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证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论证方法有八种,种类如下:
1,举例论证,摆事实: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事实要写得概括简明,根据阐明观点的需要,往往只要突出事实的某一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2,道理论证,也叫引用论证,讲道理:用自己从生活中悟出来的哲理或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引用导师、先贤和名人的有关论述,一定要持严肃的科学态度,不可有错漏,更不能断章取义。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6,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7,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8,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扩展资料: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证方法
二、因果论证的具体例子有哪些?
因果论证举例说明
1、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3、塑造英雄的形象,我们需重视。英雄的形象极大地标志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它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民族高度团结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英雄形象。
4、塑造青春形象,我们需重视。青春是每个人都有的,青春是人们生命中最旺盛的时期。这样的人生历程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生因此而更加充满了活力,我们的世界也因此被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因此我们要好好的塑造青春的形象。
5、压力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与动力,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思维。当人感受到身边的压力时,他就会有紧迫感,就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除压力,从而不断奋进,不断拼搏,并且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思维。
哥伦布那生存的压力,使得美洲大陆得以发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彼得大帝由于动荡的压力,使他积极致力于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使俄罗斯帝国得以复兴,得以强盛,爱迪生由于发明的压力,使电灯泡、电线、电器等物品得以问世,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打下基础。
三、论证基础: 论证与论据
考研写作有一个必考的题目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字面上看起来,论证是一个听起来就很严谨的名词。而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证明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为了打消别人的疑问或者是劝说别人接受等等,这些都需要论证。
而我们已经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例一:
我们需要向领导做一次述职,因为你给自己的绩效自评是:A,那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论证给自己绩效自评为A。换一句更容易理解的,请你说明你给自己绩效自评为A的理由。否则,别人一定会当场质疑你,如果你也没有做好准备,一定会栽跟头。
例二:
我们需要开辟一条新的产品线,我们需要向高层汇报,论证该产品线是符合公司战略布局的,并且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不小的收益。我们一样要做这样一套证明题。只有我们打消了别人的疑虑,别人才会相信你,并给你你想要的资源。
在继续学习之前,我们需要来学习下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结论的逻辑过程。」
这个定义有点「抽象」。我列举出来,看完也没有明白的两个地方:
那什么又是论据呢?什么又是逻辑过程?而要搞懂论证的定义。我们需要了解关于论据的相关概念。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随时搜索到关于「论点」、「论据」、「结论」这样的概念,都和议论文有关系。
我们写一篇文章可以以议论文的形式来编写。议论文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论点 :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 :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论证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我们看议论文,论点的概念和结论很像。论据就是证明所主张是对的过程。而整个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结论)的过程就是论证。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论证是议论文中的一部分。一篇议论文,可能会多很多个论证。而我在书上看到的例子,很明显,我们所看到的论证根本不是一大段的议论文,而是比较简短的一段话。
上面的例子,就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整个句子,就是一个论证。是一个用论据证明结论(论点)的过程。
而所谓的「因果论证」,其实是指的论证过程是「因果论证」类别。
论证的三要素 :论据、结论(论点)、以及论证方法三要素构成。这一点,和议论文有一点不一样,就是每一种论证,其背后都有一种论证方法。比较常见的像因果论证、举例论证。
逻辑过程相对容易理解一点。某个过程是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是一个很讲究的、严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泛泛而谈,夸夸其谈的过程。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不管是论据、还是论点,都是一句话。但这一句话并一定是对的。所以,不管是论据、还是论点,本质上都是判断。
而要将二者联系起来,就需要论证方法,它是论据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方式以及推理形式。
当我们证明一样东西是有效地时,我们会准备哪些论据呢?例如:
大家看完上面的两句话是什么感觉?你是否会怀疑它们的有效性、或者是真实性?我把上面的两个句子的论据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两个论据都无法使人信服。我们需要讲事实、摆道理才会让人信服。例如:
据美国RESEARCHANDMARKETS 2021年12月17日,发表的《Global Big Data and Business Analytics Market (2021 to 2027)》研究报告表示,到2027年,全球大数据、以及商业分析市场规模将预计到达4480亿美元,并预测会以13%的年增长率增长。
我们发现,通过引用一些事实报告,并配以参考文献、以及能够表明事实的图片,可以让论据更具有可信度。
论据的类型只有两种:
看到了吗?这不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吗?摆事实、讲道理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引用下央视网在2020年5月发布的一篇《摆事实、讲道理,让青年坚定制度自信》。
教材上的说明:
再看下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对于事实论据的介绍更全面些,尤其是:
教材上的说明:
再看下百度百科:
中国有句谚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注】:老人指的是老祖宗,并不是指的年纪到的老人。还有一句:老马识途。
结论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关于结论的定义,其实就是论点。
它是整个论证的核心,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提出的见解。担负着「论证」什么的任务。我们来看几篇今日头条、以及汽车之家上的文章,去寻找其中的结论。
结论:速成,不等于一劳永逸。如果是以就业为目的,考证也许只是敲门砖,7天速成班只是「师傅领进门」,应用得如何,能挣多少钱,就是「修行在个人」了。
这种结论看完就是观点不鲜明。就是不痛不痒的结论,说了等于没说的结论。
结论:现阶段是锂电技术又一次大进步、锂电市场又一个大爆发的开始。
我们先不管下面的论证是否有效,就是从经典论证的论据、以及论点。以下内容来自于:《十大论证》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论据: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确实次要的。
结论: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论据: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不齐。
结论: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论据:鳄鱼咬住了你的脚,愈挣扎,就别咬住的越多。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结论:在股市中,当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鲶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论据:在陌生的环境,鲇鱼好动,沙丁鱼好静;对于沙丁鱼来说,鲶鱼起到了搅拌作用,会让沙丁鱼也变得紧张,加速游动。
结论:沙丁鱼四处游动就不会缺氧,沙丁鱼也就不会死。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论据: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样就会跟着往哪里走。
结论:投资者会学习与模仿,在某个时段大家都买卖相同的股票。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论据:刺猬因为寒冷聚在一起,因为身上的刺而离开。如此反复,会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互相温暖而不至于被扎。
结论:人际交往有心里举例效应。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论据:一个人只有一只表,可以确定现在是几点钟。一个人有两只表,反而会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结论: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不能同时有两种方法、或者设置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只会,否则会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论据:窗户破了,没人修补。那将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墙没有清洗,会有更多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结论:一个干净的地方,大家不好意思丢垃圾,但一旦有垃圾出现,大家都会乱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论据:因为亚马逊一只蝴蝶翅膀振动,也许两周后悔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结论:一个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论据: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结论:突变事件,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但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写作新教材》
[2]
[3]
[4]
[5]
四、什么叫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就是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因果论证常出现在议论文体中。
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
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这样,论证过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炼。
2、分析产生的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
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扩展资料:
所需注意的问题
1、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如此才更深刻。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2、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改革开放,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对不同人所造成的结果是大不一样。有的顺应当前的形式,正确地处理在经济事物中的行为,经济地位提高了;有的只追求名利而进了监狱,有的因循守旧阻碍改革的发展,结果穷困潦倒。如此在同一原因不同结果的分析中,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
3、互为因果。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世界上的任何现象、事件,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们都是一定的原因下的结果,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同样,任何一个现象、事件,也无论它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它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必然是一定结果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因果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