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谋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官职,在部队中的地位如何?

参.谋.长是各级部.队军.事指.挥部.门的首.长,协助该部.队的军.事主.官进行指.挥。军.团以上包括旅、师、集.团.军、军.区等各级部.队都有参.谋.长。在团以下单位,只有作.战参.谋等职,而没有参.谋.长一职。

二、历届参谋总长

第一位:聂帅。1927年,当时虽然还是国共合作,但随着党掌控的军队不断壮大,人民军队实际上已经颇具雏形了。此时,我党设立了参谋科,由聂帅担任参谋科科长,这就是人民军队参谋长的雏形。1950年,时任总参谋长的徐帅生病,聂帅再次接任参谋长。1955年,聂帅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二位:朱云卿。朱云卿是毛委员和朱老总的爱将,是建设井冈山和赣南闽西苏区的绝对功臣,他还是红军的首任总参谋长。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朱云卿在1931年生病,在苏区总医院治疗期间,医院院长被国军特务买通,将朱云卿刺杀。朱云卿如果不牺牲,建国后是很有希望获得元帅军衔的。

第三位:刘帅。1930年,组织上正式设立参谋部,由刘帅担任参谋长,刘帅也是人民军队自设立参谋部后,首位参谋长。刘帅的赫赫战功彪炳史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指挥的129师,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抗日大胜仗,战绩可以说是冠绝全军的,解放战争时期刘帅率领中野、二野,横扫反动军队,解放大西南,歼敌超过200万人,这真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战绩。1955年,刘帅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四位:叶帅。1931年,参谋部改为总参谋部,叶帅担任总参谋长,叶帅是总参谋部设立以来,首位总参谋长。叶帅原本是国军的师长、军参谋长,在革命低潮期,毅然放弃了旧军队中的荣华富贵,参加了人民军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元勋。1955年,叶帅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五位:肖劲光。1937年,肖劲光担任总参谋长一职。肖劲光在红军时期还曾担任过红五军团政委,将这支起义的旧军队,成功改造成为有着铁的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了。而改任军事干部后,肖劲光的表现也是丝毫不逊色,解放战争中的临江保卫战,可以说改变了天下大势,为我军在东北战场翻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5年,肖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六位:滕代远。滕代远在抗战期间接任参谋长,再次与老搭档彭老总合作。早在平江起义时,两人就一起指挥了起义,分别担任红五军的军长和党代表,红五军发展成红三军团后,两人分别升任军团长和军团政委,可以说是一对最佳拍档了。

后来,滕代远擦枪走火受伤,被迫离开红五军前往后方休养,二人的搭档暂时告一段落,而在抗战时期再次重聚,也是一桩值得高兴的事。授衔时,滕代远已经不再担任军职,所以未能获得军衔。

第七位:彭老总。1945年开始,彭老总担任人民军队的总参谋长。彭老总指挥平江起义后投入了革命阵营,在人民军队中建立了无数战功,指挥过百团大战、解放大西北等一系列胜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1955年,彭老总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八位:徐帅。建国后,徐帅担任人民军队的总参谋长一职。徐帅的身体状况不算好,在战争年代多次因病休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建立杰出的功勋。他指挥的川陕六路反围攻、响堂铺战斗、临汾战役、太原战役,都是教科书式的大胜仗,这位黄埔一期的高材生,将曾经的“校长”打得满地找牙,结束了自己的老乡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功勋卓著。1955年,徐帅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九位:粟裕。徐帅于1950年因病休养,聂帅代理总参谋长之职务,1954年,粟裕被任命为为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是教书匠出身,文化水平很高,在参加革命后却没有做政工工作,而是做了军事主官。他的军事史能力之强,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可以说也是罕有敌手的。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一战定乾坤,彻底埋葬了蒋家王朝的希望。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十位:黄克诚。1958年,黄克诚接替粟裕,成为总参谋长。黄克诚是人民军队杰出的政工人才,在军事方面也有着不俗的建树。尤其是抗战胜利后,他提出抢占东北的战略,影响了解放战争的走势,功勋卓著。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

三、参谋长是啥级别?

根据我军的编制规定,从营级的战斗部队开始,直到总参谋部,均设立参谋长职务。军事机关内部分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装备部,分管军事、政工、供给和装备保障工作。参谋长是司令部的首长,主持司令部的工作,主抓作战、训练,负责落实本级首长的指挥意图和作战命令,级别是同级军事单位的副职级。具体级别分列如下:

营参谋长职级为副营级

团参谋长职级为副团级

师(旅)参谋长职级为副师(旅)级

军参谋长职级为副军级

军区参谋长职级为副大区级

空军、海军和二炮参谋长职级为副大区级

不同的是总参谋长是总部首长,负责全军的指挥与调动,级职高出大区首长一个等级,比大区参谋长(如北京军区参谋长)的级职高出整一级半。

四、军衔和职位是怎样对应的?

军衔是一种荣誉称号,而职务是有各种权利的,但一般是对应的.不对应的情况有常有.

