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阳市是哪个省 揭阳市简单介绍
1、揭阳所属的省:广东。
2、揭阳市,别称“岭南水城”,广东省地级市,潮汕四市之一,汕潮揭都市圈成员之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辖榕城、揭东2区,揭西、惠来2县,代管普宁市。陆地总面积524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9300平方千米。
3、揭阳既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以及兴盛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外出乡贤近600万人,遍居世界各地。
4、揭阳潮汕文化底蕴深厚,以潮语、潮剧、潮汕英歌舞、潮汕工夫茶、潮汕菜、潮绣、潮汕善堂、潮商文化、迎老爷、三山国王、潮汕木雕、潮汕民居、潮汕祠堂、潮汕工艺、潮汕抽纱、出花园、拜月娘等为代表的揭阳文化。
二、揭阳市是哪个省的城市
揭阳市是广东省的城市。
揭阳市,别称“岭南水城”,广东省的地级市,潮汕四市之一,汕潮揭都市圈城市之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
揭阳市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全市主要山系有大北山山系、大南山山系、莲花山山系、小北山山系;全市约有大小山峰2000多座,最高峰是揭西的李望嶂,海拔1222米。
三、广东揭阳属于哪个市?
广东揭阳不属于哪个市,揭阳是地级市,由广东省直辖。
揭阳市,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1991年设立为地级市。
辖榕城、揭东2区,揭西、惠来2县,代管普宁市,并设揭阳产业园、空港经济区、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粤东新城等经济功能区,构建揭阳中心城区、普宁主城区、揭阳滨海新区(惠来)三个粤东城市群城市中心和揭西生态发展示范区“三中心一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布局。
广东揭阳位置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的潮汕平原,地处粤东地区中心,地跨东经115°36′30″至116°37′45″,北纬22°53′15″至23°46′30″,是广东省14个沿海地级市之一。
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处于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以上内容参考:揭阳市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以上内容参考:揭阳市人民政府-揭阳介绍
四、揭阳市在哪里,揭阳市在哪个省,揭阳属于哪个市
揭阳市属于广东省,位于广东省东部。揭阳市是地级市,不属于其他市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跨东经115°36ˊ至116°37ˊ39",北纬22°53ˊ至23°46ˊ27"。北靠梅州,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陆地面积5240.5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36.9公里,沿海岛屿30多个;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建揭阳县,以县西北秦戌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而得名。1991年12月设为地级市,属潮汕地区历史最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兴城市。
揭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 素称“鱼米之乡”。
揭阳享有“中国玉都”的美誉,揭阳玉器产业发展已历经百余年,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高档、最大型、最集中的中高档翡翠营销专业市场和生产加工基地。产品销往内地各省以及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
扩展资料
揭阳历史沿革和文化
揭阳是粤东古邑,历史悠久,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 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秦始皇平越后,于33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梅州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
东晋成帝成和六年(公元331年)揭阳析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以后几经复废,至宋绍兴10年(公元1140年),又设立揭阳县。
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国函[1991]84号文)批准揭阳撤县建市(地级)。
揭阳市榕江和练江流域历史上是粤东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外通商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榕江炮台口岸及神泉港、靖海港就与东南亚各国通航,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明清时代,手工业、商贸业较发达。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输入,出现了简单机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行业、服装加工行业和棉纺织业;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前夕,揭阳经济处于瘫痪状态。
1949年10月19日,市区榕城获得解放,从此揭阳各地开始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以来,揭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均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揭阳
参考资料来源:揭阳市人民政府-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揭阳市人民政府-揭阳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揭阳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