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托是哪的特产 碗托是哪儿的特产

1、碗托是陕北榆林与山西忻州保德县的一种汉族传统特产

2、碗托是用荞麦面同猪血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将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块,在油锅中煎透,盛入碗内,浇上芝麻酱、蒜汁、陈醋、盐、味精等作料,用竹签扎着吃。这与北京的灌肠极为相似,只是原料不同。

3、在陕北是很普遍的一种民间食品。差不多每个县的市镇上,都有饭店或小吃摊点叫卖。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自己做了吃。这原因,大约首先是陕北普遍生产荞麦,陕北老百姓在几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粗粮细作的方法,荞面碗坨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常吃常新。

二、碗托是什么

碗托也叫碗坨,是一种汉族传统面食,在山西吕梁和陕西的榆林等地区十分受欢迎。其实碗托就是用荞麦面制作的一种食物,是一种粗粮,将荞麦面加热熬制成粥,晾凉即可食用,营养价值很高,对健康很有好处。

制作碗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准备荞麦面和白面就可以。首先,将荞麦面和白面放入盆里进行搅匀,至于放多少,根据自己的食用量即可。搅匀之后添加适量的水,将面搅拌成稀糊状,再用小勺将面糊舀入小碟内,上笼蒸8分钟即熟。

熟透后,将其拿出来晾一下,直到晾成碗托,在食用之前,切成一小块,适量的添加些油、醋、盐、芥末、辣椒油、蒜泥、葱花等,或者是用豆芽配以酱油、盐、蒜泥、醋炒着吃,味道十分不错。

食用碗托时,你会感觉有一种凉爽、光滑可口的感觉,是一种入口即化的食物,备受人们的喜欢。碗托在山西非常火爆,算是山西地区比较传统面食小吃,用当地方言来说,碗托还被称为碗凸。此外,这种小吃在陕西地区也十分受欢迎。

三、碗坨是哪里的特产?

碗坨,是一种陕北榆林与山西汉族传统面食,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团”。碗团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浇上醋、蒜、特制不辣辣椒,再将它用小刀划开,即可食用。

天津蓟县也

有碗团,碗砣在蓟县一带非常有名气的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卖碗砣的商贩的身影,许多游客在蓟县游玩时都会吃上一碗。碗砣由石勒发明于西晋初年,可冷食或者热

食。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浅灰,食

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

四、碗托是哪儿的特产?

是山西柳林。

碗坨是流传千年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传统面食小吃,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脱、碗团”。碗团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

食用时,浇上醋、蒜、秘制辣椒油,再将它用小刀划开,即可食用。碗团在柳林县一带非常有名气的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卖碗团的商贩的身影,许多游客在柳林县游玩时都会吃上一碗。

扩展资料:

相关由来

碗团由石勒发明于西晋初年,可冷食或者热食。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

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荞面碗团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常吃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