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宁佰爱KTV价格是多少?
量贩式的比较便宜,因为省去了公主200(就是帮你开酒瓶、倒酒、点歌),少爷100(中场拿个热毛巾给你)的小费
一般都是35-55元一个小时,小房、中房;大房、豪华房、总统房一般都是设低消的
不过我建议你去玩的时候直接弄低消,这样比花钱买房费好:小房(4-6人)一般300-500元、中房(5-10人)400-600元、大房(10-15人)600-800元、豪华房(10-18人)900-1800元、总统房(30人左右)1280元-)
二、2021,12月20号从格尔木做火车去徐州,需要隔离吗?
6月25日上午,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意味着,中国“复兴号”真正开上了世界屋脊!
这是继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后,第三条在西藏自治区开通的铁路,它最高时速达160km/h,连接拉萨和林芝两市,横贯东西,极大地便利了藏东南地区的人员交流。
这条铁路,又被网友们封为“中国最美天路”,沿途16次穿越雅鲁藏布江,90%以上的线路行走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河谷,一并串联起拉萨、山南、林芝三城的人文历史。
从本篇开始,新周刊记者将带你全方位打卡这条中国最美铁路,敬请关注「沿着拉林铁路看西藏」专题系列报道。
曾几何时,我以为坐上K3去俄罗斯已经够彪悍了,可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6月25日,中国西藏“拉林铁路”的开通才令我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坐上平均海拔3000米、16次穿越雅鲁藏布江、在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穿行的动车更彪悍、更酷炫的事了。
△拉林铁路
把最高时速160km/h的“绿巨人”开进青藏高原,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2006年开通的青藏铁路格拉段时速不过100km/h,2014年开通的拉日铁路也不过120km/h,而“拉林铁路”一上来,就直接刷新了这片陆地上的速度,顺便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20世纪,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还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
△有昆仑山脉,铁路就到不了拉萨?/ 图虫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铁路不仅修到了拉萨,还把“复兴号”开到了拉萨。在“拉林铁路”开通的第一时间,新周刊记者便动身去西藏替你们探了探路—
在雪域高原坐上160km/h的列车,纵览祖国西南的山高谷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出发吧,“绿巨人”
2021年6月25日上午10时30分,如果从高空中往下俯瞰,你会看见惊人的一幕:一条“绿色的巨龙”竟蜿蜒盘旋在欧亚和印度板块碰撞隆起的青藏高原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平行前进,跨越435公里,到达“藏地江南”林芝。
首发车司机斯朗旺扎哪怕有8年的高原火车行进经验,也不免手心出汗、难掩激动:“这是咱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啊。”
这意味着,在青藏高原上火车的声音不再只有“哐当—哐当—”,还有“嗖——”。
△高原上的“绿巨人”
这趟列车被通体涂满“国槐绿”,人们习惯喊它“绿巨人”,花129元买了个靠窗的二等座,我们便开启了这趟拉萨-林芝之旅。
其实拉萨到林芝的直线距离并不远,只有区区的313公里,但在山高谷深中,这313公里被无限拉大,成了遥不可及的“天途”。
藏族人尼珍告诉新周刊记者,在上世纪30年代,她奶奶从林芝长途跋涉了2个月才抵达拉萨;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康藏(川藏)线通车后颠簸了一周才到拉萨;如今的她,从拉林公路开车5小时便到拉萨,坐上“拉林铁路”动车,3个半小时便抵达拉萨。“这在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哦。”
