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历史上曾把计量叫做度量衡,度量衡分别指什么量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度是尺,计量长短。量是斗,计容积、重量。衡是秤,称量测量。度量衡作为人类早期的商业交换尺度,在我国的商周时期,其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就已比较完备。虽然历代的尺度,衡量单位不统一,但度量衡作为商业经营的基础计算模式,一直沿袭至今。

二、度量衡分别指什么?

度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

度详解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手的长相近,容易识别,所以古时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识也等的说法。此外,仞是量深度的实用单位,并且单独构成一个系统。仞与尺的比例关系,一向没有明确的定数,说一仞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认为是八尺。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的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这就是所谓五度。长度的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的。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只是表示测量时应该具有微小数的精度的意思。《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十退位的分、厘、毫、秒、忽成为算术上专用的小数名称和长度小单位名称。到了宋代,把秒改为丝。清末时把长度小单位定到毫位为止。

量详解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计量产生最早,它的单位名称也最复杂。在《左传》、《周礼》、《仪礼》、《尔雅》等经典著作中都有关于容量单位的记载,其专用名称有升、斗、斛、豆、区、釜、钟以及溢、掬等。同长度一样,周代以前容量单位也是用人的身体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两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的容量单位。《小尔雅广量》说掬四谓之豆,《左传昭公三年》说四升为豆,这两种说法是相通的,就是说掬也就是升。升的本义是登、进的意思,两手所盛是基本的容量数,然后从这个数登进,按四进有豆、区、釜,按十进有斗、斛。所以升(亦即掬)是容量的基本单位。后来《汉书律历志》对容量单位作了系统的整理,命名为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宋以后一斛为五斗)。升是容量的基本单位,斗和斛则为实用单位。至于《说苑辨物》云十龠为一合,说法有所不同,可资参考。附带提一下石,石本来是重量单位,为一百二十斤,但自秦汉开始,石也作为容量单位,与斛相等。关于容量的小单位,《孙子算经》卷上说:六粟为一圭,十圭为抄,十抄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这样,六粟为一圭(一说,十粟为一圭),其余圭、抄、撮、勺以及合、升、斗、斛八个单位,都是十进。这种计算方法,自汉代以后一直都在采用。

三、度量衡分别指什么

“度”即长度,“量”为容量,“衡”即重量,“度量衡”就是分别指计量长度、容积、重量的标准或器具。

度量衡是国家一切制度的基本标准,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并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度量衡事宜。

作为国家各项制度的计量标准,度量衡器具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度量衡关乎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是衡量世间万物的标准尺度,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商品交换、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权力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迅速地改变战国时期各国混乱的度量衡单位和量值,加快政令的推行、赋税的征收,以及保障国家经济和商业的正常运行,由此他继承了商鞅统一度量衡的改革,发布政令来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以命为“制”,以令为“诏”,向全国发布统一度量衡诏书,诏书内容共40字: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翻译:秦王二十六年,统一了天下诸侯,百姓自此安居乐业,秦王始称皇帝。秦始皇于是下政令给丞相隗状、王绾,对不合乎统一法规的度量衡和规章制度不明确的,都要进行明确的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度量衡

四、度量衡的衡是指什么度和量呢

1、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

2、度——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称为度。

3、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4、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5、商鞅变法的时候统一了度量衡,商鞅变法时只是在秦一个诸侯国内部,而嬴政统一是在他统一六国以后,把六国的度量衡都统一。

五、度量衡是什么

度量衡的衡是指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

衡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读作héng。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引申为车辕头上的横木,也代指车。又有平、对等之意。以秤称重时,只有两端重量相等,秤杆才能平衡。“衡”由此又引申为称重,又引申为平衡、评定之意。

度单位的起源:

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

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手的长相近,容易识别,所以古时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识也”等的说法。此外,仞是量深度的实用单位,并且单独构成一个系统。仞与尺的比例关系,一向没有明确的定数,说一仞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认为是八尺。

六、度量衡是指什么

度量衡释义:

计量物体的长度 、容积和重量的标准的总称。度是计量长度,量是计量容积,衡是计量重量。

[拼音] [dù liàng 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