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斯拉夫解体的解体原因

最重要的促使南斯拉夫民族关系不和的因素是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于二战期间由克罗地亚独立国所发起的内战和种族灭绝;好高骛远的大塞尔维亚的想法;以及巴尔干半岛的泛斯拉夫主义思想

在二战之前,主要的紧张是由于南斯拉夫王国多样的民族以及在人口上占据优势的塞尔维亚人的统治。关系的紧张源于双方对新国家的构想完全不同。克罗地亚人希望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他们将获得比奥匈帝国时期更多的自治权。在奥匈帝国时期,克罗地亚人只在教育、法律、宗教和45%的税收上享有自治权 。塞尔维亚人则倾向认为新国家上是塞尔维亚的盟国奖励其在一战中做出的贡献,并且只是塞尔维亚王国的领土扩大而已。

两个民族之间的紧张状态经常引发公开冲突,以塞尔维亚人为主的国家安全机构在选举期间进行干涉活动并暗杀联邦议会中的克罗地亚人政治领袖,如斯捷潘·拉迪奇,他反对塞尔维亚人君主的专制。并且还暗杀主张保护人权的人士,淡化知识份子的异见,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之下,激进派反对组织乌斯塔沙创建了。

在二战期间,轴心国侵略了南斯拉夫,并建立了名为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领土包括了今天的克罗地亚和波黑,轴心国还指派乌斯塔沙人士担任克罗地亚独立国的领导人。

乌斯塔沙认为塞尔维亚少数民族是塞尔维亚扩张政策的第五纵队,并实施了迫害塞尔维亚人的政策。在乌斯塔沙的计划中,三分之一的塞尔维亚人将被杀害,三分之一将被驱逐,剩下的三分之一将强制他们信仰天主教并和克罗地亚人同化。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米兰·内迪奇被轴心国派为塞尔维亚人傀儡国家的领导人,他招募塞尔维亚人加入盖世太保和塞尔维亚义工队。共产党组织了反法西斯的游击队,并最终击败法西斯,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官方在战后估计在二战中南斯拉夫有1,704,000牺牲。在1980年代,历史学家Vladimir Žerjavić和Bogoljub Kočović认为,实际牺牲人士约有100万,其中有330,000–390,000名塞尔维亚人是在克罗地亚及波斯尼亚牺牲的。

在新的南斯拉夫,仍然有分权派和集权派的对立,主要是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要求更多的自治权,而塞尔维亚人则多是集权派。并且发生过要求更多自治权的示威活动(如克罗地亚之春),但遭到了镇压。1974年宪法是对维持联邦架构和确认民族权力的尝试。 南斯拉夫曾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强国,并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从1960年到1980年期间,南斯拉夫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6.1%的速度增长。南斯拉夫的医疗系统是免费的,识字率达到了91%,并且预期寿命达到了72岁。然而在经历了西方经济体对南斯拉夫十年的援助和五年的解体、战争、抵制和禁运后,南斯拉夫经济崩溃了。

南斯拉夫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其中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国家之间维持了平衡。南斯拉夫的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是77国集团的创始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扮演了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缓冲国的角色,也使得苏联无法在地中海拥有据点。

然而,在铁托去世之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掌权,苏联实施了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西方国家认为苏联已经足够安全,南斯拉夫不再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南斯拉夫维持了不结盟政策并和欧洲共同体及美国都有着贸易往来,雷根政府曾就南斯拉夫的经济状况制作过一份机密报告,1984年国家安全决策指引中有“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NSDD 133)一节,在1990年解密的版本中(NSDD 54),记载了1982年以来美国对东欧的政策。其中记载有“努力扩大和推动和平演变”以推翻东欧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政权,使东欧重新回到市场经济。

1973年石油危机加上和西方国家的贸易障碍,严重阻碍了南斯拉夫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斯拉夫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从其获得贷款。南斯拉夫也因此拖欠了IMF大量债务,作为获得贷款的条件,IMF要求南斯拉夫实现市场自由化。至1981年,南斯拉夫已经有19.9亿美元的外债。另外,南斯拉夫在1980年有100万的失业人口。南斯拉夫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较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有很大一部份被用来补贴南部欠发达的地区,而南斯拉夫的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不满。在1979年到1985年期间,南斯拉夫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了25%。1988年,南斯拉夫侨民从海外寄往南斯拉夫的汇款达4.5亿美元,1989年这一数字达6.2亿美元,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9%以上。 体制问题

联邦体制使得各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共产党希望通过支持民族自决来开始减弱联邦体制的控制权。在1974年宪法制定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获得了大量自治权。这引发了塞尔维亚的恐惧,并且还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产生影响。大部份塞尔维亚人都视科索沃为“民族的摇篮”,并且不能接受失去科索沃。而联邦对欠发达地区的补贴,也引发较发达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不满。在铁托去世之后,南斯拉夫实施了主席团集体领导制度,国家领导人由各共和国的总统轮流担任,导致权力真空的出现。

