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以人命名的道路,“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的来历是什么?

北京有三条用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道路,即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很多人都是从这三条路名,知道这三位历史人物的。

这三条路名的来历:

1946年6月,由当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提议用英烈命名道路。1946年11月14日市临时参议会通过决议:“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三位将军为国成仁,忠勇可钦。拟将本市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北沟沿改称佟麟阁路,南沟沿改称赵登禹路,以资纪念。”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何鲁丽副委员长的父亲)签署发布了命令。

张自忠路位于东城区宽街至东四十条之间;佟麟阁路在西城区民族文化宫以南,北起复兴门内大街,南至宣武门西大街;赵登禹路在西城区,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张自忠路变为地安门东大街之东段,佟麟阁路改称民族宫南街,赵登禹路改称白塔寺东街。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初期(在1982年的北京市地图上,还是这样标注的)

二、赵登禹路由来50字,急

收藏

意见反馈

赵登禹路

正在加载查看图集

赵登禹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北部。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而得名。赵登禹路,原名北沟沿,后改名白塔寺东街。元代曾是大都金水河的故道。由和义门、引护城河水东流,经小河漕东流入太液池。明代称大明壕,清代称西河沿,是为京城重要排水的防洪措施。民国初年,改为暗沟,民国十年(1921)始辟筑成路,仍沿用北沟沿之名,抗战胜利后,更名为赵登禹路。赵登禹字舜臣,山东省菏泽人,原为冯玉祥部下,历任旅长、师长等职。民国二十二年(1933)率部在长城喜峰口攀登绝壁,奇袭敌营战功卓著。“七七事变”时任一三二师师长,在南苑驻地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挥舞大刀砍杀日军六十余人。正当他率部经过大红门时遭日军袭击,身中五弹,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