△横亘在高原上的拉林铁路
西藏向来地域辽阔,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又被视为“人类生命的禁区”。
在过去,别说铁路,连修路也难于登天。1930年的《西藏始末纪要》曾这样描述当地的交通:“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敢在“世界脊梁”上修铁路,恐怕也只有中国人了。
△工人们在给拉林铁路送电
坐在与内地列车别无二致的车厢里,我们的第一感觉是:稳如泰山。很奇怪,自踏上这趟列车,再也没有局促、缺氧和闷热之感,反而是呼吸前所未有地顺畅。细心留意才发现,车厢里多了供氧设备。
作为高原列车,“绿巨人”有它的自觉:车顶通风口有弥散式供氧、座椅下方有供氧设备、还有防紫外线的4层车窗玻璃。“高原缺氧”“闷热车厢”这些一般想象统统与它无缘,作为乘客,你需要做的只是,呼吸、通过超大景观玻璃看风景。
△列车车厢内部环境 / 新周刊记者摄
当然,车窗外就是雅鲁藏布江,很多人会因为沿岸风光太美而忘了呼吸。别慌,这只是小场面。
铁路沿江而修,横贯东西,从拉萨河而出,经海拔3600多米的协荣地区,进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再溯尼洋河北行,直至林芝,一路上串联起高山河谷里贡嘎、扎囊、桑日、加查、朗县、米林等县城,你完全可以想象,眼前的画面仿佛由神挥就,高山、藏寨、田原、滩涂、峡谷争相入画,演化了千亿年的地貌在窗外起伏,令你产生这是一趟乱入时空列车的错觉。
△从车窗向外望沿途风光 / 新周刊记者摄
美丽的背后是极端危险。但当你坐上这趟列车,很难不滋生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相对高差达2500米,翻山又越岭,建设者们只好用47座隧道和121座桥梁小心翼翼地缝合这份“美丽”,于是全线桥隧比又达到75%。
当进入加查县境内,你一定要留意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这座大桥以“一桥之力”便创造了4个“世界之最”:世界上海拔最高、跨度最大、主拱钢管直径最大、钢管拱单根管内混凝土顶升方量最多。施工时,工人们悬空35米,脚下就是66米深的雅鲁藏布江。
△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
3000多米的海拔之上,当大江大河在峡谷里咆哮,中国“绿巨人”列车呼啸而过,除了用好奇审视“拉林铁路”以外,游客们还应更多一份虔诚,一份对雪山和建造者的虔诚。
一趟列车,串联起千年西藏
这趟“拉林铁路”之旅,我们一共在沿途三个车站下了车,分别是:拉萨站、山南站和林芝站。
这显然经过精心考量,其一,列车设站虽多,但就经过拉萨、山南、林芝三座城市,这三个站较有代表性;其二,我发现这条路线最大的隐藏彩蛋,绝非风景宜人这么简单,而是直接串联起藏东南地区千年的人文历史。
△横贯东西的铁路,串起藏东南地区人文历史
其实不难想明白,铁路沿雅鲁藏布江而修,“雅鲁藏布”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一向被藏族人视为“摇篮”和“母亲河”,自喜马拉雅山北麓而出,一路向东,世界最深峡谷在林芝咆哮,化作雅砻河在山南孕育了西藏古文明,再衍生出拉萨河护卫圣城拉萨。
这是多么完美的契合,一条铁路,勾兑了雅鲁藏布江和它孕育的文明。如果城市有顺序,那么一定是先有山南,再有拉萨,最后才是“天险”林芝。
△沿雪山而出的雅鲁藏布江 / 图虫
△铁路沿着雅鲁藏布江穿行
别不信,雅鲁藏布江在山南地区分流出雅砻河,继而形成一片富饶的雅砻河谷,这里气候温和,适合种植和放牧,于是,在公元前2世纪,西藏第一位赞普聂赤就在这片不起眼的河谷里诞生。
没错,你可以理解为松赞干布的老家在山南。这不是吹,尽管王朝中心后来迁往逻些(拉萨),但埋葬29代-40代赞普的藏王墓,依旧静静地躺在雅砻河畔。
△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 / 图虫
到达山南的时候,是个阴天,但藏源文化这个命题仍然牢牢吸引着我。西藏有很多个“第一”,是在山南创造的:第一代赞普、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等等,游走在这一个个古迹之间,突然想起山南站长伊万福在采访中说的话:“也许在山南下车的游客不会很多,但它太值得发掘了。”
△雍布拉康上干活的藏民 / 新周刊记者摄
再往下走,雅鲁藏布江分化出拉萨河,公元7世纪,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目光如炬,一眼认定险要、雄峙的逻些(拉萨)更适合建立都城,于是,人与河的一拍即合,便成就这片土地上至高无上的城市——拉萨。
