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快递市盈率为什么是亏损

1、快递市场的价格总体保持低位运行。

2、申通快递对春节期间安排保障的员工、网点及快递员进行补贴,补贴支出金额较大。

3、通快递整体业务量规模仍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较低,单票固定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对该公司整体业绩造成了影响。

股价下跌上市公司着急吗?

不着急。3千多家上市公司,至少造就3千多个大富豪,钱捞够了,企业好不好,看心情,看素质。大涨时大股东已减持套现。大跌时,如果公司有盈利预期,那么大股东又可以抄底,配合消息,反弹割韭菜。业绩不好,可以大肆造假,顶格处罚60万,谁怕谁。振荡时,将股权质押,把钱贷出来潇洒,跌破质押线强行平仓,也不损大股东分毫。带帽ST,还能炒壳。掏空上市公司后,还能把优质资产剥离打包,成立新公司,谋划上市。

股价下跌,上市公司会着急吗?

那得看怎么个跌法,如果跌到1元以下起不来,那肯定着急,因为会被退市,但上市公司急的不是股东利益,急的是自己不能愉快的套现了。

另外一种是,上市公司内部主要负责人,高管自己买了自己公司的股票,遇到大幅下跌,那肯定着急,利润少了啊,谁不希望多赚钱?

除此以外,股价下跌不会让上市公司着急,只要不关乎上市公司自己利益,股价跌99.9%,上市公司也不会着急。

真正对自己公司股价着急的上市公司绝对不会超过0.01%,自己股价下跌了,总想尽合法方式让自己家的股票涨上去,这样的公司基本拿着"天眼"也难查找到……

这个就要分几种情况来说了:

一、对于一家正常运营良好的公司来说,股价短时间下跌是对他们没影响的,他们也没必要为这个着急,因为对于一家公司的经营者来说,营收、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才是最重要的,正常来说,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得很好甚至有所增长的话,公司的股价也不会跌到哪去的,都属于正常范围;

二、如果公司的运营没有出问题,但股价长时间下跌的话,这个时候公司就要开始注意了,因为股价长时间下跌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质疑,对公司会产生影响,公司股价长时间不正常下跌一般来说可能是有人在做空,或者市场出现极端情绪,这时候他们一般会发布公告或者回购股票,给投资者信心。

三、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将股权质押,比如说申通快递的老板就将股权全部质押了,这时候股价一直下跌的话,就极有可能到达他的平仓线,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他就直接失去这家公司的控制权,所以这时候他要么四处找钱增加押金,要么就想办法将股价拉起来了。

四、因经营不善引起的股价下跌,这种是最无解的,公司着急也没办法,因为市场就是这样。

美股股价下跌公司会很着急,那是因为美股公司要对每一个投资者负责,一个搞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但A股不一样,一是制度并没有那么健全,二是韭菜们也没那个觉悟,所以就随便了。

到美国上市的公司是为了融资并发展,在国内上市的公司主要是融资和套现,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美国股市 历史 更久,规则完善,漏洞很小,既有对违法违规者的严厉惩罚,又有成熟有效的做空机制。除此之外,退市也毫不手软,每年上市公司数量与退市数量基本相当,确保了优胜劣汰,新陈代谢。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美国上市,如果没有业绩支撑,做不到规模增长,就容易被做空机构盯上,股价被打压。如果撑不住,最终就要退市。

能选择美国股市上市的公司,往往是想认真经营的公司,自然会对股价更看重,股价下跌时会努力稳定股价,回购股票和发布相关数据,及时采取行动。

至于国内股市下跌,一方面上市公司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另一方面不管再怎么跌,由于原始股极低的成本,只要能套现的时候一定不会手软,始终是赚钱的。

国内上市公司良莠不齐,财务造假经常出现,违法违规成本极低,退市周期漫长,即便退市也没有什么损失。

就以中石油为例,当年48元,如今跌到4.4元,它着急了吗?回购股票了吗?没有。发行价算什么东西,无非是一个价值严重高估的价格罢了,跌破了也不亏。

钱圈到了手里,已经落袋为安,控股权牢牢掌控在手里,股价是多少,无所谓。等到快有利好消息发布时,还可以跟机构合作一把,炒作炒作股价,再收割一波股民。

规则不完善,股市终究是韭菜地。

不着急,上市公司在减持前,工具箱里有许多利好消息,经股评人士一吹,大股东因风吹火稍上拉,该股由跌转上升。散户冲进去,又由涨转为下跌坑。

A股市场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已经成为常态,股价下跌上市公司一点都不着急,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点:上市公司已经募资

