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哪些民俗活动和节日

1、舟溪甘囊香芦笙节 2、台江姊妹节 3、肇兴谷雨节 4、布依族三月三 5、苗族四月八 贵州地处西南放的云贵高原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环境,这里自古就是南方少数民族汇聚的地方,千百年来和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现在独特的名族文化风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批值得关注的贵州民俗节日活动。

1、舟溪甘囊香芦笙节

舟溪甘囊香苗族芦笙节是黔东南最大的苗族陆生盛会之一。它是展示舟溪式苗族服饰及芦笙舞蹈文化的代表,主要活动有晚起堂、芦笙舞、苗族情歌对唱,还会举行斗牛、斗鸡、赛马等活动,场面十分壮观。

时间:正月

2、台江姊妹节

姊妹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台江一带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每到这天,青年男女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苗族青年邀约情人游方对个、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也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时间:农历3月

3、肇兴谷雨节

谷雨节是侗族重要的节日,每年谷雨节这一天,侗族都要举行重要活动,侗语叫“渐苟嫩堕拉”,意为“吃乌米、播稻种”,是肇兴农耕文化和爱情寓意的双重节日。当晚整个寨子是沸腾的,大街小巷都是要乌米饭的人,而每个人的脸上都被抹花,从而演变成全债的狂欢夜。

时间:农历3月(谷雨)

4、布依族三月三

布依族的节日一般就是以时间作为名称,“三月三”就是三月初三的节日。三月三是布依族祭祀祖先的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清明节,节日前后持续时间达三十天之久。节日时期,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2014年,三月三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三月三的最佳体验地区在黔西南、黔南州的布依族地区,如册亨、望谟、南龙布依古寨等。

时间:农历3月初三

5、苗族四月八

四月八主要是贵阳一带苗族的节日,又称"亚努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现在该节已经是全面展示当地苗族文化的一个节日了。四月八,最佳的体验地在贵阳花溪区高坡苗乡,这里的苗族因为流行一种结阴亲的射背牌习俗,因此也被成为背牌苗。四月八时候,高坡乡苗族盛装举办射背牌等民族活动,十分热闹。

时间:四月八

在我国贵州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举行祭龙大典,上万名游客一同感受古老祭龙带来的民俗文化精髓,祈求幸福安康。相传在汉朝时期,镇远民间就自发组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至宋朝已经很兴盛。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赛龙舟活动最为活跃。

贵州茅台镇端午祭麦

在仁怀茅台,端午不是祭祀屈原,而是祭小麦,这是当地流传千年的传统。每年的夏至及端午节来临时,仁怀市茅台镇大大小小的酱香型酒厂就要制作酒曲了。湿热的制曲厂房内,年轻女子们或七八个或三五个一起,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用灵巧的双脚在木框上踩着酒曲,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一块呈龟背状的酒曲坯就踩好了。

于是这里代代沿袭这样的传统,从端午节开始用小麦制作酒曲,也代表着从这一天开始,新一年的白酒生产正式开始了,这在当地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据了解,茅台镇端午女人踩曲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每到端午节前后,镇上未婚、年约十七八九的女子都忙于各个酒厂踩酒曲。

贵州平塘端午闹“水龙”

端午节耍“水龙”、泼吉祥水等活动在平塘县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当地居民因干旱祈雨而产生的一种民俗活动。近年来,平塘县人民政府加强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并努力打造民族文化与自然原生态旅游,使耍“水龙”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结束语

水龙街道狂欢巡舞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降福、吉祥如意、国泰民安。耍“水龙”时,城中的男女老少全副武装,手持瓢、桶、盆、水枪等,尽情地向水龙泼洒,你一盆,我一瓢,大家你来我往。

寻年味,找年俗,贵州这些春节民俗活动别样又有趣

2022年农历壬寅年即将来临

备年货、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

......

你家有没有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过年

或者利用春节小长假计划一场家庭出游?

