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人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北京人,听说话就知道了,这是为什么?

呃……不用听说话,我第一次去外地玩的时候,陪女朋友逛商场(我是北京土著,女朋友是当地人)在商场女朋友挑衣服我在旁边等一句话没说过,售货员大姐过来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北京人吧?我当时都惊了,我可没说过话,您怎么知道的?大姐神秘一笑,你们北京人身上有种特点,一眼就能认出来!我赶紧好奇的问,啥特点?大姐笑笑,就是啥都看不上的劲儿!我当时蒙了,我啥都没看啊,纯粹发呆而已。后来回去仔细想想,也是,当时(03年左右)北京比外地很多地方还是要繁华的多的多,在外地商场里的货也的确比北京流行的要晚一些。所以可能根本连看都懒的看吧。也不是有什么优越感,就是自然而然的而已。

不是一嘴京片子就是北京人,真正的北京人是讲规矩,给人面儿,北京人可不是装出来的,他开玩笑,打镲都有分寸,当然你要是非要把他惹急了,你也会付出代价。北京人并不怕事,他是不愿意惹事。很多外地人都觉得北京人看不起人,其实不是这样,您一次又一次的不懂规矩,您凭什么让人拿你当回事。很多外地人非常讨厌的是只顾自己合适,其他不管不顾,您觉得别人会对你好吗?应该吗?我对面有个河南人,见面都不和你说话,突然找你说:我买了个西瓜放你冰箱里行吗?咱想着头回撅人家不合适,就答应了,回头人晚上十点了敲门拿西瓜,然后连声谢谢都没有,过分的是过两天又来了。您告诉我,我凭什么?我直接就告诉他,回头你帮我个忙,帮我把这冰箱搬你们家去。从那他再不理我了。

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两方面说:首先是北京人说话比较松弛。因为北京人见多了大起大落,高官显贵,再加上生活上一直都过得去,没什么苦大仇深的,相对心态平和,说话自然也就松弛很多,不较劲听着舒服。另外儿音肯定也是一大特色,听着容易,但想掌握好规律也得费点儿劲。。

再有就是客气;北京人见面都十分客气,六十岁的老爷子跟陌生小伙子说话也会说"您",这也是辨别是否是北京人的主要一点。不管在哪儿是不是北京人一听就知道,只要张嘴就是"你",百分之八十不是本地人,尤其是服务行业。并不是说北京人素质有多高,而是您必须这么做。过去您有可能跟王爷住一条胡同,逛庙会下馆子边上坐着的可能就是一位爷,即便是不小心踩了你脚,或撞了你一下,也得客客气气的,因为您不知道对方什么底子。八十年代,我家胡同儿东西两头就各住着一位部级干部。当然,客气不代表不生气,这也就奠定了北京人说话比较损的特性,不带脏字骂人是一大特色。我就记得一档子事,一年轻人踩了一位老爷子的脚,没言语,结果老爷子不乐意了,来了句:小伙子,不好意思啊,硌着您了。弄得他一点脾气没有,赶紧道歉。总之,张嘴就吹牛,藐视一切的多半不是北京人,大家都明白,在北京谁都别牛X,因为永远有比你更牛X的。

咱们北京人一起聊聊吧,我是老宣武的,30多了今年。我不认为城四区人说话能有多大差别。小时候没有接触过郊区朋友,特别偶尔遇到过外地人,后来到10几岁才陆陆续续慢慢接触到郊区的朋友,有海淀的,昌平的,怀柔的,朝阳的,通县的,大兴的,延庆的,顺义的,密云的。现在回想总结一下,海淀郊区和昌平和顺义这边人,说话口音不明显,但是你细听跟城里口音会有些许差别,另外个别字眼儿会有明显不同,比如说,打下去,拉上来,这种词语,北京城里都说,打下(轻声)去(切的轻声),而这几个郊区的人,正音,打下去。这是一个小细节。另外,北京的远郊区延庆和平谷,口音会很重明显区别于北京就不在今天讨论范畴之内了。

