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一共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一共分为九个等级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秒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九百多倍。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
地震分为哪几个等级
地震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弱震震级、有感地震震级、中强震震级强震震级。
1、弱震震级
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有感地震震级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震震级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强震震级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一共分多少个等级?
一共12个级别,程度对应如下: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扩展资料: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
地震的震级一共分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