春节来贵州

不仅可以观赏磅礴绝美的喀斯特山水画卷

各少数民族还有不少精彩的民间习俗

跟着多多一起来寻年味吧!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璀璨人文。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千百年来,各族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享有“文化千岛”、“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美誉。

与此同时,很多过年传统也遗留至今。除了灌制香肠、腌制腊肉、打扫庭院以外,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还有一些特别的民俗活动,人们在传承民俗文化,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也在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在贵州过年

你可以到西江千户苗寨

感受苗年的精彩纷呈

苗族最隆重的长桌宴让你大饱口福

尖尖牛角盛满的甘甜米酒令你醉倒

在贵州过年

可以在肇兴侗寨

聆听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

尽享这“清泉般闪光的音乐”

在贵州过年

你可以到兴义万峰林纳灰村

邂逅贵州最早的春天

沉浸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八音坐唱”的曲艺声中

感受布依村寨的田园风情

在贵州过年

你还可以到海坪彝族风情小镇

感受原始的彝族风情和文化

彝寨千户,民风古朴

矗立在小镇中央

像是一坛散发着岁月芳香的陈年美酒

苗族: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跳花节

农历正月间,会迎来长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节。周边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们纷纷盛装打扮自己,汇聚在跳花场上,以歌舞狂欢过节。

这一天是未婚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日子,他们走村串寨寻找心上人。长角苗年轻男人拿竹制芦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几片木叶,来到中意的女孩家门前对歌。

侗族:

贵州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在农历年底,家家户户就红红火火忙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贴春联等。不过,还有不少过年活动是侗族特有,例如侗戏、行歌坐月和集体婚庆等活动。

侗戏

侗族过年也喜欢看戏,在新春期间最大的 娱乐 就是看侗戏。演出时间一般从上午开始,直到吃夜饭之后,新春演出都会在夜晚,方便戏班的小伙子们和姑娘们散戏后去“行歌坐月”。

侗族大歌

春节期间,贵州的侗寨里通常都会举办侗族大歌来庆祝新一年的来临。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演唱形式。

鼓楼抢鸡

鼓楼抢鸡始于清代乾隆年间。侗家人盛行所谓“亲上加亲”的姑表亲习俗,不管青年男女是否有感情,非表亲不能嫁娶。如今己是婚姻自由年代,“鼓楼抢鸡”也演变成一项民间的春节 娱乐 活动。

布依族:

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在春节,家家户户忙着杀年猪、舂糯米粑粑、熏肉、灌香肠,妇女们烤米酒(在方言里面这种米酒叫做“biang dang ”)。

仡佬族:

仡佬族对一年一度的春节非常重视,“冬至”一过,便进入了除夕的筹备期,宰杀自家养殖的年猪不但要祭祖先、财神和四官神,还要邀请附近的至亲好友来家吃“庖汤肉”。

水族:

贵州省水族地区的春节是在铜鼓声中过的。节日清晨,几个小伙子在长老指挥下敲击铜鼓,村中父老兄弟听见后就聚集在铜鼓周围,互祝节日愉快,人寿年丰之后便跟在铜鼓的后面,挨家挨户去贺新年,吃年酒。

除了少数民族过年有特色外

贵州还有些地区也保存了千年不易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

他们以一种隆重而原始的方式过年

福泉阳戏

福泉阳戏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江浙一带随军传入贵州而保留下来,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 历史 。春节期间,福泉市的阳戏传承人都要为群众表演阳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吼一曲阳戏,浓浓年味扑面来。

九溪迎春会

想在贵州感受地地道道的过年气氛,就要来安顺附近的屯堡地区。每年当地的屯堡人都会举办迎春会,舞龙舞狮、张灯结彩过大年。其中九溪是屯堡最大的村寨,每年新春他们都会举办迎春会——抬亭子。

看花灯戏

铜仁思南县土家花灯音乐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曲调分灯调、正调、杂调、小调等四大类,传统的有24大类曲牌。春节看花灯戏,享文化年味。

贵州丰富的少数民族年俗有着各自的民族烙印

别样又有趣

你还知道哪些贵州特有的春节民俗活动

温馨提示: 由于疫情影响, 可能很多民俗活动会取消, 小可爱们出行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哦!

“多彩黔行”综合整理

贵州各地有哪些过年风俗?

