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姚晨主演的《找到你》中,有哪些精彩看点?

《找到你》算是国庆档最好的电影,完成度最高,也最“有话可讲”说这部电影的可切入的点很多,比如双女主的演技、国庆档唯一一部把目光放在女人身上的电影、展示了一个残酷的当代中国女性生存现状等。

但我今天想说一个阶层问题。这里借用一下郝景芳在《北京折叠》里的观点,在她的那部小说里,阶层与阶层之间互不联系,这个不联系不仅体现在空间上,甚至体现在时间上。但现实社会里呢?

1,阶层是互通的

《找到你》里面的姚晨那个角色李捷是中产阶级精英女性,漂亮、聪明,想离婚就离婚,离婚还要自己据理力争地去挣孩子的抚养权——俨然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形象。她的保姆孙芳呢?结婚当天就被老公打,这就注定了她往后的婚姻是伴随着家暴而生的。而后她怀孕了,她甚至想,“孩子生下来就好了,就不会被打了,日子就好过了。”然后孩子生下来了,是一个需要大量金钱来维系生命的先天疾病患儿,她老公直接选择放弃。她想救女儿,就去当小姐,找混混要钱、借钱。这样两个人,本该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可李捷需要保姆,孙芳能做保姆,这就把两个人给联系上了。

所以现实里根本不可能完全“北京折叠”,阶层之间不互动很大原因在于经济地位的悬殊。但很多情况下它又是互动的。比如电影里李捷和孙芳的情况是通过雇佣关系互动,电影里李捷老公和孙芳是通过医患关系。这些关系都还是中产遇到底层。比如你今天去一个演唱会,就是上层、中产、底层都会聚集的场所,这种场合或场所又并不少。

2,阶层之间互相不理解

在阶层是不隔绝的情况下,阶层之间实际上又是互相不理解的。电影里有一幕,李捷和孙芳去海边玩,在车上孙芳疑惑李捷离婚的原因,问,“他打你吗?”李捷说,“那倒不至于。”

接着孙芳问她那为什么要离婚?李捷并无正面回答。孙芳的眼里闪过一丝局促和黯淡。

她有多卑微,对孙芳来讲,她对婚姻的理解是年纪到了就得结婚、身边的人结婚了自己就得结婚、男人只要不家暴就是好男人、就没必要离婚。她不可能理解李捷对爱情和婚姻的个人诉求,甚至爱情和婚姻对李捷来说不是必须的,是人生的调剂品。孙芳没有再继续追问,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但她不是不知道雇佣关系之间分寸的人。二来,她对这种交谈无能为力,这是一种尴尬。这种情绪绝对不是一种艳羡,不是对比出来自己可怜,是她可能将这种情绪导向于李捷也挺可怜的。因为她眼里李捷也是一个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并且是李捷自己把自己的婚姻给作没了。而对她来说,婚姻不幸福的女人怎么可能是完整的女人?

这一刻在观者看来是疼痛的,但孙芳不是,她是麻木的。她的可悲,亦来自于她无法理解一个女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所以她理解不了李捷。

同样地,李捷也不可能理解孙芳。电影出来时有一种声音说,是孙芳自己导致自己的悲剧。是不是这样?是。如果孙芳没有李捷的孩子在手,第一,李捷并不想要了解孙芳,第二,即使她知道了孙芳的整个故事,对她而言她也只会觉得孙芳活该,因为她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做这种选择,即使她也在那种处境。

孙芳之悲,她使自己走到了那一步,只是因为经济地位吗?不是,是选择。她被责备,因为她每一步都在做错误的选择。但又是什么造成人与人之间选择的不同?

有一个理论叫“知沟定理”。说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仅有经济的差距,由着经济差又会造成信息差、思想差。

所以,孙芳与李捷之间,更不可融合的是观念之差、思想之差。

这里说她们二者互相不理解,其实又不算,孙芳没有理解李捷的能力,但李捷是有的,她只是没有理解孙芳的意愿。这也是阶层之差的一种体现,上层并不是没有对底层的共情能力,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情绪,是一种傲慢和优越感的表现。

3,阶层互害

由于不理解,底层是很容易用极端的方法去报复的。电影里的孙芳带走李捷的女儿,只是因为在医院看到了李捷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而此时她面对的却是因为无力负担医药费,病重的女儿要被“送”出医院的情况。要不是孙芳尚有善心,或她从李捷女儿身上又找回了做妈妈的感觉,李捷女儿本来的归宿应该是会被卖掉,甚至更残忍。若真这么发展,李捷何其无辜?她错了什么?努力让自己更幸福什么时候变成一种原罪了吗?因为更幸福所以要被仇视?

