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刘强其人其画
好久都没有和书画家谈论过关于艺术了!这种有意无意的、正常或者不正常的行为,我知道一定不是狭隘反倒是和深入涉足哲学、文学、历史的知识界人士甚至是诗人却有着谈不完的“艺术”、谈不完的“艺术观”。
一个艺术家最好的作品是艺术家本身!这是好友亚红曾经劝诫我的一句话,他一直是给我“挑刺儿”的,对我来说是一面镜子!因此,我经常用这个标准在身边去寻找能与之有关联的人。倘若这个标准有误,那也只能怪亚红兄!
然访求罗致,乏之又乏!庆幸的是历史和现实总会遗落下还有这种气息和影子的人,他就是我的挚友——刘强,通常人们都称他是书法、绘画双栖艺术家。在当下这个内容匮乏的时代能有这种气息和影子,我认为一定是不同凡响的,即便是在遥远的将来!所以我以赌徒般的心态争取他成为了息息相通的朋友。
所有的华丽都与他无关!所有能够描写辉煌、精彩的词汇用在他的身上都显得那么不和谐,说不出的感觉!说不清的事儿就不要去说,规避一下,这也是大多文人惯用的伎俩。但是我还是感觉到刘强兄是把自己降到尘埃里力求做完美艺术品的一个坚守人格、坚守笔墨真正情感的艺术家!坚守人格就是生命的价值之所在!如此足以!
看到他的画,我时常会有莫名的感动!由于我坚持写字便经常会用“书画同源”的标准去匡关于笔墨之事的具体内容,俨然是不够的。在他的画里我没有看到生硬和呆板,也没有关于片面的、技巧的东西,但是不管是他的画还是书法里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鲜活的,是有共性的,有厚度的,尤其是他的写生画。而这种鲜活能够撩动的是观者内心对自然和艺术的感知,并不是对色彩、对造型和对具象的理解。其实并不抽象,所缺的是观者去感知这种线条内在含义的修养。平素谈到这些,他总说是无意识的!或许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大自然,阅读人生的能力是他与生俱来的天性,不知道能不能理解为天赋,但一定是一个有正确艺术观的为艺者必须具备的内因。
我对画的阅读能力是很差的!无论是吴道子、张萱从政治事件转为日常描写的准确生动,还是苏东坡、米芾“哪怕你荡舟、山石总相宜”的飘逸消散,都是懵懵懂懂的,偶尔拿出来谈一谈,只是浮肿地让人以为作为写字的人是应该懂画的。当我曾经一度纠结于笔墨和造型的关系、笔墨和精神的关系时,八大山人的作品救赎了我,自此这种因为思想空洞而产生的纠结有了答案。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笔致简洁,静穆之极,疏旷之极!充满倔强的笔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小,皆浑朴酣畅、明朗秀健。这种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的意境绝非是可以通过制作能够显现的。不管是中国文人追求思想自由的黯和还是在刻骨继承基础之上的拓展,刘强先生的画里有这种元素的,是自然的、是和谐的、是质朴的,是有时间的流淌感和空间的构成感的。
“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须笔力健举,含深秀为宜。 ”这是黄宾虹先生说的。潘天寿认为:“用渴笔,须注意渴而能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也。近代惟垢道人(程邃) 、个山僧(不知所论者谁),能得其秘奥,三四百年来,迄无人能突过之。 ”程邃之后,当代画家张仃继承并发展了焦墨山水画法,使之更为成熟。刘强先生一直以来几乎全力在探索焦墨山水,且有模样,以我观是有味道!那种对“墨分五色”疯狂颠覆,对“用墨者,用水也!”的不屑一顾,对绘画空间奢侈的恣意浪费,这是超脱的、是有思想的,也是值得用皈依般的虔诚去付诸一生的!我想这可能是刘强笔墨的归宿吧!
