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一品的CEO是谁

汤臣一品的CEO是徐枫。

徐枫,1950年12月4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女演员、电影制片人,企业家,汤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

2003年,担任彭小莲执导,王祖贤、冯远征主演的电影《美丽上海》的制片人。2004年10月,汤臣的董事长汤君年去世,徐枫接替汤君年在“汤臣海景”之董事长及总经理之职位。。

2007年,汤臣一品天价楼盘遭调查,徐枫坚持汤臣一品不怕查不降价。2010年,徐枫增持汤臣集团1592万股。2013年12月,徐枫耗资4万港币,增持汤臣集团2万股。

扩展资料

徐彬在实践着自己的“艺术人生”。他最初是个电影人,其监制的《霸王别姬》,甚至至今被称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然而,在其“巅峰时刻”,徐彬退出了,步入了他不熟悉的地产业,成了现在汤臣集团的总经理。

此时,他说了一句话:“电影和房地产是相通的,我做电影是在做艺术,我做房地产也是把房子当成艺术品来做。”其旗下的“汤臣一品”也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内的“经典制作。”电影和房地产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徐彬却把电影和房地产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制作着他自己的“艺术人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枫

打高尔夫球可以陶冶情操,高尔夫球起源在那里?

高尔夫球起源与苏格兰。古时的一位苏格兰牧人在放牧时,偶然用一根棍子将一颗圆石击入野兔子洞中,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后来称为高尔夫球的运动。

因此,高尔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四世纪苏格兰议会中的文件中。这是唯一一个有议会文件记录的说法,而且得到了世界大部分高尔夫热爱者的认同。苏格兰起源说是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虽晚,发展却相当迅速。高尔夫首次传入中国是在1916年,然后在1917年时上海虹桥高尔夫总会开始投入运营,这家球场是一个九洞的球场,不过后来有很长时间这项运动在中国大陆无声无息了。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尔夫再次在中国大陆兴起,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1985年5月24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正式在北京成立,这是一家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其职能是宣传、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高尔夫球运动;组织举办国际性比赛,促进国际交流;组织全国性的各类、各级竞赛和训练工作。

还包括:拟定有关管理制度、竞赛制度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组织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的培训工作;选拔和推荐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负责组织国家队集中和参加比赛;组织科学研究工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尔夫

中国最好的高尔夫是哪个?

张连伟:印证中国高尔夫的成长

中国高尔夫让世界吃惊了。2003年1月26日,中国高尔夫职业选手张连伟打败欧洲三连冠埃尔斯,取得欧洲巡回赛单站冠军。这位曾击败过尼克·普莱斯和科林·蒙哥马利等世界级名将的“亚洲之虎”,目前紧追世界冠军“老虎”伍兹之后,成为世界高球不可忽视的选手。中国高尔夫界人士为此感到振奋。张连伟在国际比赛中出色的表现,为中国高尔夫运动继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也让世界看到起步较晚的中国高尔夫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

中国高尔夫发展的缩影

张连伟的成长是中国高尔夫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20世纪初期高尔夫已经进入了中国。1917年,上海成立了虹桥高尔夫球会,但随着十里洋场的败落,高尔夫在中国也消失了踪影。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尔夫随着经济大潮再度引进国门,当时沿海大部分城市纷纷建设了高尔夫球场。1985年中国高协成立,促进了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

出生于广东珠海南水镇的张连伟,步入高尔夫球界得益于南方早早兴起的高尔夫热。1985年,珠海时尚运动兴盛,珠海体委鼓励学员转行学高尔夫和保龄球,对这两项运动一无所知的体校标枪运动员张连伟随意挑了前者。“当时只觉得,保龄球只是在狭小的空间里不断地沿着同一球道甩球撞几个瓶子,对好动的我来说实在太沉闷。高尔夫运动是在户外进行,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漫步在草地上,又可以运动、舒展筋骨,于是就选择高尔夫了。”张连伟从未想到日后在高尔夫运动上会有长足的发展,成就个人一番事业。至今他都认为,结缘高尔夫球是因为新鲜、好玩,高尔夫运动变化多端、很刺激这点吸引了他。