上市公司在上市之时已经募资了一笔钱,而这些钱已经在上市公司的口袋了,钱都进了上市公司口袋,股价跌跟上市公司似乎关系不大。

原因非常简单,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只是数字而已,一个数字的涨跌跟上市公司确实没有太大关系,只要股价在1元以上运行,保证公司不退市,股价任何二级市场怎么玩,上市公司都不着急。

第二点:大股东已经套现

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当中,大部分公司上市都是为了套现,募资套现,减持套现,抵押套现等等。

只要公司上市了,只要股价涨了,可以趁机高位套现;股价跌了,同样可以逢低套现,所以股价涨跌他们都可以套现。

因为大股东持有的是一级市场股价,持仓成本太低了,很多大股东的持仓价格是负数,股价怎么跌都是赚钱的,所以股价跌怎么跌他们都是赚钱的,肯定不会着急。

第三点:股价由二级市场决定

当公司上市之后发行的股票,而公司的股价将会由二级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决定股价的涨跌,上市公司一般也无权干涉二级市场的股价。

股价是在二级市场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决定涨跌的,并非由上市公司来决定股价,所以当二级市场环境不好,股价出现下跌,上市公司即使着急也没用,无法改变二级市场股价的涨跌。

既然股价由二级市场多方面来决定,上市公司肯定没有必要为股价着急上火了,股价的高点由市场决定,上市公司干脆顺其自然,着急上火也没用。

举例子

咱们大A股的中石油,世界500强企业,赚钱能力非常强的企业,如此优质的一家企业,自从2007年11月以48.60元开盘,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本周五收盘4.42元。

中石油股价自从上市以来,股价一路下跌,股价新低不断,上市公司着急了吗?中石油从来没有因为股价下跌而着急。

所以以中石油为代表,足以说明在A股市场股价下跌不会让上市公司着急,上市公司不着急主要是已经募资和套现了,上市公司当然不会着急的。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希望股价下跌,不然怎么会有市值管理的说法。

上市公司为什么不希望股价下跌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股价下跌影响市值。 在以大市值为美的时代里,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公司能被市值认知、接受,市值越大某种程度上和公司实力挂钩,影响市值最直接的就是股价的变动了,股价越高,市值越高,股价越低,市值越低。

2、股价高低直接体现管理层的经营水平。 没有哪个公司愿意越做越小,股价越低,市值越低就意味着公司越小,体现在市场认知里就是管理没水平。这谁受得了?

3、市值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 市值越大,从市场上能更容易融到更便宜更多的资金,股价下跌了对公司的融资能力带来极大影响,有时甚至会使公司需要补充抵押、质押情况、银行抽贷断贷等情况,从而导致资金断裂、破产重组等严重后果。

目前A股确实有不少公司长期下跌,不是上市公司不着急,是他们着急也没用。 有些根本是奔着上市就是终点来的,解禁拿到钱了就不管不问;有些是能力不够、市场变化导致公司经营每况愈下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大多数情况下,股价下跌对上市公司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会请专门的机构对公司做市值管理,就是为了使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

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上市目的只是圈钱暴富,这个目的在这个充满坑蒙欺骗而且成本极低市场里太容易了,一旦基本目的达到公司经营好坏其实也无所谓,费力搞好一个公司太辛苦了,还不如再整个公司上市来的简单快捷,或者抱个壳子待价而沽,又能大发一笔,二级市场再操作一下,噢MY god!不要太爽!所以我们看到多少公司其实只是圈钱减持、再圈再减反正报表随便做,公告随心发,被谴责被警告甚至罚几十万都是可以忽略的。所以诚信在这里很无用,股价事实上也是随便操纵。但现在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伪劣公司生存难度开始加大,所以越来越多公司爆雷越来越多公司股价一泄千里,股价下跌将是大部分公司的长期趋势,因为本质上就是烂掉的东西,急?没必要因为早已盆满钵满了。