但军衔和职务是有密切联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军人的资历等因素,所以同样职务军衔会有不同。

同时军衔是一个量化的标尺,所以同样的军衔对应的职务也很多样。

陆军的编制从小到大一般是:

班、排、连、营、团、旅、师、军、集团军、方面军等

我军革命战争期间曾编制有纵队、兵团、野战军,分别相当于军(或者师),集团军和方面军

我陆军现在的编制已经简化,一般为:

班、排、连、营、团、旅、师、集团军,之上还有大军区,军兵种(海空军和二炮,正大军区级),总部,中央军委的组织机构

其中旅一般直属于集团军,集团军是由以前的军改编而成,和前述的集团军不同

各级编制和机构的军事领导为班长、连长……师长、集团军司令、军区司令等,其中班长不是军官

连以上各级编制和机构的政工领导为指导员(连)、教导员(营)、政委(团以上)等

总部首长包括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及总后勤部部长(正大军区级)、总装备部部长(正大军区级)

全军最高同统帅是中央军委主席

相应的现在军官的职务等级区别为正、副大军区级,正、副军级,正师级,副师(正旅)级,正团(副旅)级,正、副营级,正、副连级和排级

中央军委主席不授军衔,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授上将,之下各级军官以职务等级为依据授予军衔

正大军区(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部长、政委,海军、空军、二炮、武警部队司令、政委,北京、沈阳、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等):上将、中将;

副大军区:中将、少将;

正军:少将、中将;

副军:少将、大校;

正师:大校、少将;

副师(正旅):上校、大校;

正团(副旅):上校、中校;

副团:中校、少校;

正营:少校、中校;

副营:上尉、少校;

正连:上尉、中尉;

副连:中尉、上尉;

排:少尉、中尉。

上表中前一个为主要军衔,后一个为次要军衔

五、他是任职最久的总参谋长,25岁当师长,曾指挥1个团打退3个师

解放军任职最久的总参谋长是谁?

解放军总参谋长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首长。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这一天后被视为建军节,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然而,解放军总参谋部,却诞生在建军节之前。

早在1927年5月,中央军事部即在中央军事部下设立了参谋科,由聂荣臻任参谋科科长,这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雏形。

1930年,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根据文件规定,中央军委设立了参谋部,由刘伯承任参谋长。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正式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其首长称为总参谋部部长,由叶剑英出任。

1932年,总参谋部部长改称总参谋长,依旧是由叶剑英担任。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军委总参谋部,肖劲光任总参谋长。

1945年,七大之后,彭老总任总参谋长,后由周总理接任。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成立,总参谋部依然为军委总参谋部,叶剑英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同时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

新中国的首任总参谋长是徐向前元帅,任期为五年(1949年—1954年);第二任总参谋长是聂荣臻元帅(在徐帅任期内代理过一段时间总参谋长);第三任总参谋长才是大名鼎鼎的粟裕大将,任期为四年(1954年—1958年)。

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任期通常为三到五年,但在我军史上,有两位总参谋长任期高达七年,一位是开国上将杨得志,一位是傅全有上将。

杨得志将军的任期为1980年—1987年,而傅全有将军的任期为1995年—2002年,但是,杨得志是从1980年3月任职至1987年11月,任期为7年零8个月;而傅全有是从1995年9月任职至2002年11月,任期为7年零2个月。

所以,杨得志将军是我军史上任期最久的总参谋长。

杨得志能担任总参谋长长达7年之久,绝非等闲之辈。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出生于一个铁匠家庭,自幼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革命。

1928年,17岁的杨得志参加工农革命军第7师,跟随部队前往井冈山,在毛主席的影响下,迅速成长为一员骁将。

红军时期,杨得志创造了一个以少击众的军事奇迹。

1932年,蒋介石为推行其“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亲任“剿共总司令”,纠集63万大军,开始第四次军事“围剿”。

这一年,杨得志担任红一师一团团长,在一次战斗中,他率领一团坚守阵地三昼夜,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有人也许认为,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不是奇事,可你要知道,杨得志所面对的,是敌人持续不断地车轮战。这样的进攻方式,对我军的损耗非常大,极其考虑军队的战斗力与意志力。

杨得志能坚持与敌人进行三个昼夜的车轮战,这已经非常了不起。

关键还在于,敌人的兵力远在杨得志所部之上。杨得志只有一个红一团,而敌人是三个师的兵力!

一个团面对敌人三个师三个昼夜的车轮战,还能将敌人打退,这就不得不说是一个军事奇迹。

因为这一战,作为团长的杨得志,竟受到总部嘉奖,还被授予红星奖章。

因为骁勇善战,1936年,年仅25岁的杨得志便已担任红二师师长。

抗战时期,杨得志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1938年,时任八路军344旅代理旅长的他,仅率100余人翻越太行山,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在滑县与689团会合,取得全歼伪军扈金禄部的胜利。

其后,他仅率领少量部队,就在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开辟了一片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展开游击战,给日寇予以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开创了一个军事先例。

1947年6月,杨得志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指挥石家庄战役,开创了解放军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拔除了国民党军在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1955年,新中国举行首次授衔,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完全是实至名归。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多次担任大军区司令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立下赫赫功勋。

六、参谋长是多大头衔

参谋长是各级部队军事指挥部门的首长,协助该部队的军事主官进行指挥。

如军区参谋长是协助军区司令工作的,师参谋长是协助师长工作的。我军团以上包括旅、师、集团军、军区等各级部队都有参谋长

相应的还有政工部门的首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军区政委工作,师政治部主任协助师政委工作

我军的最高军事指挥部门为总参谋部,首长为总参谋长,最高政工部门为总政治部,首长为总政治部主任,共同协助中央军委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