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当归?有什么作用?

你好;

当归又名干归、秦归、西归、云归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现均为栽培品。以生长在阴坡沙质土壤者为佳,主产于西北、西南等地。以甘肃及四川北部所产者质量最佳,为道地药材。干燥的根呈圆柱形,下部有数条支根,全长15-25厘米。表面浅黄棕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按不同部位分成根头、主根、支根。药材是以主根粗大、身长、支根少、端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

当归性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本品辛甘温润,以甘温和血,辛温散寒,为血中气药。它既补血、养血,又能柔肝止痛、活血止痛,用于治疗血虚所引起的头昏、目眩、心悸、疲倦、脉细等症,又能治疗血虚腹痛、月经不调、月经稀少、经闭、痛经,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症。另外,它还能养血润燥、滑肠通便,用于治疗阴血虚少所引起的肠燥便秘。

当归酒

取完整当归一个,黄芪100克,枸杞子100克,放入瓶中,然后注入纯高粱酒500毫升,浸泡30天。其间应经常摇动。每天饮用2次,每次10毫升,可长期服用,此酒有补中益气,活血补血、壮身抗衰的作用。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

Chinese

Angelica

别名

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采制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近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长15~35cm。表面黄棕色至棕竭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直径1.5~4cm,具环纹,有紫色或黄绿色茎、叶残基,主根表面凹凸不平;支根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棕色油点。气特异,味甘、辛、微苦。

化学成分

含基本内酯(ligusi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性味

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二、当归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主治】

1.补血调经用于血虚头昏心悸,目眩,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伍川芎、熟地、白芍,方如四物汤。兼有血滞者,可加桃仁、红花、香附,偏于血虚气弱者,可与党参、黄芪同用。

2.活血止痛用于损伤、痈肿、瘀滞疼痛,常配伍赤芍、乳香、银花,方如仙方活命饮;用于风湿痹痛,常配桂枝、细辛、赤芍等,方如当归四逆汤。

3.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配伍肉苁蓉、升麻、枳壳等,方如济川煎。

【用量用法】5~15克,水煎服。当归身长于补血,归尾长于活血,全当归则补血活血,酒炒用能加强活血作用。

【按语】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为血中之气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且兼调经与行气止痛之功,可用治一切血证,不论血虚、血瘀、血寒,或兼气滞、疼痛、月经不调,以及外伤、疮疡,乃至痹证、肠燥便秘等证皆可配用。

三、当归是什么药材,它的作用是什么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香气。主根粗短,肥大肉质,下面分为多数粗长支根。茎直立,带紫色。复伞形花序顶生,双悬果。(双悬果:为干果的一种,成熟时不开裂,是伞形科特有的果实)

性味归经: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如四物汤。若气血两虚者,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等。

☆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补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用于血虚,血滞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取得一定疗效。

☆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故亦为外科痈疽疮疡所常用。

☆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中成药:

四物汤、乌鸡白凤丸、四物益母丸、八珍益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