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克兰居民月平均工资水平如何?当地收入较高的行业有哪些?

乌克兰居民月平均工资水平为2633格里夫纳,当地收入较高的行业有金融业、飞机制造业以及冶金、开采等行业。

乌克兰位于欧洲的东部,紧邻着俄罗斯,这里有着肥沃的土壤,粮食产量丰富,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被称为欧洲粮仓,乌克兰继承了苏联解体后一大部分重工业基础,所以乌克兰的重工业也很发达,但是乌克兰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当地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只有2633格里夫纳,格里夫纳是乌克兰的货币单位,换算成人民币就是630多元,这个水平可以说是比较低了,所以乌克兰很多民众都去西欧等地区淘金,还有很多乌克兰美女到中国来当模特赚取外汇,但是乌克兰也不是所有人的工资收入都比较低,在某些行业的工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下面就来列举一下:

一、金融业

在乌克兰金融业的收入水平是远远高于当地居民平均工资收入的,这也不难理解,毕竟金融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高收入行业,虽然乌克兰的金融业并不发达,但是收入依然高于平均水平。

二、飞机制造业

乌克兰的飞机制造业收入高要得益于继承了苏联的飞机制造水平,乌克兰全国有40多家飞机制造厂还有很多飞机研究院,在这些行业工作的人都属于高收入群体。

三、冶金、开采行业

乌克兰的重工业很发达,这依赖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重工业基础以及乌克兰本身丰富的矿产储备,所有的这些使得乌克兰的冶金、开采行业非常发达,相应的这些行业的待遇水平也要高于别的行业。

你知道乌克兰居民月平均工资水平如何?当地收入较高的行业有哪些? 欢迎留言讨论。

二、连俄罗斯都依赖的乌克兰军工实力到底有多强悍

乌克兰内战正酣,乌克兰正规军似乎很难解决东乌武装,最近的战况更是表明乌克兰当局在应对内部战事上显得相当吃力,人们不禁怀疑乌克兰政府武装力量的实力究竟如何。然而事实上,乌克兰是一个军工技术大国,在世界军工出口领域也是不可忽视的角色。

从面积上来说,乌克兰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欧洲面积的第二大国家,同时拥有着超过4500万的庞大人口。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它不仅拥有占全世界“黑土带”总面积40%的大片肥沃土地,还蕴藏着70余种矿藏资源。

除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乌克兰还有可媲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实力。乌克兰是苏联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乌克兰工业中最显赫的是军工企业。乌克兰独立初期从苏联继承的军工业,已经不能用强大来形容,而是“极其强大”。军事工业企业多达3594  家, 职工300万人, 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企业就有700家,  职工140多万,生产门类涵盖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而且其大部分产品性能还居于世界前列甚至是顶尖水平。

以南方机械制造厂为代表的乌克兰航天工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参与领导了苏联第一枚制导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和第一个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并在后来为苏联设计制造了半数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数种型号的运载火箭。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三分之一的航天工业,从业人数一度高达20万人。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的南方机械制造厂是乌航天工业最大的生产企业。该企业研制生产的SS-18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导弹,可携带10个55万吨分导式核弹头以及40多个诱饵,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难怪它在冷战时期一问世,北约就将其称作“撒旦”(恶魔)。直到现在,乌克兰仍以其高性能的“天顶”、“第聂伯”、“旋风”三类系列运载火箭而跻身航天大国行列。

苏联解体后,  由于失去了原来源源不断的资金、稳定的产品订货、集中统一的供给和管理以及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的知识和经验等原因,乌克兰的航天工业一度陷入困境,  生产数量大大削减。为重振乌克兰航天工业,  国家宇航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所有航天工业企业联合起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企业实行改革和重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乌航天工业迅速下滑的趋势。然而由于国际航空发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市场依旧不乐观。

乌克兰的航空工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它拥有飞机机体、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飞机修理等40多家企业,其中有不少企业, 如安东诺夫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哈尔科夫航空公司、基辅航空厂等, 都是生产技术和设备先进、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世界知名企业。

在航空领域,通过安-124和安-225的建造,乌克兰是除了美国以外第二个独立掌握超大型航空器制造的国家。安东诺夫公司的安-124以及安-225这种超大型运输机的出现,表明乌克兰在超大型飞机设计、大型航空构件加工、先进航空材料制造等方面具有独步世界的能力。例如安-225飞机是一种起飞重量接近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其翼展超过空客的A-380飞机,如果改成客机的话,可以搭载1500名至2000名乘客。在2001年,安-225飞机在一次飞行中创造了124项世界纪录。在电影《2012》中,影片中的安-500大型运输机就是以安-225为蓝本虚构的,而且乌克兰的大型运输机价格低廉,例如安-124比美国的C-17大,但价格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现在乌克兰凭借超大型运输机的优势,在特种大型物品的航空运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2001年,美国从海南陵水机场将迫降的EP-3侦察机运走,使用的就是安-124运输机。有专家曾预测,超大型运输机未来将有200架的需求,而目前只有20来架,因此未来市场比较乐观。此外乌克兰还计划利用安-124等大型运输机挤进航天发射市场,也就是用大型运输机在空中发射火箭。