与中国众多的第一代职业高尔夫球手一样,张连伟在高尔夫球场最初还是从做杆弟、球童学起。上班的时候看别人挥杆,仔细琢磨球技,瞅个空儿自个偷偷练球。当时球童是不准打球的,教练经常看到张连伟练球,却没有阻止他,相反开始对他加以悉心指导。是张连伟认真的练球态度令教练对他刮目相看。尽管开始是不经意地接触高尔夫,性格严谨认真的张连伟从来没有抱只是玩玩的心态,当时教练就赞叹道:“张连伟是我打球以来所见到的、最具潜质的球员,惊人的爆发力和刻苦锻炼的精神,让我深信张连伟最终将在世界职业高尔夫球比赛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张连伟果然不负教练所望,不久,教练推荐他参加1988年首届中国业余高尔夫球公开赛,在众多球场派送的高手比赛中,张连伟初战不俗,获得了第六名。而在第二年的中国公开赛中,他轻易地击败对手,捧走冠军奖杯。此后,在1991~1994年,张连伟蝉联4届全国冠军,成为中国高尔夫球坛举足轻重的人物。1994年,张连伟在广岛亚运会上,以285杆的优异成绩夺得了个人银牌,取得有史以来中国高尔夫选手最好的成绩。经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特别批准,张连伟成为第一个无需经过严格职业考试的高尔夫职业球员。

1996年,张连伟夺取了VOVLVO中国巡回赛、泰国名人赛、马来西亚名人赛、亚洲比洞赛、海峡杯邀请赛、中国锦标赛等比赛的前两名。张连伟从中国走向亚洲,蕴蓄实力又冲向世界。1996年,第42届世界杯高尔夫球赛预选赛上,张连伟以团体第一名和个人第一名的双料冠军,获得了同世界高球20强进行决赛的资格。世界著名球手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中国球手的强有力的挑战。张连伟由此也获得了“亚洲之虎”的美誉。这个时候,张连伟开始了走向世界高坛顶峰的新阶段。

张连伟已经逐步达到了职业生涯的最佳阶段。此后,张连伟练球更加刻苦了,每天至少要打800个球。每场比赛的空隙,别人去休息游玩,他则跑到练习场继续练习。中国高协秘书长这样评价张连伟的成功:“他完全是靠自己练出来的。勤学苦练、加上天赋,是张连伟能够在众多职业选手中脱颖而出、走向成功的秘诀。” 张连伟当时对职业生涯有了进一步的追求——打入欧洲、日本、美国巡回赛,成为世界顶级高手。平时除了比赛,便是大量练习。

1997年,张连伟参加佳能欧洲大师赛获得并列第六名,初步让高球历史悠长的欧洲见识了中国高尔夫职业球手的实力。1998年,张连伟代表中国前往苏格兰参加登喜路杯,打败过欧洲奖金王孟哥马利,惹得世界高球界对中国侧目相看。2002年,张连伟在澳门公开赛上打败前世界第一尼克·普莱斯夺冠,显示中国球手已经具备挑战国际顶尖球员的实力;2003年更是一举在新加坡Master拿下冠军,打败了欧巡赛蝉联冠军的艾尔斯,打破了欧美球手雄踞冠军的惯例。张连伟带着中国的印记连连胜利,最终跻身世界顶级高球手之列。

高尔夫呼唤商业推动力

张连伟把中国高尔夫引向世界,无愧于中国高尔夫球“第一杆”的美称。

从事高尔夫运动多年,张连伟最大的感受是这项运动对一个人性格很有影响,是对个人意志力、智慧和耐心的锻炼。同样的球洞,在不同的时间打,是不一样的,一场标准的18洞比赛,每一个洞都需要判断无误,对自己出手有确切的把握,才能打得好。张连伟的挥杆秘诀是镇定自信,挥杆有力。经历了许多国际大赛,张连伟明显地感觉到国内球手与国际球手的心理素质差异。在他看来,中国球手与外国球手的技术水平相差不远,但是中国球手临场经验欠缺,每逢大赛总不免有胆怯的现象。而且一出现差错,立即气馁。他说如果中国选手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水平会很快上去。在众多的高球明星中,张连伟对以斗志和冲劲著称的西班牙人薛夫、稳健沉着的德国人兰格格外敬重。而他自身也努力将两者的优点兼收并蓄,使自己有最出色的球场表现。

成名之后的张连伟明显地感觉到生活的变化。尽管大部分中国职业球手不得不考虑生计,不停地为争取比赛的赞助奔波,但张连伟的收入已经达百万元。这位“亚洲老虎”目前共有四位赞助商为其提供赞助,而且他还是亚洲区“BOSS”服装品牌的形象代表,另有经纪公司为其张罗比赛和广告等业务,还有颇为丰厚的比赛奖金收入。张连伟感觉到高尔夫球这一项体育项目很具商业发展前景,在经济发达和开放的广东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让下一代自小学打高尔夫球,已成为不少企业家、老板的新选择,没有哪一种运动如此备受商界看重,高尔夫的含金量远远超过了各类小球运动。

