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莆田有什么民风民俗

莆田有以下两种地方习俗:(1)一年过两次年,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大年初五。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袭。

(2)莆田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且期间伴随有大量热闹的民俗活动,盛况赛过春节。

扩展资料:

莆仙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

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祇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莆仙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

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莆田

二、福建莆田过年有哪些风俗?

莆田人称过年为“做岁”,习俗特别多。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莆田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二一般都不会出门!这个很奇怪吧?正常来说,大年初二是我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可这个地方却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这个原因要追溯的话,可要提到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当时倭寇进犯莆田,当地多人被杀,随后戚家军打赢倭寇,外出的人都回来,可惜死了很多人……当时刚好是正月初二,许多家庭也是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所以在莆田一带,正月初二被称为不吉利的日子。

当然,这只是习俗之一。还有这些习俗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像是每年的 腊月二十五之后 ,大人都要特别交待小孩,不许骂人,更不能和人打架,大人也不能打骂小孩。

另外,年前家家户户都还要准备这些东西过年,比如是:红团、番薯起、白糕、油炸葱饼、油炸豆腐、油炸排骨、橘子、茶、酒等,并要杀J(鸭)、杀猪(羊)、杀鱼等,准备这些是为了祭天地、神、祖先等辞年之用。

腊月三十 零时辞年,在莆田的各个乡村都会响起爆竹声,而且每一家的家庭院前都会摆着一张系着金线绣花桌裙的供桌,桌上会摆着五果、六斋、三牲和贴着福、禄、寿红纸花的干线面,全家人由年长的领头,依次拈香跪拜天地,在供桌前烧起供银、银纸,再次燃放爆竹。这个供桌退后一步,也是换上同样的一套供品,跪拜祖先,祈祝全家平安,来年幸福,最后,在供桌前再一次烧起供银、银纸、燃放爆竹,表示辞年结束。

年三十 中午,家家户户都是吃擦粉,这个擦粉也就是地瓜粉、线面、油炸豆腐、肉丝、及青菜等混合煮成的糊糊,意思是辞去过去汤汤水水的不如意的生活。

另外,最值得一说的就是 除夕夜 的围炉了!各家各户大门上都会挂上一对大红灯笼,灯笼上面会写着主人的姓氏,家里面的灯火要一直开着,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当然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每道菜都要有寓意,还要很丰盛!最主要的就是鲫鱼、虾、蟹、海蛎这几个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菜就无所谓,看各家喜好和经济情况。还有要说的是,莆田人的厨房水缸里当天还会养几条活鱼,表示年年有余。(部分资料来自:舞夜情狼)海峡网 黄小群

谢罗曼蒂克的马悬车的邀请。福建省蒲田人过年的习俗如下:每年腊月年关之前,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干净、扫尘、贴春联、红红火火过大年,以卫生清洁的新面貌迎接新春佳节。除夕之夜,莆田仙游还有守岁的风俗、辞岁祭天地、探亡日与白额春联、做大岁等。这是莆田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元霄节,蒲田人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吃元霄的风俗流传至今。

莆田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城市有太多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大年三十围炉的习俗,年三十祭祖拜天地,正月初一必吃线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了永远记住明朝倭患惨遭屠城的正月初二不走亲,初四(仙游是初五)做大岁的习俗!还有正月元宵各地的游灯活动,这也是为了纪念当年戚继光追击倭寇时,令士兵每人举两个火把,给倭寇造成士兵很多的视觉,从而吓退倭寇。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就逐渐演变成游灯的形式!还有游神这也有本土的神明如妈祖、戏剧祖师雷海清等,也有一些异地的忠烈如杨五郎、张巡、许远等!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不乏说明莆仙人民对忠烈的褒扬!也是为了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正月也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各村都在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值得一看!

1,进入腊月,先是尾牙拜拜吃大餐。

2,家里打扫卫生。里里外外的大清洗,几号忘记了。

3,做红团。印象里是面皮染红色,馅有红豆甜馅,糯米甜馅,糯米香菇肉咸馅。每年做的量有点多。

4,做卤水豆腐。黄豆泡一夜,第二天去打成浆,一家人帮忙,要二个人过,一个人烧水。

5,油炸食品,一般就是葱饼,豆腐泡,豆腐丸子,地瓜丸子,芋头海蛎饼,油条,江米条,带鱼,荔枝肉…

6,农历28那天,把旧对联撕了,贴上新对联。厨房灶台上要贴上新对联,新的灶台画,插上新的灶台花。

7,三十那天中午就开始到处去拜拜,比如土地公,老屋的牌位,村里到处的庙…供品就是那些油炸食品。

8,大年三十,年夜饭,卤面,海蛎汤,炒花菜,鸭汤,鸡汤,…这天会杀七八只鸡鸭,杀好了放冰箱,说是初一开始不能杀。过年鸡鸭会吃到怕[捂脸],这天会拨毛到瑟瑟发抖。年夜饭吃完了,要堆一堆火 ,拿一把火到灶口,厨房要张灯,大门后门都要张灯。

9,初一早上很早要去老屋拜拜,供品就是一年中最多的,摆满了老屋大厅。很多张桌子,就是过年的油炸食品…

初一早上要吃素,吃线面,菠菜,菠菜头不能剪散,意义长命百岁。有的人家会有水煮蛋,一人二个蛋。吃完,去游春,去山上寺庙逛逛,或是去街上走走。有亲戚做寿年龄59—100,年龄逢9或0。要买炮去放,要给红包。如果是父母做寿,要买从头到脚的新衣服鞋袜帽子一套,要挑六盘担,要有一整个大猪腿,线面二层,饼干二箱,鸡蛋和鞭炮,如果女性做寿,盘里要放上适量的插头上的纸花。