在1989年,塞尔维亚纪念科索沃战役600周年时,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曾在20万塞尔维亚人面前进行演讲,演讲中提到了塞尔维亚伟大的历史。米洛舍维奇还认为联邦制度无能,要求建设集权的政府。他还认为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正试图谋求独立,并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斯洛文尼亚在1991年宣布独立,并爆发了十日战争,斯洛文尼亚获胜。而克罗地亚也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开始解体。

宪法争论和民族主义

在1974年,南斯拉夫通过了新宪法。1974年宪法规定,南斯拉夫设立联邦主席团,联邦主席团由八人组成,分别来自南斯拉夫的六个共和国和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两个自治省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和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

自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于1945年成立以来,塞尔维亚就包括了这两个自治省。1974年宪法大幅增加了自治省的权力,自治省获得了几乎和各共和国一样的自治权,这削弱了塞尔维亚对自治省的影响力。而在联邦主席团中,两个自治省也并不是总和塞尔维亚步调一致。这在塞尔维亚国内引发了反感,一些民族主义知识分子认为塞尔维亚被分裂了。

铁托之死

在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在1980年5月4日去世后,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日益紧张。西方观察家和许多南斯拉夫人都认为,铁托的逝世削弱了该国的凝聚力。1986年,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会(SANU)发表了塞尔维亚在南斯拉夫地位备忘录,反对塞尔维亚中央政府权力削弱,这激化了民族主义情绪。

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塞尔维亚人和科索沃的关系日益紧张。在1980年代,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要求获得共和国的地位,这将使得科索沃和其他共和国一样,有退出联邦的权利。对塞尔维亚人来说,科索沃若脱离塞尔维亚成为联邦的构成共和国,将会切断塞尔维亚在历史、民族和文化方面与科索沃的联系。若科索沃退出联邦,这种丧失感将更加强烈。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1987年,为了减轻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对阿尔巴尼亚人主导的科索沃省政府的抗议运动,塞尔维亚的共产主义领导者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被调职前往科索沃。米洛舍维奇曾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支持者,曾非难所有的民族主义都是叛变的行为。米洛舍维奇还曾批评主张南斯拉夫被克罗地亚人掌控、塞尔维亚人被压制的塞尔维亚在南斯拉夫地位备忘录,声称“这除了宣传黑暗的民族主义以外什么都不是”。然而,科索沃的自治权在塞尔维亚常被嫌恶,米洛舍维奇为了利用这种状况获得支持,放弃了之前作为传统共产主义者在科索沃问题上的中立立场。米洛舍维奇对塞尔维亚人承诺“阿尔巴尼亚人对塞尔维亚人的迫害应该停止”。米洛舍维奇还批评塞尔维亚及南斯拉夫的保守派共产主义领导人,要求缩小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的自治权。这些行为使得米洛舍维奇获得了塞尔维亚人很高的支持,米洛舍维奇获得了塞尔维亚领导人的地位。米洛舍维奇和他的支持者采取了要求夺回塞尔维亚在南斯拉夫框架内失去的力量的攻击性民族主义政策,承诺保护塞尔维亚和塞尔维亚人。在1988年的集会上,米洛舍维奇关于南斯拉夫中塞尔维亚被置于的立场,明确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不论是在祖国还是异国,塞尔维亚的敌人正团结起来挑战我们。让我们告诉他们,‘我们并不恐惧’、‘我们不辞一战’!——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1988年11月19日

而在另一个场合,米洛舍维奇还做出了这样的发言。

我们塞尔维亚人为了维护塞尔维亚的利益将采取所有形式的行动,不论合宪或违宪,不论合法或违法,不论遵从党则或不遵从。——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反官僚主义革命

随后在塞尔维亚和黑山发生的一系列被称为“反官僚主义革命”的叛乱,米洛舍维奇在夫伊伏丁那、科索沃、黑山都掌控了权力。

作为对这些事件的回应,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矿工组织了罢工,要求恢复自治权。这引发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全省展开冲突。在1980年代,科索沃77%的人口是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已是科索沃的多数族群。科索沃地区塞尔维亚人比例的下降持续了一个世纪,这是阿尔巴尼亚人在二战期间进行的种族清洗的结果。1999年,塞尔维亚人只占科索沃人口的10%。然而,对此也存在争议,例如历史学界Misha Glenny在他的著作《巴尔干人》中就认为,塞尔维亚人离开科索沃不只是因为迫害,也有经济上的原因。此外,阿尔巴尼亚人的出生率也比塞尔维亚人更高。

