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萧红本名是什么?

萧红,学名张秀环、又名张廼莹,我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她还著有《孤独的生活》、《砂粒》、《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作品。

二、萧红原名是什么呢?

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的语言特点: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三、作家萧红,原名。。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扩展资料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红

四、萧红的原名是什么呢?

萧红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现代著名女小说家,“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她幼年丧母,在寂寞中度过童年和少年,后为反抗父亲包办的婚姻,毅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于患难中结识萧军,后两人同居。1932年开始小说创作。1942年2月病逝于香港。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萧红选集》。

文学创作

1933年春,写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同年冬出版与萧军合著的短篇小说集《跋涉》。1934年随同萧军去青岛,着手写《生死场》,同年秋到上海。1935年底,在鲁迅帮助下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为之作序。散文集《商市街》也在这年出版。

1938年应李公朴之约,从汉口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教书。不久与萧军分离,辗转在武汉、重庆等地。1940年去香港,辛勤写作。这时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说《朦胧的期待》、《黄河》,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以及哑剧《民族魂》和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等。1941年完成了她最后的作品——短篇小说《小城三月》。

五、萧红的原名叫什么,萧红本名叫什么

1.萧红原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2.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3.1932年,结识萧军。

4.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5.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6. 萧红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7.1940年,和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8.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六、萧红的原名是什么?

萧红的原名是张乃莹。萧红(1911年6月1日到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萧红的人物形象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萧红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爱折腾,不愿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惨的、短命、穷困、奔波,她从十九岁离家出走,这一走便再没回头,中间只辗转回去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