我觉得,上市公司是否着急,取决于究竟是国企还是民营。

如果是国企上市公司的话,大概率是不大着急的 。因为国企的高管通常没有公司股份,也不会搞股权质押之类的,公司股价的涨跌,对其职位的升迁影响不大。同时,他们通常也不担心退市风险,因为就算业绩亏损,濒临退市,也能获得各项补贴,借助“非经常性损益”来躲过一劫。

而 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他们通常是在意自家公司股价涨跌的 。因为他们的大股东和高管,通常同时也是创始人及其亲友,是持有的自家公司股份,是可以择机减持变现的,股价涨跌,直接关系到他们财富的多寡。同时,此前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热衷于股权质押融资,如果股价跌幅过大的话,他们是有可能穿仓的,所以在临近平仓线时,他们通常会设法向市场释放一些利好消息。

只要持股该股票份额的人就会着急,例如董事长持股公司股票,一般大股东都会质押在银行进行资金流,所以当股票下跌至跌破质押成本,就需要补仓资金,所以股价下跌对公司影响还是有的。

半年报公布前,这些“白马股”遭遇大幅减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东阿阿胶(000423.SZ)等“白马股”纷纷“爆雷”,8月初的A股因为外围不确定性而遭遇大幅调整。在多数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即将公布之际,投资者依然心存疑虑——半年报到底谁又会“爆雷”?这对投资者来说依然犹如猜谜一样难以捉摸,也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声称格力不会“爆雷”,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并非每家白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马股”的主要股东或者董监高都在纷纷套现,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海天味业(603288.SH)、恒瑞医药(600276.SH)、苏泊尔(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个位数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讯精密(002475.SZ)和贵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后,尽管遭遇短暂调整,但此后还是继续创出 历史 新高。

从海天味业到恒瑞医药,遭遇董监高减持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报不达预期的冲击。上证2440点的牛市反转格局未变,市场处于牛市第二波上涨前的蓄势阶段,企业盈利即将见底,跟踪国内政策落地及中美关系进展。市场下蹲为起跳做准备,中期角度这是布局期,未来牛市第二波上涨以 科技 和券商进攻,核心资产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报不如预期,股价大幅下跌。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品牌消费企业,下一个“爆雷”的会是谁?尽管这很难预计,但却有一些企业的董监高和主要股东似乎是“先知先觉”减持,尤其是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的董监高减持让人有一定担忧。

4月23日海天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监事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陈君阳和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公司股份,以上股东的减持将于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进行。公开资料显示,5月17日至今,吴振兴、叶燕桥、陈君阳、张欣分别累计减持22万股、15万股、13.53万股和14万股海天味业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业公告称,陈伯林家属于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录其账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2.3万股,成交均价为95.81元/股,成交金额11784677.00元,卖出最高成交价96.60元;同时还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价95.48元/股,成交金额190960.00元。陈伯林因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本次误操作造成的短线交易获得收益 2240元按规定归公司所有。

7月19日,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蒋新华、周云曙、蒋素梅、李克俭、刘疆、袁开红、孙杰平、戴洪斌、沈亚平、孙绪根、陶维康、周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共 211.43万股,占总股本的 0.0478%。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期限时间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上述减持价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间。

相比上述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董监高的集体减持,苏泊尔和海螺水泥的高管减持,更有个人行为的性质。

作为小家电板块牛股的代表,苏泊尔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财务总监徐波减持合共10.28万股,减持价格都在70元以上,套现近800万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称,减持计划实施前,副总经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万股,占总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计减持7.34万股,占总股本的0.0014%,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从立讯精密到贵州茅台:减持并未阻碍股价新高

股东减持后股价创出新高,他们到底会不会后悔?

2019年3月4日,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4607.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12%,减持均价19.84元/股。此次减持完成后,立讯有限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来胜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讯有限再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621.85万股,占总股本的0.8802%,减持均价19.5元/股。同时,立讯有限承诺自此次减持完成之日起后六个月内将不减持公司股票,前后两次减持股份参考市值合计约16.203亿元。立讯有限减持所获资金将用于其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股票质押率。

7月29日,立讯精密创出了22.66元的 历史 新高。

立讯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现过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称,立讯有限于2017年9月19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345万股,占总股本的近2%,交易价格为复权前的19.74元(相当于复权后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贵州茅台公告称,“2018年9月26日,副总经理万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已完成。”减持价格为每股725.92元,万波借此就套现了超过50.7万元。尽管之后因为2018年三季报业绩无法满足市场预期,贵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还是突破千元大关创出 历史 新高。