10,初二不能回娘家,一般会在外面活动。

11,初三就开始到处去贺寿吃酒席,一般办到初八。贺寿酒席比结婚酒席简单点,一般家常菜。亲戚少的,可能就是杀鸡鸭,炖汤,吃线面。如果亲戚朋友多的,贺寿酒席也很隆重。

12,初五晚上又是做大岁,又过大年三十,又吃大餐。

13,初六早上又吃线面,菠菜,蛋。

14,元宵游灯前,老屋摆满了桌子,家家户户抽签做供品,一般是鸡鸭鱼肉羊,水果,鲜花,塑料花,饼干,红团,各种素食…,一年摆的比一年漂亮,等游灯菩萨享受。一般会摆二三天,小时候的一个乐趣,就是到各个村去看这种摆桌,整只的羊,鸡鸭,一整个的猪头,各种饼干糖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游完灯,放完鞭炮,元宵后,年也过完了。

莆田人称过年为“做岁”,习俗特别多。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莆田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二一般都不会出门!这个很奇怪吧?正常来说,大年初二是我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可这个地方却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莆田人过年都比较隆重,特别是元宵,妈祖巡回人山人海,过年穿红衣做红团,挂红灯笼,不过近年大形炮禁放,特别是莆田人都是经商,前几年赚大钱放炮十多万元,莆田元宵可续至正月月底为止,十分热闹,莆田人正月初二不逢亲探友,这初二太阳绝对不能走路探亲访友,只能在家,莆田元宵盘担几万担,还有带有根有叶有尾甘庶,红柑灯饼样样很多,元宵节就是莆田最热闹0

初四做大岁,持续一个月左右的元宵。

不知道

三、莆田过年的风俗是什么?

莆田过年的风俗有做岁,扫巡,祭灶公,做年糕等。

做岁就是过年的意思,因为一年一岁,所以莆仙人特别讲究这个“做”字。到了腊月,人们就着手准备,认认真真把“岁”做好,祈盼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头。经过漫长岁月,莆仙人已把自己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潜移默化注入过年习俗。

扫巡腊月初二过后,家庭主妇一般会挑双日晴天“扫巡”。兴化方言“船”与“巡”同音,莆田人早年以船为家,所以岁末大扫除就叫“扫船”。这一天,扫帚等工具都是崭新,并贴红纸以示吉祥;还准备一丈长竹竿,绑上芦苇和稻草,专门打扫高处;蒸笼等厨具也全拿出清洗,清清爽爽过年。

1、扫巡,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这是个良好的卫生传统。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净让太阳曝晒,一求干,二消毒。然后室内再“扫巡”。

2、祭灶公,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

3、二十五日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一般是大晴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

4、做年糕,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

四、福建莆田的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莆田人也称“七月半”,是莆田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过节礼仪在全省最有讲究,以祭祖行孝和普度亡魂为主要目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份,大人总会叮嘱小孩晚上少出门。

福建莆田都有哪些习俗

莆田习俗七月半,从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开始延续到七月十六。

七月半这期间,莆田家家户户会制作金粿和宝糕,这是中元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

如父母健在,出嫁女儿及其女婿禁忌到娘家探亲,家里有老人的人家,不喜欢亲戚、朋友在“七月半”里串门。

五、莆田习俗

莆田过年有扫巡的习俗,会将家中的大小家具全部搬出,并对家里进行全面清洁,而元宵节期间,莆田会闹元宵,而且元宵节时间从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二十九才会结束,并且莆田在冬至当天会吃汤圆,端午节吃面,大年初一则会吃线面。

莆田有哪些习俗

1、过年习俗

莆田过年有扫巡的习俗,每年的的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家家户户会将家里的家具、器皿全部搬到室外进行刷洗,将灰尘清除,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再将室内的地面、墙面、天花板清扫干净,最后将家具搬回家中。

2、饮食习俗

莆田有着冬至汤圆端午面的说法,所以在冬至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利用漫漫长夜做汤圆、吃汤圆,有着团圆的寓意,而且在端午节当天,则会下一碗面条食用。另外莆田有吃线面长一岁的民谚,因此在大年初一会吃一碗线面。

3、元宵习俗

莆田地区的元宵节是全国庆祝时间最长的节日,从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二十九才会结束,而且在元宵节中,莆田人民会举办各种各样闹元宵的活动,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六、莆田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过年的风俗有:

一、扫巡

莆田人在年前都会给房子来个大扫除,莆仙话叫做“扫巡”,“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通常选在腊月初十至二十之中的某一个晴天,预示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

二、贴春联

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三、廿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也是行善积德的日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也要注意不能跟人讨债,被讨债的人会觉得很晦气,会跟你生气。这一天也不能与人发生冲突,必须和和气气过完这一天,不然来年会很衰。

四、置办年货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做红团、炸荔枝肉、买年货等等。炸豆腐是莆田人过年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为了保存时间更长一些,通常在出锅后在上面撒盐。而红团则是莆田人逢年过节必做的拜拜贡品,红通通的颜色喻示红红火火。

五、除夕(三十瞑)

莆田人称除夕夜为“三十暝”,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叫“围炉”,很形象很生动。年夜饭过后,长辈分发压岁钱。莆田还有除夕关起门来吃团圆饭之说,有不让倭寇进来之意。另外每年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会在家里摆上一桌贡品,杀一只大公鸡,等待“辞年”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