网友也是这么想的。

不想去关注犯罪者的犯罪动机,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声音。

电影里的李捷是无辜的。但现实里不得不说底层的生存空间是被压缩的。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底层用暴力伤人,但阶层是互害的,上层通过权力和资源和傲慢的态度对底层造成的伤害,比起暴力伤人更具隐蔽性,但不能说不更具伤害性。

有一句话说的很浪漫,它说,“一个人的到来是声势浩大的,ta来到你的身边,是带着ta的过去而来”。犯罪者亦是。除了天生的反社会人格,一个人的犯罪一定跟其生存环境相关。而多数的暴力犯罪者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皆生活于底层,自己从未被尊重过。

人和动物之间很大的区别就是,人具有尊严。当一个人被生存环境剥夺掉了自尊,ta和动物之间的界限便开始模糊。而动物的本能是什么?杀戮、掠夺、达尔文法则。

而网上对底层犯罪分子的“何不食肉糜”,多是一种强行优越。先说一下阶层的分类,分上、中、下三类在我们国内是不够具体的,我这里将它分为上层、中产、小康和底层。而网上绝大部分人其实最多在一个小康水平,这个群体和底层的交集是最大和最模糊的。二者的消费场所甚至都是一样的,这两个群体可以说无限重合。底层的暴力,最直接和最大的作用力就是在小康身上。

所以你说你不去追究一个罪犯为何犯罪,从情感上你可以拒绝原谅,但你说你不想知道,你去抵触深挖的媒体,你就是蠢。一个金字塔,底部都腐烂了,上面怎么不摇摇欲坠?

综上,现实世界哪有那么“北京折叠”,在社会问题面前,没有一个人能高高挂起。

二、你若护我周全,我又何必披荆斩棘——《找到你》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观看了《找到你》这部由姚晨和马伊琍主演的电影。

有关孩子,有关母爱,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属于有孩子的女性的电影。

整部电影到了后半部分,我哭得稀里哗啦,结束后心中有温暖,却也有悲凉。

电影的开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扮演律师李捷的姚晨在打一场离婚官司,她辩护的是事业有成的王总,而另一方是为了家庭孩子放弃事业的全职太太朱敏。李捷用女方精神不稳定的证明,令朱敏当场情绪失控,让她的辩护人得到了孩子的抚养权。

事后当朱敏找到她,问她:“同样作为一个女性,你怎么说得出那些话?” 她说:“因为我的工作就是辩护我的当事人。法律不会保护强者,也不会同情弱者。作为女性,我要工作也要照顾家庭,就是为了让自己不会陷入像你一样的被动。” 

这话看似残酷,却是说出了很多现代职场女性的心里话。我们无法保证另一个人怎么样,婚姻怎么样,我们更希望把一切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就有像李捷老公那样的人说:“你觉得你还像个女人吗?” 

其实怎么样像是一个女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与标准。即使连剧中同为女性的孙芳(马伊琍扮演)也认为李捷这样的职场女性,不配当一个妈妈。

可是我分明看出了李捷对孩子的爱,从平时跟孩子分别的亲吻,到发现孩子不见后的种种表现,这三个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那是一种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爱。

电影片尾的话道出了太多女性的心声:“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这不算一份职业。。。。。。”

这话太熟悉了,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挣扎,尤其在每一个人生的转折口。即使如此,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从不需要管那个“有人”怎么说。

我常宽慰职场妈妈:“那些说职业女性不顾家庭,不是好妈妈的人,她是会在你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你钱生活吗?会帮助你去活出自己的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吗?会在婚姻出现万一的时候,给你实质的支持,让你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做自己想要的选择吗?”

我也同样会说给全职妈妈听:“那些说你不去工作,不该为孩子放弃事业的人,是会帮你亲自带孩子吗?还是会给你钱去雇一个可靠的阿姨帮你带孩子吗?”