好了 我开一个头,大家可以说说各自地区说话有意思的区别,聊聊天哈哈,

北京人和人说话都用您!这个外地人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

北京人吧?大多数北京人去外地都会听到这句问话!我在1993年3月份去昆明参加艺术节的开幕活动,同行的朋友和我一起都是北京土著,当一下飞机时,接机者直接就朝我们这个方向走来。

我很疑惑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面,他就知道我们是北京来的呢?当然语言表达是一个原因,穿着打扮没有特殊,吃的东西也没有太挑剔,皮肤也不像杭州人那麽细腻,我好奇的问了一句:

综述:北京人说话很亲切,见到外地来客也不会耍心机和傲娇,都很友好,愿意和简单的人做朋友,不愿面对爱篼圈子的人。北京人一开腔,就知道是北京人,大概就是没有架子,张嘴说话尽显人际的魅力。

可否赞同?

北京人那是傲骨,你等学不会,装不来,歇菜吧!

如果是北京土著,根本不用听说话,拿眼扫你一下就知道你是不是北京人。

语言不但是交流的工具,还是身份、地域的象征。就北京来说,郊区就不用说了,就是南北城说话的口音语气神态都不一样,住机关宿舍的跟胡同居民说话也不一样。所以就甭说外地人了,基本上一张嘴,就能知道你是不是北京人。这不光是口音的不同,还包括用词、神态、穿着、相貌的因素。外地人一般只知道北京人说话用儿话音,但是具体怎么用他们并不清楚,所以一听就知道他是外地人,比如东北人,说话属北方语系,说普通话没问题,也使用儿话音,但说北京话时,除口音能听出来以外,他们在使用儿话音时,跟北京区别很大,比如北京人说去前门,东北人就会说前门儿,北京人说衬衫,东北人说衬衫儿,北京人说干什么?东北人说干哈或干啥?南方人到北京不说家乡话,说普通话,但仍然可以听出他们有南方口音,另外他们说话时神态跟北京人不一样,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判别一个人是不是北京人,不用听说话,一看人的整体气质就可以辨别出他是不是北京人。

真正的北京人大致分三类,一是土生土长,四代以上北京生人。二是以四九年解放军进城为界,随军家属,部队大院,复转军人在京落户及子女。三是解放前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逃荒或经商进京的人员及子女。这些人经过几十年的同化,一口正宗的京片子。

北京人说话最大的特点是儿话音,盆儿碗儿锅勺儿。小妞子儿,小胖子儿(念紫)。前门到了请您从后门儿下车。北京人说话讲究规矩,你我他仨不行,说话得说您:二大爷,您起来了。您吃了吗?您还没歇着哪?!提起家里老人用“怹”。您家老爷子高寿啦?回您哪!怹今年八十一啦!北京人打听道儿也有规矩:一小伙子向路边卖冰棍儿的老太太打听道儿:大妈,劳您驾跟您打听九道湾儿怎么走?老太太:您往前走,红绿灯左拐就是。到饭馆吃饭,掌柜的,您给我来二两白的,一个过油肉一个溜肝尖,宽汤大作料儿,再来一碗白批儿。(白面条)。北京人介绍自己的媳妇,给您引见,这是我们家里的。或这是我的内人。北京人形容人:你看人家长的,浓眉大眼。你瞧那孩子长的,尖嘴猴腮。北京人形容人的容貌不好“你看这人长的,跟人灯是的”。逗您一乐儿,就此打住。

二、北京口音啥样啊?

儿话音多,京腔。不同地区有诧异,不过现在北京外地人也不少,跟不通话也没什么区别的。没人会笑话你的,因为纯正的北京话谁也没听过几次,就算听了也不可能记住的。

三、北京的标准口音..我是指在北京住了很多年的人有什么特点

一嘴的儿化音儿呗!