同时,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支持阿尔巴尼亚人矿工的抗议行为。斯洛文尼亚的国营报纸刊出了将米洛舍维奇和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相比较的文章。米洛舍维奇认为这些批判没有根据,批评“这是在煽动对塞尔维亚的恐惧”。米洛舍维奇支配下的塞尔维亚国营媒体则称这是在煽动斯洛文尼亚和科索沃的分离主义,以此作为对斯洛文尼亚的回应。罢工行为进一步升级为大规模游行,要求科索沃升级为第七个共和国。这激怒了塞尔维亚统治当局,他们继续使用警察部队镇压示威。后来,塞尔维亚人控制的主席团更派出南斯拉夫联邦军队镇压示威。

塞尔维亚控制联邦主席团

1989年2月,科索沃代表,阿尔巴尼亚人阿塞姆·弗拉西被解职,其职务被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取代。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发起了要求恢复弗拉西地位的抗议行动,弗拉西也支持这些抗议行动。对此,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认为这是针对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的反动革命,向南斯拉夫政府武力镇压阿尔巴尼亚人的抗议行动。如同米洛舍维奇的计划,在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议会外,支持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人举行了抗议行动。这场抗议行动要求南斯拉夫进入科索沃,保护塞尔维亚人并镇压阿尔巴尼亚人的抗议行动。南斯拉夫大统领评议会的斯洛文尼亚代表米兰·库昌反对塞尔维亚人的要求,离开贝尔格莱德,公开支持要求恢复弗拉西地位的阿尔巴尼亚人抗议运动。据1995年播出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纪录片“南斯拉夫之死”,1989年,库昌对塞尔维亚和其的两个自治省,以及黑山的米洛舍维奇发起的“反官僚主义革命”的成功抱有不安,并指出若不能停止这一趋势在科索沃的进展,库昌所统治的小国将会成为米洛舍维奇支持者的下一个目标。塞尔维亚的国营电视台批判库昌是分离主义者、叛徒、科索沃分离主义的支持者。

在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人组织的要求介入科索沃的抗议行动仍在继续。米洛舍维奇在和联邦主席团的塞尔维亚代表佩塔尔·古拉查尼讨论科索沃问题时,要求他不得中止抗议运动。也因此米洛舍维奇成功塑造要求镇压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运动的米洛舍维奇一方获得了众多支持的形象,也有给其他主席团成员施压的目的。塞尔维亚议会的议长,米洛舍维奇的强力盟友博里萨夫·约维奇在和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波黑代表拉伊夫·迪兹达雷维奇会谈时要求南斯拉夫联邦政府服从塞尔维亚的要求。迪兹达雷维奇在和约维奇会谈时指出“是你们(塞尔维亚人政治家)组织示威,你们要控制事态。”。约维奇否定他和抗议行动有关。迪兹达雷维奇试图通过和抗议运动的参加者以稳定事态。他宣扬南斯拉夫的统一。迪兹达雷维奇做出了如下的演讲:

我们的父辈们为了南斯拉夫的建国而付出了生命。我们不能走上民族对立的道路。我们要坚持兄弟友爱和统一的道路。——拉伊夫·迪兹达雷维奇、1989年

这则声明虽然使迪兹达雷维奇获得了很多赞扬,但塞尔维亚人的抗议运动仍在继续。约维奇对塞尔维亚人进行了热情的煽动,并声称米洛舍维奇将会来到抗议运动的现场对抗议进行支持。米洛舍维奇抵达抗议现场之后,赞扬了抗议者,并声称塞尔维亚人对抗旧有的官宪的战争正在逐渐取得胜利。在群众中间发出了“逮捕弗拉西!”的声音。米洛舍维奇虽然可能没有听见这些声音,但是他对民众表示不论是谁,只要阻碍南斯拉夫统一的人都应该被逮捕并接受处罚。翌日,党评议会接受了塞尔维亚的要求,南斯拉夫军队被派往科索沃,弗拉西被逮捕。

弗拉西被逮捕之后,支持米洛舍维奇并曾参加要求解职弗拉西抗议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试图前往斯洛文尼亚,并组织名为“真相集会”的活动,批评库昌是南斯拉夫的叛徒,要求他下台。塞尔维亚人抗议者试图乘坐列车进入斯洛文尼亚,但克罗地亚封锁了国境,抗议者遭到了阻拦。

二、南斯拉夫解体的真正原因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仅存在11年,南斯拉夫解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南斯拉夫解体的真正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南斯拉夫解体的真正原因

6月17日,启程对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维为教授曾在南斯拉夫解体前后实地观察过当地。他后来在 文章 中感慨,前南斯拉夫地区就是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就问题没完。科索沃人担心“大塞尔维亚”,马其顿担心“大阿尔巴尼亚”,而在隔壁的希腊,人们担心的是“大马其顿”。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是这样,关键的几步不能走错。

中国崛起要顺利,要精彩,就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汲取别人的教训。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对南斯拉夫解体前后的实地观察是我难以忘怀的经历,值得与读者分享。