乌克兰的超大飞机发展离不开其强大的发动机制造工业。安-124和安-225上使用推力达23吨的D-18T涡扇发动机就是由乌克兰头号发动机生产单位——马达西奇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此外,马达西奇公司还生产各种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被用于米-17、卡-27等多型主力军用直升机。米-26T直升机使用马达西奇公司的D-136发动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涡轮轴发动机。马达西奇公司的固定翼飞机发动机和直升机发动机已应用到100 多个国家的飞机和直升机上。由于马达西奇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涡轴发动机上的巨大影响力,被誉为来自乌克兰的“动力沙皇”。

乌克兰的舰艇制造工业曾经是苏联军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0%的造船厂集中在乌克兰15个城市中,担负了苏联25%的军舰生产任务,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在乌克兰的船厂完成,高峰期间有多达15万的技术工人在船厂工作。其中位于黑海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建造航母的造船厂,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以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均在此建造。该船厂鼎盛时期,6万吨的常规航母刚下水,8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就已经开始建造,这是除了美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想的事!

乌克兰曾是苏联主要的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与生产基地之一。至1991  年,其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能力占整个苏联的30%,乌克兰装甲战车工业已经成为苏联机器制造业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乌克兰的莫洛佐夫设计局就向苏联高层展示了更先进的T-64  坦克。先进的复合装甲、自动装弹机、大口径滑膛炮及二冲程大功率柴油机等,都开创了主战坦克的先河。西方迟至20 世纪80年代才拥有类似“豹”2  这样可以抗衡T -64 的主战坦克,而此时,T-64已生产了1万多辆。

但随着许多东欧国家武器需求转向西方,乌克兰装甲战车工业“吃老本”的日子都难以为继。进入21  世纪以来,乌克兰各大装甲战车生产与设计单位都力图用新观念开发新装备,参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武器市场。其代表作就是T-84“堡垒”主战坦克。该型坦克引入了多项改进措施,使用了多种乌克兰国内军工技术,包括乌克兰国家技术中心局的主动防护系统、乌克兰国营火炮设计局的KBA-3型125毫米滑膛炮、“射线”特种设计局的炮射导弹等新装备,提高坦克的总体生存力及火力性能,并实现了出口巴基斯坦320辆、孟加拉国200辆的销售业绩。

军事工业强大与否,设计很重要,但是否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工艺更重要。乌克兰真正强大的是以巴顿焊接研究所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

对于各国焊接专业人士来说,巴顿焊接研究所无疑是一座高山仰止的圣殿。这座成立近80年的研究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焊接专业研究机构,而且巴顿焊接研究所很大程度上直接就是为航空航天来服务的。例如该所的厚板电子束焊接技术,就被空客采用来焊接A-380的翼板,焊接厚度可达15厘米;再比如其先进的铝合金对接焊工艺,直接应用于导弹或者火箭壳体的焊接,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接则应用在火箭燃料贮箱焊接。而早在1964年,巴顿焊接研究所就开始了太空焊接以及喷涂技术的探索。1984年,苏联宇航员在礼炮号飞船外,用巴顿研究所的设备实现了太空电子束焊接。即便是美国,也要引进巴顿研究所的太空焊接设备应用于国际空间站。

现今乌克兰国内战火四起,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乌克兰无力解决东乌的问题,原因就是克兰先进的军事工业,并没有给独立后的新国家带来益处,反而陷入重重的危机。因为乌克兰的军事工业是和那些苏联的前加盟共和国产业链紧密相连,人为地切断这种联系之后,设计生产都成了重大问题,同时其他大国的挤压,也极大限制了乌克兰军事工业的发展空间。首先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在航空、航天、装甲车辆等领域的同质竞争极为严重。其次乌克兰由于生产标准、体系等原因,很难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第三就是中国、韩国、土耳其等国军工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军工市场对乌克兰形成了巨大冲击。

这些军工企业尝试企业改制和军转民更是举步维艰。军转民首先就要从体制机制上适应市场的变化。但军工企业这种重工业的改制重组调整周期长、成本高、损失大,需要坚强有力的政府领导。然而贪污腐化、持续震荡的乌克兰政府显然难以完成这一使命。大量的乌克兰军工专家和人才不得不前往国外谋求出路,这就更加剧了乌本国工业技术人才的流失。

三、乌克兰航空工业的现状

十年来,乌克兰的航空业极度萎缩。在航运量上乌克兰不但不如俄罗斯,甚至已经落在罗马尼亚、白俄罗斯的后面。1990年客运量还有1500万人次,1998年至2001年降到100万,按旅客-公里数计算,同期从161亿降到17亿。货运量也减少了一半。到2002年才开始有所复苏。十年来航空工业总产值只有16亿美元,年出口额1.8亿美元,投资额也少得可怜。