无论从海拔还是精神上,拉萨都担当得起藏族人心里的“至高无上”四个字。
△拉萨布达拉宫 / 新周刊记者摄
论高度,拉萨海拔足有3650米,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确实离“天神”很近;论信仰,“圣城”都不足以描述拉萨在藏民心目中的位置,佛说:“造像所安立之处,便是世界的中央。”那么,拉萨就是神之居所。
比起布达拉宫,其实藏民更愿相信拉萨的灵魂在大昭寺,这里有文成公主长途跋涉带过去的、世界上唯一仅存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望着2500年前的佛,你很难不肃然起敬。吃过甜茶,时光便光临林芝。
△大昭寺 / 图虫
△藏族人民在祷告 / 图虫
虽然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宽阔的尼洋河不断滋养着这片土地,在数千年前已有人类活动,但巨大的地貌垂直落差(海拔3000米-900米),使这个地方难以形成规模城市,“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墨脱县,光是修路就花了50年。
△南迦巴瓦峰下的雅鲁藏布江 / 图虫
但林芝的自然风光,足以“封神”。放眼国内任何地方,都够得上“顶流中的顶流”:世界最大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这拐了个弯;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在雾气里半隐半现;有森林、牧场、草原装点的鲁朗小镇被称为“东方小瑞士”。在林芝,我们的眼一刻都没舍得眨过。
追随着“拉林铁路”,西藏人文风光尽摄。
△林芝鲁朗小镇 / 新周刊记者摄
高原和平原的“双箭头”奔赴
对我们来说,西藏无疑是“诗与远方”,是值得一生探索的雪域高原,但对藏民们来说,他们何尝不希望走出这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奔赴平原?
从唐朝起,这就是一个“双箭头”。
△318国道的珠峰段 / 图虫
站在西藏这片土地上,你很难不去想1380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的遥遥路途:从长安出发,越陇山到达秦州(甘肃天水),西行至鄯城(青海西宁),再翻日月山过当拉山至那曲,经羊八井再到逻些(拉萨)。
到达逻些(拉萨),文成公主的脚步也并未停止,在走访“拉林铁路”的沿线之时,我们也发现处处充斥着文成公主的足迹:拉萨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山南的雍布拉康(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夏宫)、昌珠寺等等。
△文成公主的足迹踏遍西藏很多地方 / 图虫
在只有牦牛马匹的年代,我们无法想象文成公主是怎样走完这长达3000公里的唐蕃古道,到达逻些(拉萨)后又怎样地翻山越岭至山南传播汉文化思想。
我们只知道,一千多年以后,一条“青藏铁路”基本与文成公主的进藏路线并肩齐行,从西安出发,以年月计的路程,已经压缩至36小时43分,沿着“拉林铁路”,从拉萨到山南的路程不过1小时10分。
△青藏铁路 / 图虫
更绝的是,“拉林铁路”不过是川藏铁路的一部分。什么意思?没错,被称为“人类史诗级工程”的川藏铁路花了几代人的心血,目前开通的拉林段和成雅段分别横亘于西东两端,中间剩下的雅林段(1011公里)还在艰苦建设当中。它的挑战点在于,要从海拔500米的四川盆地,陡然攀升到3600米的青藏高原,全程累计爬升1.6万米。
尽管青藏铁路已经把西宁到拉萨“缝合”起来,但川藏铁路却指向了今天汉藏交流最频繁、最密切的方向——成渝。在拉萨街头,新周刊记者明显感到川菜的增多,藏族人去内地的第一站,也多是成都或重庆。
△穿过横断山脉的川藏铁路全线图 / 全景历史地理
川藏铁路建成后,拉萨直达成都,13个小时。或许,只有藏人知道这13个小时意味着什么:
“拉林铁路”首发车司机斯朗旺扎是昌都人,他最大的心愿是把火车开回家乡(川藏铁路经过昌都)。“从前我在兰州上学,回一趟家要火车之后再换3趟汽车,至少3天。”而如今,铁路已经从拉萨开到林芝,再往东走走,司机旺扎就到家了。
△斯朗旺扎最大的心愿是开着火车回家 / 新周刊记者摄
来自阿里地区的姑娘卓玛刚结束高考,第一次坐列车从拉萨去山南。“很好很便利,没想到这么快。”卓玛是阿里人,寄宿在拉萨亲戚家,在山南念高中。在没有铁路前,她得颠簸8个小时的汽车去上学。
