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指的是什么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王安石的《元日》中的桃符是指我们今天的门神还是对联?
王安石的《元日》中的桃符是指门神。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但是后人往往把春联贴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联”,“挥春”。
扩展资料
宋·王安石的《元日》
【诗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
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王安石诗作)
桃符是什么意思?(两个字)
1、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
2、后人往往把春联贴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联”,“挥春”。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扩展资料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老虎。
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而且古代人还会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专门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被人们用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在神树下还有一只云鸡,相传这只云鸡是每天早上会发出一声鸣叫唤醒生灵,同时把其他的公鸡叫起来,象征着早晨。
桃符是什么意思?
桃符有两个意思:
1、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
2、后人往往把春联贴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联”,“挥春”。
引证解释
一、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或纸,以为能压邪。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树锯做桃符,钉在门上,着他两个替我管门户。”
二、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冰心《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扩展资料
桃符的起源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曾经有一座鬼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上百只鬼出没,而且还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在外面作恶的鬼都要赶回鬼城。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
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芒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
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在除夕的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符
桃符指的是?
古人在新年时候在门口放两块桃木板,写上神灵的名字希望可以祈福避祸,这就被称为桃符。现在的桃符一般都是指春联了。
桃符是指的对联吗?
是的。
桃符是民间于春节时用桃木板画上神荼、郁櫑二神驱避鬼怪的物品,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主管万鬼的神荼和郁櫑。遇作祟的鬼就会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后来人们在桃符上写上一些吉祥语句。在唐朝时,楹联开始出现。
《敦煌遗书》就记载了一些楹联,带有吉祥寓意,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最早的楹联,如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谭蝉雪于《文史知识》1991年4月号一篇题为《我国最早的楹联》的文章里提出这种说法,但直至现在仍未有实质证据证明这些对仗的句子是楹联或春联。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
一说宋朝桃板为薄木版,长二三尺,宽四五寸,挂在门上,可画年画。桃符为长七八寸细木条,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地而钉之。因此春联应为桃板演变而来。
相关习俗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