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黛玉进贾府中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1、注意此课与人物出场时的不同视角王熙凤是从林黛玉的眼睛去看的。因为她是初来乍到,而且王的表现引人注意。而林是通过贾宝玉的眼睛来写的,贾则是通过林的眼睛来写。为什么写林不在一出场时,比如说通过贾母或王夫人、王熙凤的眼睛来写呢?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在别人眼中,林只是来到姥姥家投靠的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和别的女孩子如迎春探春没有什么分别。而在贾宝玉看来,却是新到的家中的天仙般的妹妹,而且二人一见钟情,这就为下文写二人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从林的视角来写贾宝玉的出场作用相同。
2、描写人物肖像时方法的不同。典型的当属王熙凤和林黛玉。写王侧重写妆束,极力铺陈其豪华奢侈,而对容貌却几句带过,突出其珠翠满身,珠光宝气,耀人眼目。是一富贵之人。而写林却只写容貌,只字不提妆束。状其病态之美,在宝玉看来,尤]觉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宝玉看重的也并不是人的外在装束,而是气质。
3、关于王熙凤的写法
运用多种方法,语言,举止,肖像,以及借黛玉的心理和贾母的调笑的侧面描写。主要是两处转变,一是语言的转变,一是表情的迅速变化,一切唯贾母是瞻。向林连发几问,却未见林回答。可见其并不在意林是否回答,而只在表示自己的关切之情,以在人前炫耀。
从第6段可见其在府中的地位,精细干练。王夫人称:“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我妹妹去裁衣裳的,”可见王夫人似乎是刚刚想起的,无间意提到的,而王熙凤的回答则见出其料事在先,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写出对熙凤的放心满意。
4、此一回《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一一登场,为什么要详写王熙凤,而对另外一些重要人物如贾母,王夫人却一笔带过呢?
王熙凤是掌管贾府内上下一切事务的人,贾府的兴衰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体现在她身上。此时,浑身珠光宝气不正是贾府鼎盛时期的写照和缩影吗?
5、王熙凤和林黛玉同为容貌出众之人,而且其美貌却不相同。中国古人常以鲜花来喻美人,二人可以何花作喻呢?
艳丽逼人、香气浓郁、俗艳夺目的月季、牡丹
清新淡雅、不染尘气的荷花、兰花。杜甫有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总的来说
即埋为林贾二人的爱情埋了伏笔
也描写出各个人物的性格
二、如何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1、作者通过丫鬟的随性活泼,暗示了贾宝玉与下人之间的相处非常友好,是一个十分和善之人,其中描写丫鬟的一个“笑”字就与王熙凤出场时的恭敬严肃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衬托了贾宝玉的古道热肠。
2、此外,作者还通过《西江月》二词来对贾宝玉进行侧面烘托。这两首词看似是贬低,实质是赞扬,将赞扬寄寓于贬低之内,同时,全文两次对贾宝玉的侧面烘托都展露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3、宝玉的两次出场作者都给予了非常细致的描写,从“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可以看出宝玉非常清秀,而“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一词又赋予了宝玉英俊多情。在黛玉看来,宝玉不仅不是一个惫懒、懵懂之人,反而看起来非常的“眼熟”,洋溢着热情,同时也暗示着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知音。
4、宝玉”象征着天命,而贾宝玉却将玉狠狠地摔了出去,正是他对天命反抗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宝玉任达不拘的性格。
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三、在林黛玉进贾府中 贾宝玉性格特点 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宝玉出场以前,作品首先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和他在贾府的地位。贾府内外有许多人都对宝玉持贬斥的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过,她这个“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的惟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他在贾府便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了。
然而,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却反映了林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了亲切感。
后人的二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其实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四、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的形象特点
“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