那些人都不会,那又何须管他们怎么说。

我们做的每个选择,如果是我们认为最适合自己当下的选择,那就足够。也许,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可是别人更不可能比我们了解自己的情况,了解我们想要什么。最后的最后,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一点一点去寻找,如电影所表达的,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在寻找自己。

电影中说,想要通过生孩子来完整自己是自私的,我们只是在承担那个后果。我们说爱孩子,而孩子才是那个最需要被我们感谢的人。孩子让我们体验到不顾一切的爱,那种最单纯的情感。

观影中,我随着姚晨扮演的律师李捷寻找女儿的崩溃情绪起伏,难以想象一个妈妈在得知女儿不见后的情景。我觉得那一刻,事业、金钱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女儿健康平安回来就好。余生,辛苦、贫穷都不是问题,只要跟孩子在一起。而我也同样触动于职场妈妈的辛苦,为了做好工作,甚至免不了喝酒应酬,应付性骚扰。职场上是不亚于男性的斗士,回家秒变温柔的妈妈与妻子。时代对女性的要求高,其实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了。

最打动我的还是马伊琍扮演的保姆孙芳,我被她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孩子治疗的韧性所深深打动。不管她做风月场所的小姐,还是李捷家的保姆,她努力靠自己去赚钱、没办法借高利贷给孩子治病。可是她面对一个无数次家暴和赌博成性,置她和生病女儿于不顾的“渣男”,却没有勇气选择离开,甚至在前夫向她要钱的时候还是给了。这是她本身的环境所导致的。当她失去自己誓死保护的孩子,需要还清高利贷,才绑架李捷的孩子,打算卖掉还钱。这是她艰难痛苦、走投无路下的选择。当她最终把李捷的女儿归还的时候,她也选择跳入了大海。我伤心难过,却也感叹着可怜可悲。

那位做了全职太太的朱敏,因为那一场官司失去女儿抚养权,而选择自杀毁了容。在我看来也是懦弱了。不禁让我怀疑,是多年离开职场的生活,让她变得胆小了吗?作为高学历的朱敏,相比孙芳是有足够能力去重新打拼,也许她还可以重新获得女儿的抚养权。

电影的最后给了观众一个温馨满意的交代:李捷在法庭上跳出律师的单一角色,站在一个女性、一个妈妈的角色上为朱敏辩护,希望法院把孩子抚养权转给朱敏。朱敏掩面哭泣。

当我再回顾这三位女性,孙芳代表着底层女性的生活,她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获得一些快钱,却缺乏独立的精神,才会导致如此悲惨的结局。李捷跟朱敏则同是高学历的女性,一个嫁给医生,生完孩子后继续工作,一个嫁给某总后做全职太太。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了不同的境遇。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三个女性的老公很有代表性,保姆孙芳的乡村老公家暴、赌博,全职太太朱敏的某总老公拈花惹草,律师李捷的医生老公妈宝男一枚,连离婚争夺抚养权都是因为自己妈妈离不开孙女。这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被吐槽最多的老公人设,所以我说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

        我还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是现在女人们太辛苦,太难了,而男人们若有事业,也多付出在事业,甚至没事业没钱的,还跟女人要钱。而像李捷老公这样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都还是老婆主要在推进,而自己就像一个配角般,还会发下脾气,差点搞不定自己的妈。这样的男人恐怕现实之中也不在少数。其实说现在女性太要强,我觉得一半是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也不排除另一半是被逼的成分。就像电影中的三个女性,我相信他们多多少少都有被现世推着往前走。

        感叹:当有些男人不再能够担得起呵护女人、疼爱女人的责任,又何苦要求女人温柔得仿佛弱不禁风,指责女人活得不像女人?你若护我周全,我又何必披荆斩棘?

        说到底,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的生活。这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又想起电影片头的官司面对李捷对于自己精神不稳定的证明,朱敏情绪失控地喊起来,是因为她怀孕时老公在外面胡搞。

        是啊,谁能保证曾经信誓旦旦说爱你的人,会呵护你一辈子,爱你一辈子呢?如果说这是不信任、不安全感,不如说这是看清了人性和现实。这个时代太浮躁,而诱惑太多,金钱、成功、美女都可能是诱惑。能白头到老最好,万一不能,我们至少还有选择的权利,让自己不委屈、不将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