要求;但另一方面,也限制和削弱了人才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当领导意见不能真正代表国家、人民利益时,这方面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现在,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应地就要求企业自身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有利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进一步发挥,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针对过去教育工作的弱点,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号召,教育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所有这些都要求在集体主义的宣传教育中,应该把倡导融入集体合力中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对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我们的认识和宣传比较全面了;但对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与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自主创造精神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注意得不够。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人们特别是青年普遍关心个人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这种变化有两重性,我们应当看到其中的积极因素,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有两种个人发展观和自由观。一种是个人主义的发展观和自由观。它以个人为中心,认为个性发展和自主创造精神是不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强调集体利益会束缚、抑制个性和创造精神。这种发展观和自由观不符合现代科技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更不符合共产党员党性的要求,容易流于极端个人主义。另一种是集体主义的个人发展观和自由观。它要求把“真正的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依靠融入集体之中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实现集体的目标。这种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只有在“真正的集体”中才能充分实现。如在集体竞技项目中,球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是非常突出的,但他首先要融入集体之中,没有集体目标的成功,没有整体的配合,没有好的教练、陪练和其他服务,球星的个人价值不可能真正实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研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跨学科的合作越来越多,只有在不同学科、不同特长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优化系统中,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才有可能攻克难关。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工程师与企业内各部分的优化组合更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

许继集团董事长王纪年在北京大学作报告,强调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引用特别需要团结、奉献、集体配合的精神时说:“把个人才能凌驾于团队之上的情绪,在刚毕业的学生,尤其是稍微有一点成绩的人员中普遍存在”。“我们提出合力文化,反对鸡头文化,鸡头文化就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想法,要把这种思想摒弃”。“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当我们拳头攥在一起的时候,美国的公司、日本的公司、德国的公司都来找我们;如果你自己是一盘散沙,没人瞧得起你。”他还说:“我希望,从北大这个精英的摇篮出去的人才,进入社会实践当中后,首先要考虑如何学习每个人的长处,融入先进的集体,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使集体发展更快。”这些话是对集体发展与个人创造作用关系的多么生动的阐述啊!

过去,在集体主义的宣传教育中,我们没有很好地宣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所要求的个人发展观和自由观,没有很好地倡导融入集体合力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对个人主义的个人发展观和自由观也缺乏科学、具体的分析;有的宣传受封建整体主义影响,还把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截然对立,用“整体”否定“个体”,用“共性”淹没“个性”,用“服从”取代“创造”,结果是把引导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的旗帜让给了个人主义。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应当结合新的情况,重新学习、领会和宣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的思想,帮助人们从个人主义发展观、自由观以及封建整体主义等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有丰富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的人才

四、什么是集体主义?

所谓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科学含义在于坚持个人服从集体,集体重于或大于个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是以一切言论和行动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是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集体主义的概念,是斯大林1934年7月,在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著名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他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并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这里他把“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相联系,而后来成为常讲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五、集体主义的好处

优点:集体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能使前瞻性决策得以实现当集体内所有个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候,

集体主义的优越性无与伦比的体现出来。

集体主义的优势在灾难面前尤其高大。集体主义并非社会主义所独有。例如在大规模水灾时,牺牲自己的家园保护下游大型工业、商业区的行为,以及日本为了集体而牺牲自己的思想。集体主义的优越性局限于其领导层是否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是否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否具有全局观念。集体主义本身的含义主张个人要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重于或大于个人。如果集体内人人平等的服从集体,当然这个含义是科学而充满大局观的。然而形成集体,就会在集体内部形成领导层和非领导层,造成集体内部个人的不平等。集体主义在这种不平等状况下,是一个空幻的概念。集体主义更容易成为“集体”的“大哥”侵犯“集体”内的无权力人士个人利益的一种工具。事实上几乎所有强调集体主义的“集体”都不同程度的在集体主义的大义下侵犯甚至剥夺集体内个体的一切可以被侵犯的利益。集体主义的局限性在灾难面前尤其明显。例如在大规模水灾时,集体的领导人会充分利用集体赋予的权力,率领家人使用优先的交通工具转移财产和家人到安全的地区。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国家、集体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不仅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