历史在不断变迁!只可铭记,不可彷徨!同样值得铭记的还有个我的生活印记。社会不能忘记历史,个人不能遗弃过去,应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对于一个画家来讲我以为就是记住过往留给我们的感受。当人们四顾茫然的面对大海或者一座如诗如画的山的时候总会浮想联翩,这种浮想大多是重拾过往,很少憧憬未来!这便是画的本质!也可以认为好的画就是对当下风景和过往风景感受的融合与升华!画里有故事、有温度、有风、有空气的湿润,在画里能感觉到天阴了、即将不要下雨,能感觉到雨过天晴的爽朗,也能感受被雨水冲刷过的清新,这一切在刘强先生的笔墨里表现的几乎无可挑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说陶公:“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然一俯一仰之间,所“见”并非南山一隅,并非“欲辩已忘言”的人生境地,而是自然率真的传递出了中国传统文人对待“山”的态度,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坚守!
任何纠结的人生都会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平衡心里,期待“坐看云起时”的释然与解脱,岂不知当你走在一条幽静的、黑暗的、自我的道路上时“柳暗花明”依然还是会让人刺眼!我更希望“一条道儿摸到黑”的坚守,这是对捕获阳光的诠释,对个我生命的承诺! 刘强先生便是如此!期待老兄驭坚而成,鹊起宇内!
丁酉新正 童强于一的书舍
二、怎么用刘强的大写字母组合
(刘强)拼音: 【汉语拼音】刘(liú) 强(qiánɡ) (shēnɡ) Ps:拼写拼音要注意几问题 1)前鼻音鼻音混淆iningeneng等 2)平舌音翘舌音混淆zichisishi等 3)声调符号切标错位置(hui)第四声错标字母u实则标字母i 4)处理七八等变调字标注按原调读候要变调比定原本声要读第二声 参考资料[变调]:中国baike.baidu中国/link?url=fV0NQvU_q7t8M-rd3brZ1JqpqdPWFQBOmnnoDviTQs35Yfr3uaTosRyPY0JVn_fX3CpsX4Wg99HBgSI3Z9iSL
三、刘强作为东汉王朝的首位太子,他为何选择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原因是为了明哲保身,因为当时光武帝下旨废掉了皇后郭圣通,也就是刘强的生母,这就导致刘强失去了自身地位的最大依靠,虽然刘秀当时并没有表示要废掉太子,但是刘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因此多次表示要辞去太子之位,刘秀终同意刘强的辞让,改封他为东海王,同时立皇四子刘庄(阴丽华所生)为太子。后来刘庄继位后,对刘强也十分敬重。公元58年,刘强病死。汉明帝非常悲痛,“赠以殊礼”,以近乎帝王的礼仪将其安葬。
四、东汉第一任皇太子,最后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东汉第一任皇太子刘强,主动辞去了太子之位,被封为东海王。他的结局在废太子之中算好的了,最后得以善终,刘秀和后来的汉明帝刘庄皆待之不薄。
刘强是刘秀的长子,他的母亲是东汉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子以母贵,所以在建武二年(26年)刘强被册立为皇太子。
起初,刘强的太子之位还是非常稳固的,刘秀对他也不错。但他之所以后来要辞让太子,主要和他的母亲有关。
郭圣通与刘秀的结合是政治婚姻,两人关系一度非常不错。但是建国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刘秀之前还有一个原配阴丽华,刘秀非常喜欢她,甚至一度要立她为皇后,但遭到了拒绝。
刘秀的内心是倾向于阴丽华的,最终他还是找了各种理由,废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改立了阴丽华。
这么一来,太子刘强的身份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由嫡长子成为了庶子。要知道刘强已经担任太子十来年了,刘秀对他也是非常尽心的培养。
可刘强地位非常尴尬,他的母亲被废了,先不说阴丽华是否希望她的儿子做接班人,单单对于庶子做太子就有违传统了。
所以刘强主动找刘秀要辞让太子,起先遭到了拒绝,刘秀的意思是你的母亲与你无关,好好做你的太子吧。
可对于刘强来说心里不踏实,他的危险也在增加。于是他几次三番地找到刘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刘秀最终同意了,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改立了阴丽华的儿子。
刘秀并不糊涂,他知道因为他的废立皇后,导致刘强失了太子之位,所以对刘强有点内疚,对他也还是很好。
不得不说,当时的后宫环境对刘强也很有利,阴丽华也并非那种阴险的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否则刘强还是很困难的。
而接班的明帝刘庄对这个哥哥同样没有警惕和排斥,对他也很好。永平元年(公元58年)刘强病逝了,明帝刘庄悲痛不已,并薄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