1986年7月,我以英文译员的身份随访问南斯拉夫。我们的专机一早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起飞,不到一小时,就抵达了贝尔格莱德上空,从飞机上往下俯瞰,说句老实话,我们惊讶了,下面是宽敞的高速公路和无数飞速行驶的轿车,还有点缀在青山绿野中的一栋栋橘红色房顶的小别墅,从经济窘困的罗马尼亚来到繁荣富裕的南斯拉夫,这个反差太大了。

中国当时的驻南斯拉夫大使谢黎是位资深的外交官,非常简明扼要地给我们介绍了南斯拉夫的情况,他说“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概括南斯拉夫”:一个国家、两种文字(俄文字母和拉丁字母)、三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马其顿语、斯洛文尼亚语)、四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耶稣教、伊斯兰教)、五个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克罗地亚、黑山、马其顿)、七个邻国(阿尔巴尼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

当时南斯拉夫的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8平方米,平均每8人就有一辆轿车,市场看上去很繁荣。但繁荣的背后已经隐藏了危机,如通货膨胀、政治权力过分下放等。当时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几乎只剩下了外交和国防的权限。铁托1980年5月4日去世后,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实行了国家元首集体轮流的做法,结果无法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6个共和国各自为政。

铁托生前的经济政策也有严重失误,他总想对各个共和国一碗水端平,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国内市场。塞尔维亚一位学者后来对我说,铁托的做法就是如果塞尔维亚要建一个钢铁厂,那么其他几个共和国也要建一个,结果在南斯拉夫境内建了一大批经济效益低下的“政治工厂”。

回想起来,当年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要搞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以及两个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这是极富远见的。所谓对内开放和国内市场,就是建成一个巨大的、统一的、高效的国内市场,以这个市场为后盾与国际市场对接,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实力和本钱,就有了国家统一的坚强经济基础和制度构架。中国现在虽然还存有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但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统一市场,这对中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最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回想起来,1986年的南斯拉夫已经非常开放。迎接外国领导人举行会谈的联邦大厦(1999年被北约导弹击中)一楼大厅,布置得像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了一些大幅的现代派绘画作品和抽象派的雕塑作品,效果很好。在巨大的空间内展示抽象艺术品,给人一种天马行空的视觉震撼,但整个氛围还是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南斯拉夫米库利奇举行欢迎宴会,一般不选在国宾馆或五星饭店,而是选在当地艺术家、诗人和小资最喜欢相聚的酒吧街,大概相当于上海的新天地和北京的什刹海,那时的中国还没有这么时尚的地方。

欢迎我们的宴会在一个名为“三顶草帽”的酒吧餐馆举行,双方都没有正式的发言,大家围着几个长长的木桌,喝南斯拉夫自己生产的葡萄酒,吃地道的贝尔格莱德风味牛排,还有一位留着小胡子的中年歌手和他的三人小乐队,边弹边唱,为我们助兴。歌手唱了许多爱国歌曲,其中一首叫《南斯拉夫颂》,坐在我边上的南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告诉我,1980年铁托逝世后的那些日子,无论你走到哪里,人们都唱这首歌,广播电台也不停地播放这首歌,“我们一定要团结,这是铁托生前的嘱托。”

小胡子歌手还为我们弹唱了一首他自编的歌,名字叫《欢迎远方来客》,歌词大意是:“贝尔格莱德的心脏跳动起来了,因为我们迎来了远方伟大国家的友好使者。在这动荡的世界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但来到这儿的都是好人。欢迎你们,这里有南斯拉夫人民的美好祝愿。有诗人说过,友谊和爱情开花的地方,就是贫穷和寂寞死亡的地方。”

塞文翻译是个中文说得很好的小伙子,把歌词译得恰到好处,像一篇美丽的 散文 ,把我们的晚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起立举杯共祝“中南友谊万古长青”。说句老实话,我们这代人,都有某种南斯拉夫情节,我们都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都知道南斯拉夫游击队抗击德寇英勇善战,都知道毛泽东主席说过,“铁托像铁一样硬。”同样,南斯拉夫老百姓也大都知道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知道毛泽东和邓小平。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

后来我们又启程去访问斯洛文尼亚,这是南斯拉夫最富裕的省份,紧邻奥地利,下榻在铁托生前居住过的官邸。

我问饭店的接待员,您是南斯拉夫什么地方的人,她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我是南斯拉夫人”。我一下子意识到这是南共长期 教育 的结果,大家都只说自己是南斯拉夫人。不说是哪个共和国的人。这和中国不一样,在中国,你可以说自己是湖南人、江西人,因为大家不言自明,都是中国人,但“南斯拉夫人”这个概念是需要培植的。

