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甄”字谁帮忙查下是什么意思
甄
zhēn
名
(形声从瓦。从“瓦”与陶器有关。本义:制做陶器的转轮)
同本义〖craggan〗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晋·潘尼《释奠颂》
甄陶品类。——《后汉书》
军了的左右两翼〖bothflanks〗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房玄龄《晋书·周访传》
姓
甄
zhēn
动
制作陶器〖makepottery〗
既陶既甄。——《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甄别,鉴别〖discriminate〗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审定,审察〖examine〗。如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选拔〖select〗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又如:
甄赏(选拔奖励)
甄进(选拔任用)
甄擢(选拔擢用)
昭显;表彰〖commend〗
甄勒勋绩,永昭于后。——《成皋令任君碑》。
又如:
甄沐(表彰赏赐)
甄表(旌表,表彰)
甄酬(表彰赏赐)
造就,培养〖bringup〗
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又如:
甄育(培养)
甄物(陶治百姓)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甄拔
zhēnbá
〖select〗考察并提拔
甄拔人才
甄别
zhēnbéi
〖discriminate〗∶考核鉴别
辄更采集补阙,凡一首一首,以朱书甄别,为时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
甄别真伪
〖screen〗∶审查区分
甄别行状
甄录
zhēnlù
〖employbyanexamination〗甄别录用,选择采用
严格甄录
甄审
zhēnshěn
〖scrutinize〗鉴别审定
甄选
zhēnxuǎn
〖select〗甄别选择
甄选展览品
甄姓何来
甄氏的来源有二:
1以官名为姓,来自舜帝。上古的时候,舜帝品德高尚,处处以身做则。他听说东夷部落的烧陶技术落后。于是就到东夷部落去烧陶。在舜的指点之下,东夷部落很快掌握了烧陶的主要技术,而且成了著名的陶器产地。由于经济的发展,东夷部落的所在地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城邑,这就是甄城。舜的子孙有的留在甄城做甄官,掌管制陶业
。后来甄官的后代便以这一官名为姓,称为甄姓。
2以封地为姓。上古部落首领皋陶的儿子仲甄在夏朝做官,后来被分封到甄,他的子孙于是根据祖先的封地和字,将自己的姓氏定做甄。
甄姓分布
甄氏的望族居住在中山。
现在河南长垣县张占乡甄庄村有甄姓者六百余人。又河北定州流驼庄村,有甄姓者达三千之多,又有东西两甄村、贾村、南北两王宿,甄姓者又有数千人。又在广东开平一带也有少量甄姓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期设置中山国。秦代时改为鹿郡。汉高帝的时候在此设置中山郡,治所在卢奴,即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汉景帝以后改为中山国。
堂号:
还金堂:梁朝时期的甄彬家庭贫困,曾经把一束苎麻典当,后来把苎麻赎回来的时候发现里面夹着一块重有5两的黄金。他马上将黄金送回了当铺。皇帝知道后,为了表彰他的诚实,将他任命为益州录事参军兼婢县令。
中山堂:因为甄氏的郡望为中山,所以得此堂号。
历史名人:
甄后:六朝魏国女诗人。
甄立言:唐代医学家、太常丞。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医学家,著作有《本草音义》、《古今录验方》。
甄鸾:北周司隶校尉、汉中太守。擅长于精算。著有《五经算术》等。
甄谊:明代同知长沙府事,西安人。发展农业,兴办学校,政绩很好。后来在顺天府任职。
甄琛:后魏侍中。无极人。为官清廉,被称为“清白将军”。
甄宇:东汉太子少傅。建武时,每到腊月,朝廷都要给博士发放羊,甄宇每次都拿瘦的。朝会的时候,皇帝问:“‘瘦羊博士’何在?”于是在京城中,甄宇被号为“瘦羊博士”。
甄宓:三国魏文帝曹丕的妃子,懂诗文,貌艳丽,是三国时代的著名美女.
甄妮:香港电影演员,歌星
甄子丹:功夫电影演员,代表作:英雄、杀破狼等
二、甄怎么读?