她告诉新周刊记者,自己心仪的大学是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可她从没去过内地,心里既忐忑又期待。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卓玛的眼睛是发亮的,在两坨红扑扑的“高原红”衬托下更显可爱。
△有了拉林铁路,藏民们交流更方便了 / 新周刊记者摄
而游客小鱼是专门来打卡“拉林铁路”的,“在某红书上看见说这条新开通的铁路是国内最美铁路,就来了,确实名不虚传。”她一直想到拉萨和林芝旅游,考虑到女孩子一个人驾车可能不方便,“拉林铁路”开通后便说走就走,大大提升了旅程的安全度和舒适度。
△铁路旅行大大提升了安全度 / 新周刊记者摄
截至2021年7月,西藏铁路运营里程已达一千多公里,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和拉林铁路把拉萨、那曲、日喀什、山南和林芝几大城市串联起来,无论是藏人去其他地区,还是高原和平原之间的“双向奔赴”,都已经不再是“难于上九重天”。
这些一条条蜿蜒盘旋在“地球第三极”的绿色巨龙,终于把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化作了追云逐电。当坐上世界海拔最高的列车,此时你才明白:中国铁路,永远的神。
1.刚刚,西藏发生一件大事!地球知识局
2.建党100周年,藏南传来小惊喜 酷玩实验室
3.雅鲁藏布江有多猛?中国国家地理BOOK
4.历史再次被改写!第二条进藏铁路刷出基建狂魔新高度 智谷趋势
5.拉林铁路开通侧记:中国复兴梦照耀高原 中国新闻网
6.从2个月到4小时——西藏公路交通历史之变 中国新闻网
7.拉萨到林芝铁路6月25日开通,动车首次开进西藏 界面新闻
8.“复兴号”开上世界屋脊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税务报
特别鸣谢“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对本文的大力支持,感谢“拉林铁路”首发车司机斯朗旺扎、山南站站长伊万福、乘客尼珍、卓玛、小鱼对本文的贡献。
✎作者 | 黄加宝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三、格尔木同志酒吧,具体消费情况
目前格尔木的酒吧没有最低消费的,手抓瓶酒水价位在10-15元之间。你对比KTV就知道了。看你怎么消费,相对来说酒吧价钱都一样。
四、2021去青海格尔木疗养修心之旅,这些地方值得打卡,记得收藏
做着游遍天涯的梦,喜欢在云端飞翔的感觉。这次的格尔木的云上丝路的行走,领略了大西北不同的味道,感受这南北的差异,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开通直航后,温格两地更近了。2010年,格尔木和温州成为对口支援的友好城市。十年间,两地交流合作渊源更深,情谊更浓,已成为交流频繁、沟通密切的兄弟城市。十年的情缘,值得书写的故事蛮多的。
在去年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格尔木兄弟”组织爱心车队为温州送来510吨防疫物资,让温州深深感受到来自3300公里以外的深情厚谊。
3月30日,温州—格尔木航线开通,我随温州旅行社媒体踩线团参加了温格首航踩线活动。去领略这与温州截然不同的西北风光。
在3月30日上午的推荐会上,主持人描绘了海西、格尔木的山水胜景。向往昆仑文化,那就去昆仑山道教寻祖,去察尔汗盐湖观光猎奇,去世界屋脊攀岩探险,去戈壁沙漠自驾穿越,去深秋胡杨林摄影写生……这山,是万山之宗、绵延千里的昆仑山;
这水,既有静静流淌、不舍昼夜的长江源之水,也有浩瀚辽阔、储量丰富的察尔汗盐湖卤水。
这里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胡杨林,有道教信徒崇拜的“神湖”西王母瑶池;有举世罕见的“可可西里”,有世界最大的雅丹风景地貌群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月30日下午,我们从龙湾机场出发,上飞机前有个简单的首航仪式。
由于飞机误点,抵达格尔木已近零点。
第二天:昆仑山地界碑—昆仑圣泉—无极凤凰宫—昆仑山门—可可西里
上午八点出发,街道两旁的树光秃秃的,对比着温州的青山绿水,差距太大了。不一会,两边出现了雪山,车窗外也飘起了雪花。对在温州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今是春暖花开时节,有时还会像夏天般炎热,在格尔木又重回冬季,把放在角落里的羽绒服又重新穿上。
第一站:昆仑山地界碑