产业资本维持净减持,快递行业首当其冲

除了上述董监高减持以外,产业资本减持也不断涌现,上述的立讯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从绝对规模看,7月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减持262.4亿元,而2019年6月净减持167.7亿元,2017年6月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76.3亿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拟净减持市值约为369.01亿元,2017年6月(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月均公告拟净减持249.86亿元。

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产业资本保持净增持,其他月份产业资本均呈现净减持状态。2019年4月以来市场主题和热点较为缺乏,但价值股业绩不断暴露出问题,7月价值股跌幅明显。科创板受资金青睐,情绪较高,A股部分行业受到情绪蔓延影响,成长类行业估值有所上调。

8月1日,申通快递(002468.SZ)公布转让控股权而股价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递也公告称,持申通快递46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3.06%)股东南通泓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530.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

顺丰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东大幅减持。持股5%以上股东宁波顺达丰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顺达丰润”)计划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减持数量不超过1.32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7月31日,顺丰控股公告称,顺丰丰达已经减持了4192.65万股,减持均价31.44元,不过“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6月份快递公司业绩亮眼!这家企业同比翻两倍 基金减持后又加仓

6.18年中大促是各电商平台各显神威的日子,而这背后直接受益的却是快递行业。

国民网上消费能力有多强?两个数据足以表明:顺丰、圆通、韵达、申通这四家快递行业巨头,六月份单月合计完成26.4亿单快递,由此带来的收入合计达155.6亿元。

意味着,如果按中国14亿人口算,六月份单月平均每人网购约2件、平均每人付出的快递费约11元。

而这仅为四家在A股上市的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如果加上在境外上市的中通、百世等,数据将更加“劲爆”。

最低两位数增长

来具体看看这四家快递公司六月份的业绩情况:

申通快递:完成业务量6.2亿票,同比增长54.42%;带动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83%,单月收入17.69亿元。

圆通速递:业务完成量为7.59亿票,同比增长35.91%;快递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21.11%。

顺丰控股:业务量为3.72亿票,同比增长15.79%;收入86.79亿元,同比增长14.27%。

韵达股份:业务量为8.9亿票,同比增长54.78%;收入为28.26亿元,同比增长201.92%。

从以上数据来看,不管是业务量还是收入,四家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顺丰控股的收入继续稳坐第一把交椅,且远高于其他三家的收入之和,不过其增速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家企业。

从单价来看,顺丰的议价能力占绝对优势,单票价格23.21元仍远高于其他三家企业。此外,“两通一达”的单价相差不大,分别为:圆通3.02元,申通2.85元,韵达3.18元。

值得注意的是,降价是快递行业的主流趋势,顺丰单票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略微有所下降(1.28%),价格最低的圆通及申通单票收入下降最为明显,分别达10.89%、8.36%。

而韵达的单票收入却逆势同比增长了95.09%,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业务量的增加。

韵达表现突出

上述四家快递企业的六月份经营数据中,韵达股份表现最为亮眼:业务量8.9亿票以及增速均位列第一、收入同比实现两倍增长也居首位。

韵达股份在公告中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受电商经济持续繁荣和公司服务水平提升等有利因素推动;二是公司从2019年1月1日起,在公司全网范围内对快递服务中有关派件服务业务模式进行调整,本次调整后,公司向加盟商提供的快递服务内容增加派件服务,与之对应,公司快递服务收入增加派费收入项目。

向加盟商增加派件服务,这一模式显然已获得成功。从上述单月业绩图走势可以看出,韵达股份的收入从第四到一举超越圆通、申通成为第二,正是在今年1月份。之后公司稳坐第二把交椅,且增速仍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纵览多位分析师对韵达股份的评价可以发现,大家众口一词,对该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表示肯定。

那么,韵达的降本增效体现在哪?