甄读音zhēn,声母是zh,韵母是en,声调是一声。
部首:瓦
笔画数:13
笔顺:横、竖、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字义:
1、审查鉴定(优劣、真伪):甄选。甄录。
2、姓。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甄选[zhēn xuǎn]
审查选定:甄选展品。甄选出国人员。
2、甄录[zhēn lù]
甄别录用,选择采用。
3、甄冶[zhēn yě]
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4、钧甄[jūn zhēn]
钓和甄。均为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就人才之所。
5、甄心[zhēn xīn]
审视内心的意思。甄,本义是制做陶器的转轮,引申为审查、鉴别的意思。
三、甄字怎么读_甄的读音 甄字怎么起名
甄字怎么读 [zhēn]
甄怎么读
读音:zhēn,本义:审查,鉴别、选择录用、鉴别品评,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 、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姓
甄是什么意思
作为名词
1.形声。字从瓦,从垔(yīn),垔亦声。瓦指陶器。垔即西土,指我国西部地区古雍州,今为陕、甘、青地区。根据古老的盖天宇宙模型,甘肃沙漠地区相当于台风的台风眼所在地,陕西地区相当于台风云墙所在地。所以,垔(西土)相当于盖天宇宙模型的天地旋转中心,引申为旋转。垔与瓦联合起来表示旋转的陶器。本义:陶轮(制做陶器用的陶质转轮)。引申义:1.用陶轮制作陶器。
2.用调整陶轮快慢的方法观察陶土的细腻度和拉伸性能,鉴别其可塑性。鉴别、识别、考察。
3.选择、选拔。
4.古代军阵的圆形阵列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晋潘尼《释奠颂》
甄陶品类。《后汉书》
军了的左右两翼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房玄龄《晋书周访传》
5.姓
作为动词
1.制作陶器
既陶既甄。《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2.甄别,鉴别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3.审定,审察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4.选拔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甄赏(选拔奖励)
甄进(选拔任用)
甄擢(选拔擢用)
5.昭显;表彰
甄勒勋绩,永昭于后。《成皋令任君碑》。
甄沐(表彰赏赐)
甄表(旌表,表彰)
甄酬(表彰赏赐)
6.造就,培养
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甄育(培养)
甄物(陶治百姓)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甄字常用词组
甄拔:考察并提拔。甄拔人才
甄别:考核鉴别
辄更采集补阙,凡一首一首,以朱书甄别,为时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
甄别真伪:审查区分
甄别行状
甄录:甄别录用,选择采用
严格甄录
甄审:鉴别审定
甄选:甄别选择
甄选展览品
康熙字典
【午集上】【瓦字部】 甄; 康熙笔画:14
【唐韵】居延切【集韵】【韵会】稽延切,𠀤音籈。【说文】陶也。【前汉董仲舒传】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惟甄者之所为。【注】师古曰:甄,作瓦之人也。【後汉班固传】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又化也。【左思魏都赋】𤣥化所甄,国风所禀。【注】甄,成也。言宫殿之制不侈泰,国俗奉为程式也。【何晏景福殿赋】甄陶国风。【注】李𣆀曰:埏埴为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又【博雅】甄,地也。
又【广韵】察也。【抱朴子正郭卷】甄无名之士於草莱。 又【广韵】一曰免也。 又【增韵】表也。【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注】宋均曰:甄,表也。 又【增韵】明也。【後汉光武纪】灵贶自甄。【注】甄明也。【谢瞻张子房诗】圣心岂徒甄,惟德在无忘。
又【集韵】亦姓。【𨻰留风俗传】舜陶河滨,後为氏。
【前汉赵充国辛庆忌传】用甄丰甄邯,以自助。 又地名。【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阳人,济神器於甄井。【释文】甄,音坚。
【注】吴书曰:初坚入洛军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气,坚命人浚探,得汉传国玺。 又阵名。
【左传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诸注】将猎,张两甄,故置二左司马。两甄,犹两翼也。【世说新语】桓元好猎,双甄所指,不避林壑。【晋书周鲂传】击贼杜曾于杨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寿杨之战,为四甄待之。 又甄甄,鸟飞貌。【楚辞九思】鹿蹊兮𨇰𨇰,貒貉兮蟫蟫,鸇鹞兮轩轩,鹑䳺兮甄甄。 又諡法。
【汲冢周书】丑心动惧曰甄。 又【广韵】侧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之人切,𠀤音眞。义同。
【韵会】毛氏曰:甄陶字,眞仙二韵通押。【庄季裕鸡肋篇】甄彻字见独登进士时,林摅为枢密,当唱名读坚音,上以为眞音,摅辩不逊,坐贬。吴志,孙坚入洛,屯军城南,甄宫井上,旦有五色气,令人入井,探得传国玺,以甄与己名音叶,为受命之符,则三国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孙权卽位,尊坚为帝,江左诸儒为吴讳,故攺音眞。
