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仄押韵”是什么?

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共四个声调。平是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元代后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中,而平声逐渐演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近代汉语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中的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声、去声(指标准拼音中的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为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关系一阴一阳。平仄相替产生节奏,由此也就产生了汉语的音韵之美。 对联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联、下联也要交替,即上下联相应的位置必须平仄相对。字音的对仗加上字意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会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韵味和谐。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比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二、押韵是什么意思举例子?

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压韵字的归类。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把汉字按字音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各辙的名称在记载中有所不同。

如“也斜”辙也有称“乜斜”辙的,“衣期”辙也有称“一七”辙的。等等。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凡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韵头是什么,都归为一类。

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律诗里的韵脚,有很多讲究。记得初学写律诗的时候,有朋友说:律诗的韵脚必须是平韵。当时,我感到惊诧之余,又似乎觉得他说得有些绝对和牵强。

后来查阅资料,才发现,律诗里的韵脚一般情况下用平韵,古人中,也有用仄韵的,只是这种用法很稀少,而被人们逐渐搁置起来了。所以,后来一般人写律诗,如果用了仄声韵脚,就会被认为不合韵律。

三、求解:古诗对子中的押韵和平仄是什么意思?

押韵指对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an,ang,en,eng……平仄指对子中相对的字的平仄相反,字在古代读音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现在的1、2、3、4声,但有些读音古时与现在不同。

四、什么是押韵?或者说怎么算押韵?什么是“平”“仄”?

就是韵。 诗词格律里的押韵,主要是按照【韵书】来的。 现在就没那么分明啦,只要读起来顺口就可以。 押韵就叫做合辙。 格就是押韵的形式、格式。 像以前用的轱辘韵呐,葫芦韵呐。 就是押韵的方法。 平仄是指将四声划为两部分。 阴平、阳平,即一二声,为平声。 其余的上(三声)、去(四声)、入三声则为仄声。 PS,入声现在大多已经转换成其他声了,只有一些地区的方言还保留着。 判断的方式很简单,不平就是仄了。 平仄声有几种运用方式(在律诗中): 五律: 一、仄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平起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 一、仄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平仄韵是根据五律的每句上加一个两个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在实际运用中,因为有些字在古代是押韵的,现在的读音改变了,就不在押韵了,所以,只要按照现代四声的平仄去押,就可以读的顺口,就可以了。

五、什么叫平仄?什么是押韵?

何谓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详细介绍这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

详细介绍

希望能帮到你,。。。

六、押韵是什么意思?

押韵,又作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诗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扩展资料

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