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阻石拦大江毕竟向东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的出处

出自:李燕杰的演讲稿附《李燕杰常用哲理警言摘录》。和《菜根谭》没关系

1、原文:

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

远望方觉风波小,凌空乃知海波平。    

2、译文

无论山的阻挡,石头的拦截,大江都会向东流去。无论雪的冰冻,还是霜的寒冷,梅花依然傲然开放。意志坚定、坚持不懈。

扩展资料

李燕杰的演讲主题

解放时,李燕杰在北大露天广场看过郭沫若的演讲,这给他的印象很深。他自己的第一次公开演讲是1977年1月25日。

当时他是北京师范学院讲师,北京市运输局请他做一个批判江青的报告,他创造性地从“江青女士为什么喜欢《红与黑》、《简爱》、《飘》、《基督山恩仇记》、《红字》这五本书”出发,进行了演讲,引发一时轰动,并由此——按他自己的话说——走出象牙塔外,奔向十字街头。

1980年3月25日,新华社的一篇通讯在探讨政治性很强的大道理,怎样才能让青年学生乐于接受时总结了李燕杰的经验:在讲理论时,有点哲理;在授知识时,有点新意;在语言表达上,有点趣味。

李燕杰的报告老受欢迎,不出大错,是因为抓住了这三条:坚持原则不僵化、坚持改革与开放绝不搞自由化、宣传教育绝不简单化。李善于把握时代特征。媒体报道,他每隔几年就提出一个新的演讲专题。

譬如1976至1980年“粉碎旧的枷锁”;1990至1992年“迎接新时代的挑战”;1992至1995年“投身改革大潮”……2007年10月25日,李燕杰在北大百年大讲堂完成了自己的第4078场演讲,同时度过了自己的78岁生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燕杰

二、风欺雪压的意思是?

楼上是抄的课本参考书 要自己的见解。我来说:这是一种一种很好的比喻拟人写作手法,把风和雪比喻成外界压力及磨难,梅花不畏这些磨难,这同时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气节精神,同时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宏扬这种正气。

三、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出自《梅花魂》,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作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因此她也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做人就要像梅花那样。

愿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