【孙奕示儿编】甄有二音,学者皆押甄字在先韵,独眞韵反未尝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过。文选张华女史箴云:散气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经天人,则已押人眞韵矣。○按女史箴在三国以後,孙氏未详考,前此甄无眞音也。
又【博雅】堗下谓之甄。【释文】甄,只賔反。 又【博雅】甄,甎也。【释文】音眞。 又【集韵】诸延切,音饘。察也,勉也。 又【广韵】苦掾切,音券。视也。 又【集韵】规掾切,音绢。同鄄。衞地。今齐隂鄄城或作甄。【史记齐太公世家】七年,诸侯会桓公於甄。
【杜预曰】甄,衞地。今东郡甄城也。又【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注】正义曰:甄,音绢。卽濮州甄城县北。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之刃切,音震。
【集韵】钟病声。【周礼春官典同】薄声甄。【注】甄读为甄燿之甄。甄,犹掉也。【释文】音震。 又【字汇】古奚切,音稽。【春秋命历叙】神农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佛经甄明之甄。亦音稽。
考证:〔吴志,孙坚入洛,屯军城南,甄宫井上,旦有五色气。〕 谨照吴志孙坚传注原文甄宫改甄官。〔文选张华女箴云,散气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句义,肇经天人。 按女箴在三国以後。〕 谨按原文作女史箴,此注两引女箴中𠀤增入史字。在帝句义照原文改在帝句义。
四、这个字怎么读?甄
甄 zhen
部首: 瓦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3
甄
discriminate; distinguish;
甄
zhēn
名
(1)
(形声。从瓦。从“瓦”与陶器有关。本义:制做陶器的转轮)
(2)
同本义 [craggan]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晋·潘尼《释奠颂》
甄陶品类。――《后汉书》
(3)
军了的左右两翼 [both flanks]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房玄龄《晋书·周访传》
(4)
姓
甄
zhēn
动
(1)
制作陶器 [make pottery]
既陶既甄。――《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2)
甄别,鉴别 [discriminate]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3)
审定,审察 [examine]。如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4)
选拔 [select]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
甄赏(选拔奖励)
甄进(选拔任用)
甄擢(选拔擢用)
(6)
昭显;表彰 [commend]
甄勒勋绩,永昭于后。――《成皋令任君碑》。
(7)
又如:
甄沐(表彰赏赐)
甄表(旌表,表彰)
甄酬(表彰赏赐)
(8)
造就,培养 [bring up]
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9)
又如:
甄育(培养)
甄物(陶治百姓)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甄拔
zhēnbá
[select] 考察并提拔
甄拔人才
甄别
zhēnbéi
(1)
[discriminate]∶考核鉴别
辄更采集补阙,凡一首一首,以朱书甄别,为时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
甄别真伪
(2)
[screen]∶审查区分
甄别行状
甄录
zhēnlù
[employ by an examination] 甄别录用,选择采用
严格甄录
甄审
zhēnshěn
[scrutinize] 鉴别审定
甄选
zhēnxuǎn
[select] 甄别选择
甄选展览品
甄
zhēn ㄓㄣˉ
(1)
审查,鉴别:~审。~别。~选。~录(选择录用)。~品(鉴别品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2)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3)
姓。
郑码:FJYS,U:7504,GBK:D5E7
笔画数:13,部首:瓦,笔顺编号:1252211211554
五、甄可以拆什么字
甄可以拆成“西,土,瓦,下,卜,口,王,十,干,工”十个字等。
[zhēn]
部首:瓦
笔画:13
五笔:sfgn
繁体:甄
解释:1.〈文〉审查;鉴定。 2.姓。
组词:甄审 甄选 甄别 甄论
2.名同本义。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
《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
《释奠颂》
甄陶品类。
《后汉书》
3.名军了的左右两翼。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
《晋书·周访传》
4.动制作陶器。
既陶既甄。
《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5.动甄别,鉴别。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
《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6.动审定,审察。如。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7.动选拔。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
字形解析
甄:金文是会意兼形声字。由宀(指房屋)、土、攴(指手持工具)和缶几部分组成,表示手持工具在屋内制作陶器的意思。篆书是形声字。瓦表意,表示与陶制的瓦器有关;垔(yīn)表音。甄的本义是制作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