在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是众神居住的场所。中国上古神话中也有这样一座山:昆仑山。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这刻有“万山之祖,巍巍昆仑”字样的门柱,是一处迈入昆仑山的标志性建筑,在格尔木南山口10公里处青藏公路两侧。它的设计就像是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双手捧着的笏板,顶上白色代表雪山,寓意对“万山之祖”昆仑山的朝拜之意,也包含祝愿巍巍昆仑,能够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我们在这停留的时间不多,天空下着雪,风有点大,第一天的行程,我们的目的地是可可西里,怕我们这些从温州来的游客不适应,导游小汪一直提醒着,别着凉,穿衣戴帽。我们在万山之祖这边拍了张合影,这公路上的大卡车比较多,车速比较快,我们一直被提醒着。
第二站:“冰山甘露”昆仑圣泉
昆仑圣泉,又称纳赤台清泉,是四千米以上雪峰融化的雪水经地下暗流而涌出来。纳赤台是藏语,意为沼泽中的一块台地。
一路行来,戈壁、雪山,阳光……想记录得很多,时不时提醒自己慢点再慢点。这里海拔3700米,一股清泉汨汨流淌,终年不冻,昆仑圣泉,有点甜。
坊间对昆仑圣泉赋予了很多美好传说:**公主进西藏和亲时曾住过纳赤台,因为无水饮用,**公主每日焚香礼拜,感动了昆仑山神,一股清泉涌地而出。
第三站:“世界海拔最高的道观”无极凤凰宫
无极龙凤宫也称西王母庙,海拔3800米,是供奉三圣母(即西王母、九天玄女、金圣老母)的昆仑山道观。“人间仙境在昆仑”。无极龙凤宫大殿金碧辉煌,气派非凡。龙凤宫已发展成为广场平坦、碑石林立、水流环绕、灵气四溢的仙家圣地,成为莽莽昆仑的一道独特景观。
无极凤凰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观,是我们到昆仑山门、可可西里路上途经的地点。一路行来,海拔越来越高,没准备的我有点喘,得慢点再慢点。
第四站:昆仑山口
这里海拔4768米,我是从这里开始浑身不适的,头疼得很。
这里有好几个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个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及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纪念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优秀藏族儿子。
小汪我们在这停留的时间是五分钟,我们想多记录些,实际上超过了十分钟。于是,好几个人都开始晕乎乎了,第一个是我后座的开始吸氧,一起团队里的青海人,告知我们,能不吸就不吸,会有依赖性的。也有朋友提醒我,感觉不舒服了,就慢下来,深呼吸,可是我怎么做都不舒服,于是,也要来氧气,没吸几口就没了。
第五站:可可西里索南达保护站
昆仑山口是这一天海拔最高的,也是我们这次行程中海拔最高的,从这开始,我们团队里就有好几个不适了。
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索南达保护站,海拔是降低了些,但我们已心有余力不足,动不了了。期间,小汪说那边有一群野驴,我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
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当年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我们参观了这里的小型的生态展馆,展馆主要分三个部分,一个是动物标本,一个是可可西里保护的20年的 历史 图片陈列展,不少自驾游或骑车前往拉萨的游客到此纷纷停车拍照。
我们这些天都住在格尔木,返程时,小汪说,回到宾馆,我们会舒服些,那里海拔2700多。再后来,我就这么昏沉沉地一路熬过去,期间又吸了一次氧,浑身不适。
后来才知道,这天下午的行程有个小分队是去瑶池的。
我们入住的是玲珑湾大酒店,稍加洗刷后,随车到另一处,约莫20分钟的地就餐,那晚我的胃口差,菜品倒是不错的。
之后,我写了一小段随笔:今天真是愚人节,我期待已久的中国大西北之旅,那神秘的可可西里,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都被高原反应愚了,平时的神采奕奕荡然无存。
有朋友建议以后去高原地区,提前三天至一周吃点红景天,预防高反。
第三天:东台吉乃尔湖—水上雅丹
这一天,我原本想搞怪的愚人节,少了往日的神采奕奕,一早就觉得人软乎乎的。今天的行程,来回得660公里。打卡两个点:被誉为中国版马尔代夫的东台吉乃尔湖以及“千岛之湖”水上雅丹。
