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笠怎么读
【拼音】[ ruò lì ]
【解释】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五回:“ 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示例】那个戴着箬笠在雨中捕鱼的人是我叔叔。
扩展资料:
箬笠的相关词: 箬竹、箬叶、箬帽、笠帽、笠翁
1、箬帽
【拼音】[ ruò mào ]
【解释】箬竹的篾或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雨和遮阳光
【出处】现代 许杰 《寿平》二:“可是, 寿平 呢,他却真的脱下长褂子,赤脚,戴箬帽,每日在乡下走五六十里、七八十里路。”
2、笠翁
【拼音】[ lì wēng ]
【解释】披蓑戴笠的老翁。蓑:本义:雨具名。即蓑衣。笠: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出处】唐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青箬笠绿蓑衣注音
青箬笠,绿蓑衣,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扩展资料: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