后来的反战证明:南共长期的政治教育敌不过民粹主义者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塞尔维亚驻日内瓦联合国机构大使沃克维奇曾对我说:“现在回想起来,铁托在世时,大家对南斯拉夫的认同还是很强的。如果铁托能够多活几年,也许我们就可以完成与欧共体的谈判,使整个南斯拉夫作为一个整体加入欧盟,这样后面的国家解体和战争,大概都可以避免了。当然,现在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南斯拉夫解体首先由经济危机引发,持续的通货膨胀,最高时曾达到2400%,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各种罢工事件不断。1988年开始,米库利奇政府已有点风雨飘摇。

接替米库利奇的是马尔科维奇,他对南斯拉夫的问题把握得比较到位,他曾说过,南斯拉夫过去政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市场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没有进行更为彻底的市场改革。二是整个南斯拉夫的经济变成了“契约”经济,不是那种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形成的“契约”,而是根据一些政治原则,通过行政手段达成“自治协议”。工人和管理阶层之间、共和国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企业之间都有各种协议。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一大片,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运作。这种联系不是有机的市场的,而是人为的、行政的,其离心力甚至大于向心力。

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拖

在西方推动的“民主化”浪潮冲击下,南斯拉夫整个知识界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话语,而这种话语的核心是一个天真的梦:只要采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南斯拉夫面临的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种激进的革命气氛迅速形成,南共联盟的地方党部也先后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话语,纷纷推出了一个比一个更为激进的政治改革方案。

斯洛文尼亚共盟于1989年3月首先提出了“结束一党制,实行多党制”,之后整个政治局势演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联邦政府和南共联盟的中央机构被完全架空。实际上,这不是一党制与多党制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在南斯拉夫特定的国情下,推动西方希望的政治变革一定会导致国家的解体和战争,但一般民众,甚至多数知识分子,当时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1990年7月,南联邦通过了《政治结社法》,正式实行多党制,一个人口只比上海多一些的南斯拉夫一下子出现了200多个政党,而赢得最多选票的都是高举民粹主义大旗的政党,他们的 口号 是“斯洛文尼亚属于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属于克罗地亚人”、“科索沃属于科索沃人”,口号越激烈、越极端,越能赢得选票。1991年,从斯洛文尼亚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共和共宣布独立,脱离联邦,南斯拉夫“内战”随即全面爆发。

第一个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的是德国。尽管多数欧共体成员还有疑虑,他们的疑虑不是因为他们赞成维持南斯拉夫的统一,而是认为从欧盟有关法律文件来看,宣布独立的克罗地亚在人权问题上,还没有能力保障当地少数民族(塞族)的权利,造成了20多万塞族人迁徙塞尔维亚的难民潮。但德国以欧盟应统一对外为由,游说欧共体成员承认这两个国家的独立。

联邦德国前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我后来问过塞尔维亚的一位资深外交官,怎么解释德国如此热衷于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独立。他认为,刚刚实现了统一的德国要重建其势力范围,斯洛文尼亚是其近邻,而克罗地亚在二次大战期间是德国的傀儡国不管这个观点是否站得住脚,但欧洲大国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原则、牺牲别国的利益,则是毫无疑问的。

我对德国一般有好感,因为德国对二次世界大战作了认真的反省,这与日本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但是在南斯拉夫解体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德国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即使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应该解体,也不应该用这种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方式来解体。但德国也好,整个西方也好,很少顾及别人利益。当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德国和西方的支持下获得独立后,南斯拉夫境内的战争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场接一场发生,最终导致了20多万人丧生,无数人致残,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创下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最大的人间悲剧。

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情结: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今天的中国就是一个放大了几十倍的东德。他们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中国人在自己的历史上经历过多少动乱,每次动乱又导致多少家破人亡。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如此珍惜自己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不愿意去相信现在是1949年以来中国最好的时候,更不愿意接受中国人走自己道路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当然,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南斯拉夫,他们这种愿望注定是要落空的,邓小平早在1982年就掷地有声地说过:“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20年后,我又踏上了旧地重游的征途。我是2006年7月从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里布坐长途车进入那个曾令我心动的贝尔格莱德。就在中国迅速发展的20年中,塞尔维亚却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灾难,特别是科索沃危机引来了北约的密集轰炸。我抵达的贝尔格莱德长途汽车站,仿佛是20年前中国的一个县级汽车站,人声鼎沸,尘土飞扬,卖票的地方人山人海,六七个人走过来拉我坐他们的计程车,还有要求换外币的。但出了车站贝尔格莱德还是那么一种大都市的气派,宽宽的街道,漂亮的欧式建筑,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咖啡馆,衣着得体的男男女女,只是商店的橱窗和摆设给人感觉已经大大落伍了,还有北约轰炸留下的残垣断壁。

