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范阳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代范阳是现在的涿州市或今北京市
范阳,是中国古代地名及行政区划名,所辖范围在历史上多有变动,初于河北保定定兴县固城镇,后河北保定涞水县亦为称范阳县,涿州地区曾亦称范阳。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辖区大约在今河北保定附近。三国魏黄初七年起,所谓“范阳”则指涿州范阳县,始为涿州或涿郡或范阳郡或幽州之治所,核心区域在今涿州市。
二、汉代范阳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范阳(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是中国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名。范阳在历史上所辖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从唐大历四年(769年)起,所谓“范阳”则仅限于涿州范阳县,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 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
三、范阳在哪里?
范阳,是中国古代地名及行政区划名,所辖范围在历史上多有变动,初于河北保定定兴县固城镇,后河北保定涞水县亦为称范阳县,涿州地区曾亦称范阳,且曾有涿郡称范阳郡,辖今北京西南、保定、廊坊东部诸县,治所在涿州,故范阳所指核心区域在今京南保北的涿州一带。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辖区大约在今河北保定附近。三国魏黄初七年起,所谓“范阳”则指涿州范阳县,始为涿州或涿郡或范阳郡或幽州之治所,核心区域在今涿州市。[1]
唐朝改幽州为范阳郡,故后世时将范阳郡与幽州(曾治于涿州,主要为今北京)通用,范阳节度使辖区范围最大扩展为河北北部、天津丶北京至辽宁、朝鲜等地,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即是依托范阳地处古督亢沃土、幽燕膏腴之地为后盾而起兵,动荡了大唐盛世。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
汉承秦制仍为范阳县,王莽新朝更原范阳(今定兴)名为顺阴。东汉无范阳。
三国魏黄初5年(公元224年)置范阳国,黄初7年(226年)涿郡(今河北涿州,范阳两字开始与涿州结合)改名为范阳郡,辖今北京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涿州一带。东西两汉及晋以后幽州治于北京蓟县,而北魏时幽州州府位于幽州范阳郡涿县(今涿州市)。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复置范阳县(涿州)。同年以范阳郡改置范阳国(涿州),封宣帝弟子绥为王。永嘉五年(311年),范阳王司马黎于长安遇害,无嗣国除,幽州府迁往北京蓟县。
北齐武定年间,范阳郡领县七:涿,固安,范阳(今涞水),苌乡,方城,容城,遒。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范阳郡,范阳县改为遒县。于旧遒县置范阳县(今涞水)。
唐朝武德7年(624年),涿县改为范阳县(今涿州)。天宝元年(742年)将幽州涿郡改置幽州范阳郡,辖境屡变,约在今河北怀安、高碑店以东,抚宁、昌黎以西,霸州、天津以北的地区。原来的幽州节度使更名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后来在这里发动了安史之乱,此地升格为燕京。宝应元年(762年),李怀仙投降唐朝,范阳郡改回幽州。大历4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今涿州)为治所。[1]
宋朝时涿州(范阳)地区为辽国南部重镇,宋辽古战场前线,辽国于此地置永泰军。
元朝北京为大都,涿州升涿州路,辖范阳县(今涿州市)。
明朝涿州属北平府,清属顺天府。
中 华 民 国 北 洋 政 府于1913年建立了范阳道,属直隶省,次年改为保定府。同年,涿州降州为县,范阳县不复,至此范阳二字退出古行政区历史舞台。唯有今涿州市主干道命名为范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