我妈就特烦我这么说话,说特垮~~~,呵呵

而且北京人的儿话音不是刻意的发的,是刻在骨子里不经意间流露的,有不少在北京的外地人入乡随俗,也刻意学北京土话,说话时故意“儿”化,但还是能听出来嘀~~~

因为我是学语言的,所以平时什么的比较注意这些,给你举个例子阿:我去学校常坐26路车,其中有一站叫西直门,外地人说是:西直门儿,而北京人会说:西直儿门(西和直俩个字连着发,而且发得很快,重音发在门字上)

再有就是北京人说话比较快(大部分),跟崩豆儿似的,挺喇的:)

四、北京哪个区人说话有口音?有什么特点?

我和平谷人接触的比较多,在我看来,平谷话有如下特点:

1、地域特点:平谷地处北京、天津、河北交界处,所以平谷口音是北京、天津、唐山口音的集合,具有三个地域的特点;

2、传统特点:平谷相对来说还是北京的处女地,流动人口少,外来文化等对当地的影响较少,所以平谷话还保留了许多古语,如:晋子(舅妈的意思)、老荧(太阳)、胰子(肥皂)、晌午(中午)、启灯(火柴)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北京的土话,只不过正宗的北京人很少用了,平谷却保留了下来;

3、其他特点:平谷人普遍说话嗓门比较大,还真别认为他们是暴躁了、生气了,其实80%平谷人说话都是大嗓门,高兴不高兴都听着和打架似的!

其实大家没必要纠结家乡话的问题,“乡音无改鬓毛衰”不管好听不好听那都是血液里流淌的,请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

郊区的北京人普遍是600年前来的,所谓二环的顶多就300年,有的顶多几十年。郊区说的话可能是夹杂着明代的口音的北京话,而二环内的呢是夹杂着东北味的北京话。你说谁正宗?哪来的那么多优越感?

延庆、平谷人说话有口音。顺义离平谷近的镇村也有说话有口音的,听着与平谷的口音相近,有“山根子”味。在字音的四声上与普通话有区别,我说不全,只知道汉语拼音的一声字读成二声。如香读成xiang。

远郊区的房山,延庆,密云,平谷都有口音,河北口音。

北京市被河北省包围着,这些远郊区以前也是属于河北省管辖,当时交通不发达,所以北京市区到这些地方感觉还是挺远的,所以口音还是很不一样的。随时时代进步,信息时代,有高铁,有地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北京附近的口音也基本同化了,除了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有口音外,年轻人已经基本听不来口音了。

其实老北京人的口音,北京味儿还是很浓重,也很有特点的,“吃了吗?您”,“溜弯儿去您”,一个“您”和“儿话音”的多用,清楚的提现了老北京特色和文化。

北京除了城区的几个区,外十县(区)的人说话基本都有口音。各个方向的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平谷顺义口音多偏向于天津。天津卫的口音比较重。十里不同音。个别地方有个别的特殊口音,有的偏唐山味。有的就是河北口音。大兴、门头沟、房山等基本都是河北口音。密云、延庆、怀柔基本也是河北口音,比如叫叔有的区念熟,有的区念收。老收、老熟的叫的可亲了。延庆有些地方因为有洪洞大槐树迁来的 历史 ,现在人有少量的山西口音及方言。吃醋叫哈醋。大兴留民营、长子营一带偶尔也会带出山西的方言,但是大兴这里离北京城区近又各地人流动大,所以。山西口音及方言不那么显著。总之北京各区的口音都是受到河北天津的影响比较大。唐山、定兴、保定、天津卫等地的影响比较大一些。怎么着说成肿木卓儿你说可笑不。有一次听到一个小孩喊数字:一千个闷卓一万个闷卓。问他是哪里人。孩他娘就说俺北京人,真的北京人。就一千个闷卓。你说俺的儿,那是俺的官儿。