我把行李放在旅馆,叫了辆计程车赶往那家令我难忘的“三顶草帽”酒吧餐馆,好像那个地方也保留了我青春的一部分,尽管那只不过是一场独特的晚宴。

我碰到了饭店的老板,一说起20年前的事,他说:“我知道,我知道,那是我父亲时候的事。”于是他进入里屋,从一个红色的大柜子里拿出了三本厚厚的贵宾签名册,帮我找到了当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和铁托的签字。指着铁托的笔迹,他感叹:“老头子来这里吃过好几次饭,他是我们最怀念的人。老头子死了以后,我们的国家就每况愈下。”

他说:“从整个70年代到80年代初,那是我们最好的日子。”他不无遗憾地说:“铁托是政治家。一人一票选不出铁托,却选出了米洛舍维奇,最后国家都垮在这些政客的手里了。”

他还愤愤不平地说:“你看,现在科索沃又要独立了。”我可以理解他的感情,只要想一想这20年塞尔维亚人所经历过的大灾大难。但他最后还是笑着对我说:“经历过战争的人都喜欢一句话:‘不管怎样,我还活着。’活着就应该感到幸福。”

他举起手里的杯子,和我一起把那苦涩的塞尔维亚啤酒干完了。

我那天还在旅馆里碰到一位刚从上海回来的塞尔维亚电器商人,他说:“你们上海日新月异,每半年出版一张新的上海地图。我们这里是每半年换本护照,先是南斯拉夫护照,后来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护照,现在大概又要变成塞尔维亚共和国护照了,因为黑山共和国几天前也宣布独立了。”他的感叹真是一语道出了中国与南斯拉夫两个国家在过去20年的不同命运和沧桑。

从贝尔格莱德坐车去波黑共和国,边界检查很严,波黑的警察把塞尔维亚人当贼看,我们车上有4个塞族人,警察把它们的证件看了又看,然后要他们下车,打开每一件行李。整整耗了我们1小时40分钟,那种种族仇恨显然尚未消退。边界哨所挂着波黑的国旗,也挂着欧盟的旗帜,可见欧盟的影响力,这里使用的也是欧元。车沿着山路不停地转,终于在黄昏时分,看到山下一大片城区,无数清真寺的高塔,我知道萨拉热窝到了。

我去萨拉热窝老城,老城一派古色古香,街道熙熙攘攘,人们似乎已经忘掉了战争的阴影。其实战争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给我当导游的波黑姑娘尼娜,一讲到她经历过的波黑战争,眼圈就红了起来,指着对面那个山头,“炮弹就从那个地方打过来,落在下面的那个小镇,我叔叔全家四人被当场炸死”。

萨拉热窝

战争留下的残壁断垣还历历在目。老城许多商店都出售用炮弹壳和子弹壳做的工艺品,我买了三个子弹壳,上面刻了三种不同的伊斯兰花纹图案,我问店主,这些图案是什么意思,他说:一个是和平,一个是幸福,一个是爱情。我突然想到世界上老百姓的祈求不就是这么三个愿望吗?但世界上总有人以各种名义要去剥夺人民的这种愿望,甚至不惜付诸武力。

波黑一位学者对我说:“千万不要相信人是理性的,铁托时期我们大家都相处得很好,但是后来政客一煽动,人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人就成了失去理性的动物,互相厮杀起来。昨天还是朋友,今天就是仇人。”我走进老城的一家画店,里面居然四分之一的画像都是铁托。我问店主人—一一个满脸皱纹的长者:“您还是非常尊重铁托?”他说:“那当然,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领袖,人民永远铭记他。”

在克罗地亚也可以看到战争留下的痕迹。战争还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尚未爆炸的地雷,至今仍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克罗地亚人仇恨米洛舍维奇,“我们打了6年仗,死伤人数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字,我们的生活水平,至今还没有恢复到南斯拉夫时期的水平。”克罗地亚朋友K君对我说。当地的报纸称已发现了138个大型坟地,埋的都是战争中被塞族人打死的克族人,但我无法核实。我们路过了萨格里布的大教堂,祷告者无数,教堂人满为患,K君对我说:“经历了战争,人人心里都有阴影,不少人都闷闷不乐,大家想从宗教中找到更多的安慰,但是尽管信教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自杀率还是世界领先。

”晚上,我与K君夫妇共进晚餐,他们说在前南斯拉夫所有的共和国,包括最早独立的斯洛文尼亚,声望最高的政治家依然是铁托。我问:“你们怀念铁托,主要怀念他什么?”K君说:“怀念那个时候的和平和懒散,怀念那个时候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带薪休假。铁托那个时候,除了上街游行会有麻烦,其他你什么都可以做。”

他夫人补充说:“还有铁托的个人魅力,现在的领导人无人可比,他是一个非常有自尊和个性的共产党领袖,他抽雪茄,住别墅,戴瑞士名表。”K君狡黠地一笑:“还有他和那些漂亮女演员的 故事 。”分手时,K君给了我他最新的名片,我注意到,上面的电子邮件地址用的是南斯拉夫域名。