高尔夫运动需要商业支持。球手参加良好的训练课程和参加高规格的比赛需要商家赞助,中国职业球手不可能依靠国家来支持每一场昂贵的国际比赛费用,球手需要更好、更多的机会学球、比赛,费用只有从商业活动中来,商业推动能促进高尔夫更快的发展。但张连伟也承认目前面临一些干扰,众多的商业活动使得训练时间不能保证,技术不稳定。在去年的“康威杯”全国职业高尔夫球锦标赛上,冠军奖杯被小将梁文冲夺走,张连伟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和冲击。张连伟一方面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忧心忡忡,一方面也为梁文冲这样的中国职业球手担心,他已经感觉到,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中国高尔夫明星们都将面临运动和商业运作协调的问题。

高尔夫的在中国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虽晚,发展却相当迅速。高尔夫首次传入中国是在1916年,然后在1917年时上海虹桥高尔夫总会开始投入运营,这家球场是一个九洞的球场,不过后来有很长时间这项运动在中国大陆无声无息了。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高尔夫再次在中国大陆兴起,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1985年5月24日,中国高尔夫协会正式在北京成立,这是一家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其职能是宣传、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高尔夫球运动;组织举办国际性比赛,促进国际交流;组织全国性的各类、各级竞赛和训练工作;拟定有关管理制度、竞赛制度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组织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的培训工作;选拔和推荐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负责组织国家队集中和参加比赛;组织科学研究工作等。

高尔夫游戏

随着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也衍生出了许多高尔夫运动的其它产物,如高尔夫游戏,大陆新推出的《高尔夫达人》就是很好的说明,通过一种低门槛把高尔夫这样一项运动推到公众的面前,让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有权利成为一个参与者。

发展现状

中国内地省市的GDP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与当地高尔夫球洞数高度相关,相关程度分别高达55%和89%。北京 :超越高尔夫单纯的运动内涵 北京的高尔夫球洞列在全国城市的首位,但其GDP和实际利用外资却显逊色。究其原因,当然与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独特地位密不可分。由于这种特殊性,北京的高尔夫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涵义,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据业内人士介绍,北京高尔夫的起步虽然不是最早的,但它的发展速度却是很快的,已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并涉及诸多领域和行业,北京的高尔夫产业正跃跃欲试、蓄势待发。

上海 :中国高尔夫的故乡还有潜力

作为100多年前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的诞生地,如今又成为高尔夫球新的乐土,只不过打球的人已经沧海变桑田。上海现有球场12个,球洞数234个,但与其GDP(2001年为4951亿元)和实际利用外资额(2001年为44亿美元)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还较为逊色。上海高尔夫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关系很大,而且还带动了整个江浙地区高尔夫的发展。包括浙江、江苏在内的大上海区共有球场21个,球洞441个。就整体的发展而言,不仅上海,甚至整个大上海区内高尔夫球场的数量与之强劲的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都显不足。

广东 :高尔夫全民总动员

广东省是全国拥有高尔夫球场最多的省份,也是高尔夫人口最多的省份。不仅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使球场易于保养、全年每天都可以打球,而且由于经济发展较早、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广东的球场常看到先生和先生打,太太和太太打,孩子和孩子打的全家齐上阵的情景。”深圳航港高尔夫球场教练张伟说。在这样的土壤下,广东的高尔夫产业已经形成规模,从而带动了高尔夫以及相关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说,高尔夫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发展。包括广州、深圳,广东省共有球场48家,球洞1188个,其2001年度的GDP为10556亿元,增长率9.5%,实际利用外资额158亿美元,增长率8.1%,尽管这些数字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拥有的球洞数与GDP和实际利用外资额相比还是略微快些,即高尔夫球场的发展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显然存在资源过剩的现象。京沪粤三区高速的经济发展和迅速崛起的高尔夫产业遥相呼应,总体来看,GDP、实际利用外资额与高尔夫球场的发展规模相比已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海南:高尔夫经济“钱”途光明

海南地处热带,四面环海,是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一年四季都美丽如画。海南省现有球场9个,球洞171个,而海南2001年度的GDP仅566亿元,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四,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73亿美元。虽然从绝对数上看,海南的球场是过剩了,但是海南省政府却很会善用资源。

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建于何时,何地,有何特点?

新中国的第一家高尔夫球场是

1984年广东的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

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位于中山市石岐以南约23公里,由香港知名人仕霍英东先生及郑裕彤先生等投资新建而成。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是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会,同

时亦是中国第一个具备三十六洞可作锦标赛的标准高尔夫球场。球场最独特的地方是由两位举世闻名的职业球手阿诺庞玛(Arnold

Palmer)和积尼告斯(Jack Nicklaus)悉心设计而成,勘称世上独一无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