打小儿在西直门里的城墙根儿(桦皮厂胡同)下长大。小时候,出了西直门城门就是庄稼地,口音就已经不一样了。

门头沟区的清水、斋堂地区口音别有特色。

管妈妈叫“娘”,每句话最后一个字拉长声,话音往上挑。

北京地区说话口音最重的区域是平谷和艳延庆。那的北京话,能听懂,但不太好学。主要是字的发音北京话发一声,那里的话发四声。所以让人很不习惯。

平谷话的特点比如:把枪挂了墙上,用平谷话这样说:把墙挂了枪上[呲牙]

其实,这个话题恐怕也只有老北京人才有资格回答了。

北京有一句老话,叫做“十里不同习俗”,在北京咱们以老城墙为界,也就是现在的二环路,在二环路以里是东、西、宣、崇四个区,这四个区又以前门、崇文门、宣武门城墙划分南、北城,也就是内、外城。过去老人长说:东城富、西城阔、宣武穷、崇文破。外城(也就是南城)人都是一些劳动者,下九流的人物,北城(内城)则是些达官贵人或明人显要,说相同的话,南城人的声调高、语速快,北城的人说话相对语音语调就平缓多了。再说二环以外往西海淀区,五棵松军队大院儿占了主要地位。石景山为了支援首钢从包钢、鞍钢(尤其是鞍钢)调入大批的产业工人。往北还是海淀区,还是以军队大院为主,同时在清华、北大的基础上,又从全国各地抽调人才,新建了六大院校(合在一起俗称八大院校)、建立了中科院各大 科技 院所。这些人的到来,或多或少的都对当地的语言有一定的影响。再说东边儿,以朝阳门为界,城里是东城区,城外是朝阳区,紧挨着城门的地方,就和东边儿的双桥一带口音不一样,双桥又与一河之隔的通县口音不一样。丰台战线拉的太长,东边儿从小红门一带往西,一直到长辛店、赵辛店得七八十公里长,东西的口音也不尽相同。在北京的城八区里(以前东、西、宣、崇为城区,丰台、海淀、石景山、朝阳为城近郊区,文革前出了二环路,周围都是农村庄稼地。),口音都不一样,您更何况远郊的区县呢?就拿房山的河南村与河北村来说,又是一河之隔,口音就大不相同。再有,自打改革开放以来,外地人口大量的涌入北京,南腔北调也对北京话有不小的影响,现在想听真正的北京话,只有找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儿了,要不您就看看老电影《龙须沟》、《方珍珠》、《骆驼祥子》,老人艺演的《茶馆》和电视剧《大宅门》。

五、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什么特点(与普通话相比)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北方方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语音方面

1、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2、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3、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

二、词汇方面

1、双音节词特别占优势。双音节词在汉语中是整个词汇里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2、古代语词保留得比较少。尽管每个汉语方言都继承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词,但是相对而言,官话方言区各地方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比较少。

3、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比较概括。

三、语法方面

1、运用语音内部屈折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现象比较少。除个别地方外,官话方言很少有语法学上所谓"构形法",即"狭义形态"的东西。

2、量词的使用比较概括。官话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词"个"用途很广,可以用在许多事物上面,虚的实的,都能和" 个 "配搭。

3、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官话方言的重叠式内容相当丰富,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扩展资料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之所以这样,主要由以下原因 :

1、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主要是考虑到新中国定都北京,而北京地区的人都说普通话,况且其作为官话有一定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北方的汉族人虽然有自己方言,但是也能说少许普通话,因此为了稳定大局,新中国顺势就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苏对抗,为了避免国外敌对势力的联合绞杀,新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共同语来实现不同地区的新中国国民的沟通与交流,以举全国之力对抗外敌,而普通话有清代满族人两百多年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因此继续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六、北京话的特点?北京人说话的腔调?

刚从北京回来,觉得发音部位不大相同,鼻音较重,还有就是尾音有上扬,再就是有些个方言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