在科索沃首府普利什蒂纳,我和科索沃电视台的总经理A君谈天,他自己在贝尔格莱德念的大学,“我当时最好的朋友都是塞尔维亚人,”他对我说,“但是后来米洛舍维奇搞大塞尔维亚主义,我和我夫人是阿族,我们就失业了。这种迫害甚至涉及了孩子,塞族孩子和阿族孩子天天打架,最后只好分开,上不同的学校,等于是种族隔离。”他还告诉我,自己一次与夫人去马其顿办事,返回科索沃的时候,守卫边境的塞族警察禁止他们入境,他们只能在边界宿营,整整等了三天三夜。在科索沃开车旅行,不时会看到一片一片的公墓,普利什蒂纳的山坡上还有漫山遍野的坟墓。“这场战争,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失去的亲人,所以恢复塞族和阿族的和谐已经不可能了。”他叹息地对我说。

我们一起散步到市中心,看到了穆斯林的清真寺、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教堂,A君说,你看,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和平相处。不远处还有一个纪念碑,由三根高高的柱子组成。他告诉我:“这是纪念铁托生前最后一次访问科索沃而矗立的,象征了阿族、塞族和其他民族的团结,当时,科索沃省是南斯拉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睦相处的模范省。”我认识不少塞族人,也认识不少阿族人,这两个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待人热情洋溢,和他们交朋友很容易。如果有个能够主持公道的好政府,这两个民族完全可以和睦相处,但是在民粹主义政客的煽动下,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模范之省很快就变成了民族仇恨与厮杀之地。

与塞尔维亚人讨论这个问题,他们都强调外部势力的干预导致了危机。塞尔维亚一位学者对我说:“科索沃当时的所谓的‘解放军’杀害了很多塞族人,在1998年以前,美国自己还把这个组织列为恐怖主义组织,但为了肢解南斯拉夫,美国改变了政策,向这个组织提供大量物质支持和人员培训。国际政治中有多少正义?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利益。”说这话时,他的语气很肯定。现在科索沃在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的支持下已经正式宣布了独立,但塞尔维亚、俄罗斯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尚不承认,这也意味着这场南斯拉夫分裂引发的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我碰到一位60多岁的作家,他说:“当年整个东欧都羡慕我们南斯拉夫,他们搞的是死板的计划经济,而我们这里美元可以随便兑换,房子可以自由买卖。”这位作家还见过铁托,“当时铁托已近80岁,但红光满面,身体看上去很硬朗。他喜欢爵士乐,喜欢富裕的生活,不过他也想办法使他的老百姓富裕起来。”

我们的话题转到了马其顿政治。他说,铁托有政治诚信,而今天政客最缺少的是政治诚信。“我们这里喜欢拿政客开玩笑,”他说,“我们最新的笑话是:我们的去布鲁塞尔要求加入欧盟。欧盟对他说,你们必须建立一个100%的民主体制。我们回答,没关系,我们已经建立了超过110%的民主体制。”他说马其顿今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马其顿人与阿尔巴尼亚人的关系,现在阿族人已占人口的三分之一,“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和科索沃合并呢。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则要解体了”。

前南斯拉夫地区就是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就问题没完。科索沃人担心“大塞尔维亚”,马其顿担心“大阿尔巴尼亚”,而在隔壁的希腊,人们担心的是“大马其顿”。

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是这样,关键的几步不能走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情况太多了,南斯拉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西方有不少人希望中国也会出现类似南斯拉夫这样的解体。但他们的这种愿望是不会实现的,因为维护中国国家的统一是13亿中国人的坚定意志。但是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我们还是要深入思考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的前车之鉴,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从而使我们的崛起更加顺利、更加精彩。

三、请问南斯拉夫解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1、西方自由民主风已经刮遍了华约组织所有国家。

2、南斯拉夫的国内地区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3、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南斯拉夫由6个共和国组成是联邦制,后来苏联解体,南斯拉夫为了摆脱苏联模式寻求出路,加盟共和国独立出去,在当时大政治环境下成为可能。于是,政治野心家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四、你想知道南斯拉夫吗?造成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说到历史上南斯拉夫解体,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国家本来是由八个联邦单位构成的。但是因为当是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影响很大。以至于最后南斯拉夫直接解体。那么造成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兴衰历程】

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前景良好。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干部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创建起南斯拉夫联邦政府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家名字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从名称能够看得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十分正宗的社会主义国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南斯拉夫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大力推广南斯拉夫经济发展,此环节的南斯拉夫尽管达不上欧洲国家的生产制造水准可是超出了那时候很多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准,这期内也是南斯拉夫最全盛时期。而且这一阶段南斯拉夫抵挡了前苏联蛮不讲理的侵害,而且在前苏联的挤压下果断自立自强出去,产生一个全新升级的“南国”面貌,那时候南斯拉夫的老百姓生活满意率十分高,乃至感觉这时的“南国”方式是最恰当的,她们对之后的幸福快乐生活满怀信心。

