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学里面的基底核包括什么?

基底核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它是位于大脑皮质底下一群运动神经核的统称,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相连。

英国解剖学家托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于1664年最早记载了基底核的结构。之后许多年,“纹状体”(Corpus striatum)一词被用来泛指皮层下的一系列核团。但是后来发现,其中许多核团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比如壳核(Putamen)和尾状核(Caudate nucleus)之间就没有直接的连接。“纹状体”(Striatum)一词指尾状核,壳核和伏隔核三者构成的整体,该整体是基底核系统的主要输入通道。该命名法则是CécileandOskarVogt(1941)提出的。

纹状体得名于在脑剖面中,其相对应位置多纹的图像。该外形来自于大量致密的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纹苍黑)纤维。

扩展资料

纹状体(包括尾状核和壳)是基底核系统的主要输入通道。大脑皮层的诸多运动,前额叶和感觉分区投射到纹状体。

基底核中不同核团的神经元合成不同的神经递质。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受体的种类。

来自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输入刺激纹状体内的所有多巴胺受体,但是由于间接和直接通路内的受体种类不同,多巴胺输入的效应也不同。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多巴胺输入对直接通路的效应是兴奋,而对间接通路的效应是抑制,该神经递质的总体功能是激活丘脑。

基底核包含两大回路,分别成为直接通路(Direct pathway)和间接通路(Indirect pathway)。它们是皮质-基底核-丘脑回路(Cortico-basal-thalamic loop)的两大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底核

二、人体解剖常识问答

这些题是非常专业的题,所以,你应该是一名临近期末考试的医学生。

作为一名医学生,毕业后就要面对病人,就要有确实的诊疗知识和技术。否则,就会成为人们口中的“庸医”!!知识必须由自己真正掌握,不是混过考试!!!!

可以给你提供正确答案,但希望你真正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选项。

上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方法”。

要利用分析、对比和归纳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识。

8. 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的是( )。

A、外侧丘系----只经过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

B、内侧丘系----经过的是外侧核

C、三叉丘系

D、脊髓丘系----经过的是外侧核

不要死记硬背,可以归纳为,外侧核管躯干四肢,内侧核管头面。

9. 旧纹状体是指(C )。

A、尾状核

B、豆状核的壳

合称为新纹状体

C、苍白球

D、豆状核----由壳和苍白球共同构成

10. 不属于基底核的是(C )。

A、豆状核

B、尾状核

C、齿状核----小脑核

D、杏仁体

11. 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 )。

A、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B、颞横回

C、额下回后部

D、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这个问题太简单,也太重要了,不应该不会!!

12.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 )。

A、额下回后部----说话中枢

B、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

想一想为什么?它们的后方是什么?

C、颞横回----听觉中枢

D、角回----现在已经不再把它独立作为中枢看待了

13. 硬膜外麻醉是麻药作用于( )。

A、脊髓前角

B、脊髓丘脑束

这些都是在脊髓里面的结构。而“硬膜外”麻醉根本不进入到脊髓

C、脊神经根

D、脊神经前支----出了椎间孔以后才分前、后支。在椎管里时叫前、后根,统称“脊神经根”

14. 营养大脑半球内侧面顶枕沟以前大脑皮质的血管是( )。

A、大脑前动脉的皮质支---与大脑后动脉的供应区以此沟为界

B、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中央支不管皮质

C、大脑前动脉的中央支

D、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只管外侧面的中间部份

三、基底核不包括

隔核。

隔区的核群总称隔核spetalnuclei,主要位于胼胝体下回,有背侧、腹侧、内侧和尾侧隔核dorsal、ventral、medialcaudalseptalnuclei之分,其中每一个核又可分为若干亚核。

1.基底核命名:

基底核的英文学名为“Basal ganglia”。其中的“Basal”(基底)意表起解剖位置位于大脑的深部和底部。而“Ganglia”(神经节)是一命名错误。Ganglia一词本义指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胞体的聚集部,但实际上基底核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应成为“核”(“Nucleus”,例如红核:Red nucleus)。这个英文的错误命名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习惯 。 但是中文术语“基底核”却纠正了这个错误。

2.研究历史:

英国解剖学家托马斯.威利斯(ThomasWillis)于1664年最早记载了基底核的结构。[2]之后许多年,“纹状体”(Corpusstriatum)一词被用来泛指皮层下的一系列核团。但是后来发现,其中许多核团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比如壳(Putamen)和尾状(Caudatenucleus)之间就没有直接的连接。今日的“纹状体”(Striatum)一词指尾状核,壳和伏隔核三者构成的整体,该整体是基底核系统的主要输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