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簸箕的读音是什么?
簸箕的读音是:[bò ji]
簸,拼音:bò,声母是b,韵母是ò,读作第4声。
箕,拼音:ji,声母是j,韵母是i,读作轻声。
释义: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
扩展资料:
簸箕全是手工编织而成,它既可以以一家为单位独立进行编织,也可以实行分工,联户经营,从而形成了一种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男女老幼、父子、夫妻、弟兄、妯娌皆可参与制作,共同切磋技艺,互取短长,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传帮带授徒方式。
全村有85%的人能编簸箕,手艺娴熟者每天可以编2张,手艺拙劣者两天可编3张。手艺好的编织的簸箕周正好看,畅销;手艺差的编织的簸箕不顺眼,价格低。这就是本地人常说的凭手艺吃饭,凭力气干活。
在编簸箕行里可称为能工巧匠的约占20%,核桃峪的簸箕手艺不搞封闭自守,而是敞开胸怀,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同时也吸收了四川竹编、南方草编的技艺,使簸箕的编织手艺日臻完美,并传到了四邻八乡。
二、扫把和簸箕读音
1、扫帚:sào zhou;声母:s、zh;韵母:ao、ou
意思: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
引证:赵树理《三里湾·奇怪的笔记》:“她给家里做过什么活……在院里没有动过扫帚!”
2、簸箕:bò ji;声母:b、j;韵母:o、i
意思:扬米去糠的工具。
引证: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高大的中年庄稼人,不仅帮助寡妇老婆儿,把大黄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帮助她把淘好的粮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箩、簸箕……统统搬到磨棚里来。”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扫把 [ sào bǎ ] 即扫帚。
引证:《中国歌谣资料·长工歌》:“丢下连枷拾扫把,缸里无水骂长工。”
2、簸萁 [ bò qí ] 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簸箕形的指纹。
举例:她手持大扫帚,先把大片的树叶和垃圾扫走,然后又拿小扫帚把垃圾攒成一堆扫到簸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