韵达近几年加大投入的自动分拣项目功不可没。从年报来看,韵达股份的的生产人员数量从2017年的6515人下降至2018年的5549人,同比下降15%左右,而同期公司的业务量增长了48%。意味着,韵达的人均作业量显著提升。

另外,韵达的模式是加盟制,总部负责干线中转,加盟企业负责末端揽派。对于韵达总部来讲,其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和中转成本,而这两项成本过去几年均下降明显。其中,单票运输成本从1.93元下降至0.94元,单票中转成本从0.69元降低至0.42元。

然而韵达的毛利受挤压程度并不大。2013-2018年,韵达单票成本从2.86元下降到1.22元,降幅达57%;而同期单票收入从3.68元降低至1.72元,降幅为53%,收入的降幅低于成本的降幅。

综合来看,韵达股份的毛利率近两年虽有所下降,但2018年的毛利率28.02%仍高于2013年的19.8%,且自2015年以来一直比其他三家A股上市公司高。

165只基金清仓申通

业绩靓丽,这四家公司的股票今年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且涨幅基本与企业的业绩增速相关。

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今年以来,除阿里入股的申通快递涨幅大幅领先外,涨幅排名先后分别为韵达股份、圆通速递、顺丰控股。

增速最慢的顺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仅为4.68%,而增速最快的韵达股份累计涨幅则达47.39%,获得阿里入股的申通快递则涨达72.22%。

资本是敏锐的,在这涨跌不一的四只股票中,基金的操作有所分化。

总体来看,基金在上半年以减持为主。上半年基金分别减持韵达3549万股、顺丰1993万股、申通4538万股、圆通1121万股。截至二季度末,基金持仓量最多的是韵达股份,为3309万股;最少的是申通快递,仅74.73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二季度末,只有4只基金持有申通快递,且其中仅一只为偏股型基金。而2018年末,持有申通快递的基金数量达到169只。也就是说,上半年共有165只基金清仓了申通快递,合计减持4537.2万股。

不过,第二季度又有基金布局业绩增速最快的韵达股份和上半年涨幅最小的顺丰控股。

其中,基金又“卷土重来”加仓韵达股份逾950万股。最新数据显示,持有韵达股份股份的基金达32只,持股数量最多的是富国低碳环保,持有1223.66万股。

上半年涨幅明显跑输同行的顺丰控股,亦在第二季度获基金增持690.5万股。截至二季度末,持有顺丰控股的基金数量为22只,合计持有1476万股。其中,持仓最多的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且其大多数持仓是今年买进的,合计增持了796.11万股,而其最新公布的持仓数量为811.2万股。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关注同花顺 财经 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 财经 资讯

申通股票为什么老是跌啊

8月1日,申通快递(002468)开盘不久后股价快速跳水,封死跌停,令市场咂舌。要知道,在其前一天晚上,申通快递刚刚公布了一个重大“利好”:阿里巴巴拟百亿元入股公司,未来或取得其控制权。

按照A股市场以往经验,阿里这棵大树,谁抱上谁涨停。申通快递今年3月被阿里入股的消息一经公布,开盘后即一字涨停,此后一段时间,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但是为何这次阿里拟加仓的消息不仅没有助推申通股价,还上演了闪崩跌停的现象?e公司记者发现,问题也许出在价格上。经计算,阿里本次的协议购买价格的折价率高达30%,这对于收购业绩优良的行业巨头控股权来说,十分反常。

阿里拟入主申通折价率或达30%

申通快递7月31日晚公告,控股股东德殷投资、实际控制人陈德军和陈小英与阿里巴巴签署《购股权协议》,赋予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除外)自2019年12月28日起三年内(“行权期”)向德殷投资发出通知要求购买德殷德润51%的股权,以及恭之润100%的股权或恭之润届时持有的上市公司16.1%股份的权利。本次购股权的总行权价格为99.8亿元。如若全部行权可能导致申通快 递的实控人发生变更,阿里巴巴将持有申通快递46%股权。

德殷德润持有申通快递29.9%的股权,阿里若取得德殷德润51%股权,计算可得,阿里获得申通快递15.25%的股权,再加上通过拟恭之润取得的16.1%股份,则阿里本次拟收购申通31.35%的股份。

按照申通快递当前总股本15.308亿股计算,此次出让的股本数为15.308×31.35%=4.799亿股。本次购股权的总行权价格为99.8亿元,那么将折合每股价格为20.80元。按照7月31日收盘价29.64元/股计算,则折价率高达30%。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权益计算,与实际的对价计算有出入。不过,从申通快递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倾向于认为阿里入股对价较低,因此选择用脚投票。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股权若具备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时往往会存在溢价,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高溢价转让控股权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其溢价率也会越高。申通快递在2018年实现营收170.13亿元,同比增长34.41%;净利20.49亿元,同比增长37.73%。2019年上半年每月披露的快递服务业务收入,也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

