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一般能活多少年?
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
外形特征
体格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很长,尺骨和腓骨均退缩。第三趾发育,掌骨非常长,而趾(指)骨则比较短,单蹄。颊齿高冠;上臼齿釉质层褶曲精细。
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
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
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听觉和嗅觉敏锐。
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并且只有这一种动物可辨别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
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演化
马的化石非常丰富,所以马的进化过程也研究得非常详细。马的进化常常用来作为进化的例子。
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于五千七百万年前的北美洲,时值始新世。始祖马个头只有狗那么大,弓著背,四肢长著多个趾头(前脚四只趾头,后脚三个)。由始祖马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系越来越大,越来越擅长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发展。
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
由始祖马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系越来越大,越来越擅长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发展。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
现代马的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一千二百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而现代马则在四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出现。北美洲一直是马和马类动物起源和演化中心。
马从这里起源并向四周辐射。马通过冰川时期形成的白令陆桥扩散到欧亚大陆,在上新世进入非洲,成为非洲大陆动物群的重要一员。马也通过中美地峡向南美洲扩散。最晚到大约两万年前,马在北美洲彻底灭绝,南美的马灭绝得更早。原因现在仍是谜。有人认为跟美洲印第安人过度捕猎有关。
从此,在近一万九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作为马的发源地的北美洲第一次没有了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马带回了美洲。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马
二、马的寿命一般有多长?
马的平均寿命为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
马从出生开始,头十二个月是仔马;在五岁以前,是幼龄马;五至十六岁是中年马;最健壮的年龄是三到十五岁之间,十六岁后是老年马,步入衰退期。
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
马被人类驯化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马的用途经历了肉用、乳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和运动娱乐等多个阶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过程。
生活习性:
野马喜欢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后代组成。每个种群都有明确的活动范围,并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迁移。野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轻轻地啃舐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有时也进行自身护理,比如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野马借助声音、气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为进行交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