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志摩、陆小曼情书《爱眉小札》:找到真爱情,你要这么做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胡适评价他说“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一直以来,一首《再别康桥》以及他的爱情故事,让他拥有无数的粉丝;在这个爱情不再神圣的时代,更让他成为网红。陆小曼,书香门第,画家、才女、名媛。认识徐志摩前,由父母包办,嫁给陆军中将王庚。她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她在自己四十岁生日时,为纪念徐志摩出版了《爱眉小札》。这本书已成为研究徐志摩和陆小曼一生宝贵的资料。

1《爱眉小札》的诞生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对原配张幼仪,徐志摩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但徐志摩并不喜欢她,这对于追求灵魂自由的徐志摩来说是种折磨,也才有后面的林和陆。与林徽因相识是在英国留学时,一见钟情,但徐志摩未能如愿。也因此受到老师梁启超的批评,他却解释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恋爱受挫后遇到陆小曼,彼此倾心。从道理上讲,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应该是他真正恋爱的开始。

陆小曼在这本书的《序》中是这样说关于两人的相识:

她被徐志摩“倾心相向的真情感动”而走入恋爱,也同时“跌入烦恼与痛苦之中”。她是有夫之妇,为解决相爱带来的“问题”,徐志摩暂去欧洲游学避开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两人的信件就是后来的《爱眉小札》(即情书)。

他们的婚姻遭到父母和社会的反对。首先是父亲徐申如。他坚决不同意儿子娶陆小曼,认为陆小曼品行轻薄,觉得儿子大逆不道,有辱门风。其次是梁启超。在徐和陆婚礼上,梁启超为证婚人。他在祝词中说,徐志摩性情浮躁以致学问方面没有成就,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警告陆小曼认真做人,尽妇道之职;希望他们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梁启超的话表达出对爱徒的关心、爱护和不满,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看法,但却有失公允。

首先,徐志摩是个婚姻受挫且努力寻找自己幸福的人,与张幼仪是包办,追求林徽因不成,才追求陆小曼,这是他的权利,何罪之有?其次,那个时代文人的包办婚姻太普遍,只是他们处理包办婚姻的方式不同罢了。如鲁迅和他的原配夫人朱安是包办婚姻,鲁迅冷落了朱安一生也没提离婚,后来在46岁时娶了许广平。鲁迅把朱安变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存在,造成了朱安一生的悲剧,是不是就是正确的?张恨水的第一段婚姻是包办婚姻,徐大毛是个一点也不懂他的女人,但他也只能把妻子当做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在终身无爱的情况下,只尽了赡养的义务。这样的婚姻是不是幸福的?胡适和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包办婚姻,他因为怕老婆而出名,不敢提离婚,硬是把包办婚姻过成了美满婚姻。这样的婚姻是否该是榜样?徐志摩离婚再娶看起来好似“放荡不羁”“性情浮躁”,但是否多少也算是有始有终,不误他人!

所以《爱眉小札》表现的,不是如何对抗当时的阻力,而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爱情。因此下面所谈无关对错,无关道德,无关他人眼光,只谈面对爱情的态度。

2《爱眉小札》这样面对爱情

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善于表达。在面对爱情(或者亲情友情)时,往往代之以行动。这是一种表达方式,却不是最好方式。《爱眉小札》真是一本难得的爱情课本,教我们怎样经营属于自己的爱情:

爱情需要表白,更要善于表白。 我对你的爱,你一定要知道!徐志摩旅欧期间,从火车启动那刻起,基本保持每天一封信。这股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从奉天烧到天津,从哈尔滨烧到满洲里,从西伯利亚烧到柏林伦敦。喝茶逛街看戏,工作学习访问,相思成灾。他把自己每一刻的思念都告诉她。他在信中说“恋爱本是光明事,为什么要这样子偷偷的!”在他那里,爱情是美好的感情,不要遮遮掩掩羞于启齿。

你看他的甜言蜜语翻着花样。“我心头只是一片柔,你是我的!我依旧将你紧紧的抱搂;除非是天翻,但我不能想象那一天!”“啊,我的龙,你知不知道你的爱正在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想你,疼你,安慰你,爱你?”“自从你我相识后,你教会了我什么叫爱情,从那爱里我才享受了片刻的快乐——一种又甜又酸的味道儿,说不出的安慰!”

