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辰八刻对照表,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

提起时辰八刻对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辰八刻对照表

1、时辰八刻对照表: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

古时一个时辰是8——8.3刻钟,每一刻钟分别叫一刻。

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

早期使用的是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起计点在日出时刻,到下一个日出前计满一百刻。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8.3刻钟。一昼夜24小时为刻,即相当于现在的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时辰上中下三刻吉凶断。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一个时辰是8刻钟。一个时辰是2小时,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十二时辰八刻吉凶详解。

“小时”一词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2、时辰八刻对照表: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时上起刻法吉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刻,即相当于现在的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打更”、“更夫”、“更楼”各词全由“更”字而来。我以前谈过,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五更是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了。

以上就是与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的分享。看完时辰八刻对照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一个时辰有几刻啊?

一个时辰有8刻。

时辰是中国传统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段,即一个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如今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一个小时为4刻,一共划分为九十六刻,一刻约15分钟。

古时计时工具

1、日晷

一是“日晷(Gui第三声)”。古代有一种测定时间的仪器叫做“日晷”,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表盘”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表针”组成,是以太阳移动,“表针”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日晷在北京故宫里可以见到(10多年前我去北京故宫见到过,后来我曾到浙江横店的明清公苑里也见到这样的仿制品,那就粗糙多了)。

2、漏

二是“漏”。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

三、一个时辰有几刻钟?

古代早期,一天分为一百刻,而一天12个时辰,所以一个时辰是8.3刻钟;后来清朝初期定下来一天九十六刻后,一个时辰就变成了8刻钟。

在古代,人们没有计时器,如何计时呢?古人很聪明,他们发现太阳照射有影子,于是就有了日晷这个最早的计时工具,接着就出现了沙漏,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得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此外,还有用香和蜡烛来计时的。

古人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是晷。推断应该是夏商之前,人们开始观察日月并制定历法,并利用日影计时了。使用晷计时,可以精确到几时,甚至几刻。隋唐开始有较为精确的计时工具滴漏、更香等等,在晷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阴雨天、夜间、旅行途中等)作为补充。

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俗称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但显而易见,这种时间表述太宽泛了,难以精准。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刻”“更”“点”。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

在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古代人是没有钟表的,最开始是用水滴计时,后来用日晷计时。古代的时候有一种计时的工具叫做“铜壶滴漏”。

它是由一个铜壶跟水还有箭组成的工具,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通过铜壶里的水一滴滴的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铜壶设计比较独特,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完,也就是24小时。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约等于15分钟,所以就有了一刻钟等于十五分钟的说法。

一刻钟等于十五分钟,是因为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