2018年农历戊戌年即将来临,各地又开始紧锣密鼓地筹“过新年”啦!备年货、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全国到处都充满了“年味”。

贵州自古便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很多的传统也遗留至今,除了灌制香肠、腌制腊肉、打扫庭院以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民俗活动得以完整传承。

01余庆县:赶制麻糖迎新春

春节临近,贵州省余庆县群众忙着手工赶制当地特色食品麻糖,供家人过年食用和招待客人。麻糖是当地群众在腊月中为迎接新春制作的特色传统食品,主要以大米为原料,伴以麦芽,通过打米浆、煮米、发酵、滤渣、熬制、冷却、扯糖、切糖等多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香甜可口。

02西秀区:特色“血豆腐”迎新春

“血豆腐”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屯堡人的传统美食。春节将至,农闲的屯堡人忙着手工赶制当地特色食品“血豆腐”,供家人或客人在过年食用。屯堡人有过年“杀年猪”祭祖的习俗,为了不浪费猪血,且“猪血”又名“血旺”,为讨个吉利,也为增加节日的喜庆,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把豆腐捻成细末和上猪血,加上食盐、花椒粉、肥肉丁,捏成如碗大,圆圆的一坨,用新鲜菜叶汆水后包裹,用柴火熏烤,七层干后即可加工食用,被誉为“屯堡吉祥三宝”之一。

03从江县:侗族“吃相思”迎新春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在春节来临之际,与高增乡领庙村开展“吃相思”活动,同迎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联谊使两寨侗族同胞进一步加深了感情,在送别时互赠礼物、抺花脸、唱侗歌,现场欢声笑语,浓郁的民族风情尽收眼底。

“吃相思”侗语叫“越嘿”,是侗族地区村寨之间加深友谊的一种规模较大的传统民俗活动,包括有唱侗戏、鼓楼唱侗歌、踩歌堂、情歌对唱、抺花脸等环节,气氛十分热闹。

04思南县:看花灯戏享文化年味

铜仁思南县土家花灯音乐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曲调分灯调、正调、杂调、小调等四大类,传统的有24大类曲牌。由于土家花灯曲调繁多,风格各异,各地有不同特色,因而有花灯"不过寨,不过坡,不过界"的说法,土家花灯音乐,传统伴奏乐器不多,但曲牌丰富。传统的乐器有马锣、大锣、二胡、月琴、三弦、折以鼓等。锣鼓诙谐活泼,它使用的锣比一般锣大而厚,声音坚实洪亮,远播力强,泼辣热烈,抨击时能发出“卜音”给人以乐观、坚实之感。所用的马锣刚脆,声音尖而美,有跳跃之感。常用的锣鼓曲牌有“单打五”“双打五”“凤点头”“鹰拍翅”“牛擦痒”“马咬牛”“长路眼”“金线吊葫芦”和“四面进”等。

僻处中国西南的贵州,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千百年来,大山大水隔断了他们对外的交流,但也保存了千年不易的民俗风情。在这里,他们都以一种隆重而原始的方式过年:苗族的跳花节、舞龙嘘花和芦笙会;侗族的长桌宴、抬官人和斗牛斗鸡。甚至在汉地已经消失的汉人过年风俗,在贵州一样可以找到。如屯堡的地戏、隆里的花脸龙、九溪的迎春会、吉昌抬亭子等,这些过年闹春活动一点都不比汉地逊

贵州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1、苗族“客家年”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跳花节

农历正月间,会迎来长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节。周边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们纷纷盛装打扮自己,汇聚在跳花场上,以歌舞狂欢过节。

这一天是未婚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日子,他们走村串寨寻找心上人。长角苗年轻男人拿竹制芦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几片木叶,来到中意的女孩家门前对歌。

3、“打侗年”

贵州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在农历年底,家家户户就红红火火忙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贴春联等。

4、侗戏

侗族过年也喜欢看戏,在新春期间最大的娱乐就是看侗戏。演出时间一般从上午开始,直到吃夜饭之后,新春演出都会在夜晚,方便戏班的小伙子们和姑娘们散戏后去“行歌坐月”。

春节注意事项:

1、举止、姿态要文明,在屋里不能蹦上蹦下、乱跑乱串。不要坐在长辈不让坐的地方,不东张西望,不要随意翻动室内物品,不要乱丢果皮等杂物。

2、接物要有礼貌,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切记不能当长辈面拆红包,这会让别人不好意思。

3、 吉利话要说得适宜。不论对亲朋好友,还是街坊邻居,都能甜甜地叫上一声,并有不同的祝贺语。如果怕说不好,要事先向家长了解一下,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应说的话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4、饭桌上要有正确的坐姿,吃饭时不能吹饮料泡泡,不能用鸡翅膀“搭积木”,更不要直接用手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