2、组织“不结盟运动”,成为影响较大的一件事情。在20世纪五十年代,南斯拉夫开始寻求外交上的突破而与亚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国家有所接触,先是印度及缅甸,之后拓展到埃及跟印尼,195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且在美苏争霸期间组织了“不结盟运动”,当时许多国家都加入这个组织中来,意在不支持美苏任何一方,保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正是南斯拉夫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也是影响世界最大的一件事,因为当时美苏争霸,南斯拉夫能够号召联合国近半的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中来,并且至今为止,此组织都还存在,并且成员国数量达118个,覆盖世界人口达55%之多,可谓南斯拉夫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件事。

3、内部矛盾未妥善解决,各地独立运动不断。虽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功建立,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南斯拉夫国内的矛盾并未解决,铁托为应情势修改宪法,增加了各共和国的自主权,然而此举不仅未解决独立运动的问题,中央权力的下放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后南国的解体,地方自治或者独立的呼声开始响起。

4、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动荡。1980年5月4号,铁托去世,并且铁托去世后的整个80年代,南斯拉夫都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国内失业率暴增以及外债高筑的威胁,彻底引起了社会与政治动荡。

5、中央权力四散,地方权力过大。而南斯拉夫因为先前过度分配了地方权力,使得中央政府变得缺乏决策力,人们倾向分离主义,争取各自加盟国的权益而不再信任中央的宏观经济计划,使得南斯拉夫经济一再恶性循环。各民族的领导人也纷纷打出分裂国家、进行激烈改革的旗号,以煽动群众将现有的不满转为对自己的支持。加上80年代末东欧民主化革命的兴起,彻底冲击了南斯拉夫现有政权,南斯拉夫民众对南共彻底失去信心,纷纷强烈要求独立自治。

6、国内各地纷纷宣告独立,中央彻底无法管辖。1990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亚率先发起公投,并且获得国际认可,此间克罗地亚等自治省纷纷要求独立,国内瞬间爆发一系列暴乱,在内战频起的阶段,南斯拉夫中央彻底无力管辖,到了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彻底独立,1991年11月马其顿共和国公投独立,波黑境内经过三年战争,到1995年,波黑维持独立,由塞族共和国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两个政治实体所组成,2003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自此当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彻底分裂解体。

     回顾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兴衰,不禁感叹,一个国家的内部民族和谐多么重要,反观现在的美国,它能非常不错的处理好国内多民族的协调,使得美国蒸蒸日上,并且成为超级大国不至分裂。可见,国家内部的团结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源。

五、南联盟为什么会解散?北约为什么会轰炸南联盟?

南联盟科索沃地区要求独立,遭到南联盟反对,双方爆发冲突,北约以保护人权为由,轰炸南联盟。

南联盟解散的原因:

1、南斯拉夫的国情向来复杂,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由于没有主体民族,导致南联盟凝聚力不足,一旦国家动荡,很容易走向分裂。

2、南联盟领导人铁托逝世后,失去了强大领袖的南斯拉夫逐渐走下坡路。而后任领导人能力不够,无法妥善处理好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问题,联盟内各个共和国独立倾向日益凸显。

3、20世纪90年代因南联盟内部的科索沃地区独立问题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预下爆发科索沃战争,最终1992年南联盟解散。

4、各民族矛盾很深,二战时期,阿族投靠纳粹,对兄弟民族搞种族屠杀,二战结束后,又受到兄弟民族报复。在铁托的领导下,民族矛盾又没有化解,只是被搁置了而已。后继领导人能力不足,民族矛盾开始被一些野心家利用,发展起来!

5.各地区发展不均衡,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内陆山区贫困,导致沿海地区不断在财政上补贴贫困地区。科索沃独立矛盾加剧的时候,沿海地区决定抛弃穷兄弟,甩包袱。

战争爆发原因为: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法国进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双方都对方案内容不满,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谈判陷入僵局。

1999年3月15日,阿尔巴尼亚族代表与塞尔维亚方面最终谈判破裂。1999年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1999年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轰炸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爆发。

扩展资料: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事件

1998年,在南联盟南部的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同塞尔维亚警察之间的暴力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升级。阿尔巴尼亚族是科索沃地区的主要民族,长期以来寻求让科索沃从南联盟独立。这场冲突本是南联盟国内的民族矛盾,但却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描绘成了一场人权危机,并以此为借口,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南联盟的空袭。战争期间,北约向990个目标发射2300枚导弹、投掷14000枚包括贫铀弹和集束炸弹在内的炸弹。  超过2000名平民丧生,其中包括88名儿童,数千人受伤。超过2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撤离科索沃。

参考资料: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事件-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