近年来,乌克兰的航空工业有相当大的恢复性增长。2001年产值比2000年增长45.4%,销售额增长了29%。2003年全行业实现产值26.12亿格里夫尼亚(1美元约合5.3格里夫尼亚),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销售额约20.7亿格里夫尼亚,同比增长3%。今年(2005)上半年实现产值12.35亿格里夫尼亚,比去年同期增长14.5%,预计今年全年的产值和销售额都将比去年大幅增加;包括上述12个厂家在内的整个航空工业,2003年产值为26.1亿格里夫尼亚(约5亿美元);12家主要企业2003年人均产值约8000美元,人均销售额约2000美元,为世界20家最大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之一的美国波音公司2001年的0.002%;

“马达西奇”有限股份公司、国有ФЭД机器制造厂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部件厂股份有限公司三个主要航空设备出口厂家,2003年出口总额为1.8亿美元,占其销售总额的50.4%,其中九成以上出自“马达西奇”。

乌克兰的航空工业一直在美、欧、俄三方夹缝中奋斗求生存,至今仍然远未摆脱困境。

美国政府给出口的公司提供多达40亿美元的优惠。欧盟的“空中客车”等计划也都是在吸引国家资本参与的基础上制定的。为了实施A400M型飞机研制计划,欧盟国家要先缴纳一定份额款,然后才能谈订购该飞机的问题。2001年12月18日,拟购买飞机的欧盟国家签署了总额180亿欧元的合同。俄罗斯也采取种种措施支持本国的航空工业。而乌克兰的航空工业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十年来其所得国家的资助微乎其微,来自航空公司的订单和银行贷款几乎为零,所以处境十分艰难。

来自美、欧、俄三方面的挤压集中表现在同乌克兰谈判安-70合作生产问题上一再出尔反尔,弄得乌方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挤压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航空工业的发展趋势依然会表现以下4个方面:

1.技术上扬长避短,继续走以安式飞机为主、以大型、超大型运输机为主的技术总路线。

2.经济和组织上在继续依靠出口和对外合作维持生存的同时,逐步进行企业兼并重组,靠企业大型化来解决航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和现代化管理问题;

3.对外继续走以同俄罗斯发展合作为主,同时努力发展同欧盟和美国的合作对外合作路子;

4.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中东、中美和北非国家为海外主打市场。

四、乌克兰FED飞机机械制造集团

乌克兰FED飞机机械制造集团公司

FED Corporation JSC

通讯地址 哈尔科夫(132, Sumskaya Street, Kharkov, 61023, Ukraine)

电话:(38 0572) 47-40-60, 43-24-34 传真:(38 0572) 19-05-84, 43-51-94

概况 FED集团于1927年从由著名教师和作家A.S. Makarenko.领导的劳动公社发展起来,目前FED集团是独联体国家航空产品领先公司之一。

业务范围 FED集团主要生产合成液压驱动装置;液压马达;液压泵;飞机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部件;直升机、飞机、飞船、船只和装甲车用控制系统部件;铁路车辆刹车系统;气泵部件。

组织机构 FED集团包括哈尔科夫机器制造厂、Volchansk集合工厂、Pervomaisk机器厂和哈尔科夫集合设计局。

规模能力 由于在新产品创造和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就,工厂获得了多项奖项。FED集团擅长航空航天和通用机械部件的开发、生产、维护和修理。它为独联体国家的所有飞机生产厂和飞机修理厂提供产品

五、乌克兰的安东诺夫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大飞机设计制造公司?

这玩意儿不是谁造的大谁就厉害吧……目前国际民航干线客机和货机基本上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垄断,前苏联和俄罗斯、乌克兰的这些航空企业在这一领域根本无力竞争。An-225只制造了两架原型机,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那架是2001年修复的,使用的都是西方的航电设备,而且还计划更换罗罗的发动机来进行商用飞行适航。无论从科技研发能力还是市场规模,安东诺夫都没法跟波音空客相比。

六、俄罗斯的图-160轰炸机是在乌克兰生产的?乌克兰能生产大型飞机?乌克兰那么落后的国家能生产大型飞机?

图-160轰炸机的机身同发动机是乌克兰造的,总装生产线也在乌克兰——这是苏联规划的产业布局,各个加盟共和国都有配套企业,但苏联解体后,这样的产业链条就崩溃了。

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其实是重要的工业基地,造船和飞机制造都是拔尖的,航母和大型运输机都是这里生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在喀山飞机制造联合公司做过一些努力,希望恢复生产,但是由于资金和配件制约, 仅有零星产出以及一些配件的更换。

俄国现在制造业萎缩很厉害,航空制造业机床设备老化,人才和技术工人流失严重,产品在国际上打不开场,如今已经丧失了生产出图-160这样的镇国利器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