出发前觉得不适,写下了:今天真是愚人节,我期待已久的中国大西北之旅,那神秘的可可西里,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都被高原反应愚了,平时的神采奕奕荡然无存。
往年的愚人节,总想着搞怪一下。一路行来,都是戈壁滩,寸草不生,我们感慨着这里的气候环境太恶劣了。小汪说这地都是盐碱地。那一个个土堆,在当地叫雅丹。在去往东台吉乃尔湖的途中,有几处盐湖雅丹很漂亮,我们停留了会,拍了几张照片。你瞧,路旁那几个又开始创意拍摄了。
第一站:中国版马尔代夫的东台吉乃尔湖
东台吉乃尔湖果然很美,天空若是更蓝些,我们会表达得更好些。小汪说这是因一个小视频而爆火的景点,见好几对情侣来拍婚纱照。天有点冷,风有点大,手冻着了。
东台吉乃尔湖区深居柴达木盆地腹地,是一个以卤水为主的特大型锂矿床。
薄荷蓝的湖水就跟马尔代夫一样,在中国也能领略到堪比马尔代夫的景色。现在这里还处于未被开发的状态,所以比茶卡盐湖更干净。
第二站:“百鸟千岛湖”乌素特水上雅丹
水上雅丹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处水上雅丹景观。这里本来没有水,有年山洪暴发,发源于昆仑山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没了这片区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
一到春秋季节,成群的水鸟和野鸭,或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或戏水在微光波映的湖水里,或在雅丹之上奔跑追逐,因此,这里被当地人称为鸭湖,又被游客们称作“百鸟千岛湖”。
水上雅丹太美了,若是航拍的话,效果更佳。哪天约一组小伙伴,再到这来,好好记录一下“百鸟千岛湖”。
第四天:将军楼—察尔汗盐湖
第一站:将军楼
到了这里,对格尔木这座城市就更加了解了。
这是一座因路而生的城市,也因路而兴。
一位将军一条公路一个奇迹。
走进将军楼,这里是“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城市奠基人慕生忠将军当年办公、生活过的地方。高度为39.16米的天路纪念塔,寓意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公里数之和3916。
格尔木市,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全市有近90%的土地属于荒漠、半荒漠的戈壁滩,察尔汗盐湖、昆仑山口、格尔木胡杨林,无一不壮观美丽。
第二站:世界第二大盐湖察尔汗大盐湖
察尔汗大盐湖,中国最大的天然内陆盐湖,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这里的美无法用言语表达,如玉的湖水,形状各异的盐花,还遇到了大大的太阳。
此行印象最深刻的盐花似雪花又像浪花,令人着迷,如玉的湖水,左边缓缓流动,右边静止不动,还想再走走,更好地记录这里的美。
这里湖天一色,被称为“盐湖之王”。这是一座以“采冶文化、采矿遗迹、铁矿采选”等特色资源为主体,融科学考察、休闲 娱乐 、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度和谐的矿山公园,也是华东地区唯一以铁矿采选为主题的国家矿山公园。
下午我们在格尔木图书馆三楼召开两地文旅企业座谈会,就两地合作畅所欲言,为共促两地文旅的发展献计献策。
4月3日一早我们收拾行李回温。
五天四夜的格尔木之行,在高反中,晕乎乎下,到了尾声,从昆仑山到东台吉乃尔湖,从察尔汗大盐湖到可可西里……都让我重新认识生命。
格尔木之行,遇见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大美青海,值得走走。在这里,最不习惯的应该是满桌子的肉。鸡、牛、羊、鹅……,想念温州的海鲜了。
格尔木之行,收获多多……想多呆上一段时间。
格尔木行,有很多不一样的遇见。冰川大湖,荒漠戈壁滩,成群的藏羚羊,放盐的茶……错过那片迷人的胡杨林,还想多呆几天,慢慢感受这昆仑文化,品味“三江源”的魅力。
短短的时间里,我们走马观花地行走了这么几个地:
D1:昆仑山地界碑—昆仑圣泉—无极凤凰宫—昆仑山门—可可西里
D2:东台吉乃尔湖—水上雅丹
D3:将军楼—察尔汗盐湖
大美青海,巍巍昆仑,大西北的风光,令人惊艳。
五、格尔木的主题佰爱娱乐会所怎么样?
还可以 服务什么的都挺到位,包厢装潢音质也都可以,价格一般般罢了,公主质量也很帮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