申通作为行业知名快递公司,且业绩优良,为何控制权的转让不仅没有溢价,还出现了大幅折价。针对这一问题,e公司记者致电申通快递,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不清楚控股股东为何折价转让股权,需要确认后再做回复。

有市场传言猜测,阿里与申通快递控股股东的购股权协议也许是很早之前就已确定,那时申通股价没有这么高,所以收购价格才这么低。为此,e公司记者询问申通快递,阿里与其控股股东何时开始进行本次协议的协商。申通快递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时间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年3月11日阿里第一次表示入股申通之后,双方合作后才开始协商,然后产生了本次协议。

以目前A股市场上的惯例,股份转让价格一般是以协议签署之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作为定价标准。Wind数据统计显示,申通快递自3月11日起至7月31日止,中间任意连续30个交易日的均价都高于本次收购价格20.80元/股。也就是说,在此期间无论何时确定下本次购股权协议,阿里均是以折价的金额确定了申通快递的控制权。

此外,阿里与申通快递控股股东本次签订的购股权协议也值得一提。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购股权协议可能比较陌生,但在全球资本市场这是常用的投资工具。购股权是指一方在未来确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目标企业股份的权利。购股权实际是一种期权,约定未来可能交易,但当下并没有产生实际交易,甚至未来是否交易也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阿里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入股申通快递实际上还存在未知数。

入股到入主 走势两重天

今年3月,阿里巴巴拟以46.65亿元入股申通快递。双方“牵手”理由为拟在物流科技、快递末端、新零售物流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合作。按交易价格测算,该笔战略投资作价约为20.8元/股,较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价(20.44元/股)差别不大。 至此,阿里先后入局圆通、中通、申通,集齐了传统快递四巨头“三通一达”中的“三通”。

彼时,阿里入股的消息一经公布,申通快递开盘后即一字涨停。此后一段时间,申通快递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股价一路震荡上扬。截至7月31日,公司期间涨幅达近五成。

今年5月,申通控股股东德殷投资调整内部股权架构,调整后其所持申通的53.76%股份拆分为三,其中29.9%的股份转予全资子公司德殷德润,16.10%的股份股份分给另一全资子公司恭之润,剩余7.76%股份仍由德殷投资持有。申通第一大股东变为德殷德润,实控人仍为陈德军和陈小英。

7月1日,阿里前述战略投资事项宣告完成。此时,德殷投资已将持有的德殷德润49%股权转予阿里,后者由此间接持有申通快递14.65%的股份。

时隔一个月,阿里此番再下一城,通过收购德殷德润51%股权、恭之润100%股权,其持股申通的比例将增至46%,跃升上市公司实控人。从前述一系列动作来看,阿里的“两步走”路径可谓环环紧扣。

从入股到控股申通快递,申万宏源认为,阿里亲自下场实控快递,事关拼多多与阿里两个电商平台的战争。从阿里自身角度讲,淘宝是其整个生态体系的基石,拼多多出其不意的发展将会潜在威胁阿里的根本。从过去经验看,阿里仅仅是参股当年行业第一的公司为主,更多的是通过电子面单等实现对物流的控制。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拼多多的日均包裹量已经超过了阿里系的一半,成为阿里巴巴难以忽视的竞争对手。而快递作为电商的基础设施,成为阿里巴巴加快布局的对象。

不过,尽管多家券商机构“唱多”阿里的入主,但或许是折价甩卖,亦或是前期涨幅较大、利好已兑现的原因,今日(8月1日)申通盘面显现出市场对此的巨大分歧。申通快递于早间闪崩跌停,随后封死在跌停板,现价26.68元/股,成交6.7亿元,市值一日内蒸发逾45亿元。

盘后数据显示,游资系此次出逃主力。申通快递8月1日卖方前五席位均为券商营业部,合计卖出2.38亿元。其中,卖一席位财通证券杭州解放东路营业部卖出9204万元。买方席位则出现北向资金与机构席位的身影。其中,深港通资金位居买一席位,买入4653万元,并卖出314万元。此外,一机构席位买入1279万元。

请问申通快递股票是好股吗,怎么看明细?

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价值投资取决于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个市场是被低估或高估。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1-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