爱情要全心投入,对等付出 。徐志摩写信说:“眉,你懂得不是,我们买东西尚且要挑剔,怕上当,水果不要有蛀洞的,宝石不要有斑点的,布绸不要有皱纹的,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件事实,如何少得一个完全,一定得整个换整个,整个化入整个,像糖化在水里,才是理想的事业”。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你是否时刻在想念我?我每天都有给你的信,你快给我写信吧,哪怕一个字也好!我疑心你不爱我,你爱我几分,你要把你的爱告诉我!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刻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内心就一刻不安。寄出的信要有回音,“投入”就要“回报”,单相思不是爱情。要得到对方的爱,就要付出你的真心,给与你的爱。

爱情是精神交流,灵魂契合 。“我不愿意替你规定生活,但你得咬紧牙齿暂时对一切的游戏娱乐应酬说一声再会,你干脆的得谢绝一切的朋友。你得彻底的刻苦,你不能纵容你的whims(一时的兴致,任性)……。“眉,我没有怪你的地方,我只要你的思想与我的合并成一体,绝对的泯缝,那就不易见错儿了。我们得互相体谅,在你我间的一切都得从一个爱字里流出”。“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眉,你得引我的思想往更高更大更美处走,假如有一天我的思想堕落或是衰败时就是你的羞耻,记着了,眉!”

爱不只是卿卿我我,更是精神的交流。爱会剥去一切不属于它的物质和精神。陆小曼遇到徐志摩时感慨“恨不相逢未嫁时”,徐志摩死后,她写下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从此拒绝一切交际。

3 《爱眉小札》的启发

《爱眉小札》教我们认识爱情,更给我们启发。遇到你的真爱情,自要这样经营。

爱情贵真不要虚假。徐志摩说,“论精神我主张贵族主义,论物质我主张平民主义”。精神第一,爱情第一。家世、名誉、地位统统不重要。爱情真挚,志趣相投,心心相印。以此来论,泰国旅游时将怀孕妻子推下山崖企图杀人谋财的丈夫失去人性,这样的婚姻充斥着企图,起初就没有感情可言。同样,攀附豪门、索要彩礼以金钱利益为目的的婚姻,又何谈爱情呢?凡是不以真挚感情为基础的婚姻都是虚假的。 当一份感情到来时,我们首先要剥离表面的掩盖,确认它的真实性。

爱情宜求同存异。徐志摩和陆小曼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是家庭,经济、性格,学历,思想的匹配。这个问题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双方差异过大,矛盾就多,婚姻就容易出问题。自由恋爱也会忽视这个问题。曹云金唐菀,王宝强马蓉,他们当初的相识相恋是否也有此问题,否则为何就连离婚也离得难堪呢。所以, 当面对一份感情时,请分析你们的匹配率的高低。

学会经营很重要。徐陆两人性格差异是很大的,但他们懂得经营。如果说《爱眉小札》是经营爱情,那他们婚后也在经营。为了家庭,徐志摩身兼多种工作,在不同的城市间奔波,陆小曼不断改变自己。曹云金唐菀,韩国双宋等一批短婚姻及一些僵尸婚、离婚都属经营不善的婚姻。爱情和婚姻需要经营。经营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要懂得关心,有善良心,包容心、责任心等,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和经营的能力。用离婚解决感情问题决不是好办法。因此, 当你真正面对爱情并走入婚姻时,请学会经营。

总之,面对一份真感情,重要的是真诚勇敢的态度和经营的能力。善于表白,努力付出,灵魂一体是最好的态度。能获真爱,懂得经营,具有爱的能力和经营爱的能力。

相信:纯真的爱情定是始于颜值终于灵魂的。

二、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一封情书

这首诗叫做《你去》,原文如下: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棵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石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期待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写下这首诗时的志摩和徽因各自都有家庭,自从徽因十六岁那年他们在英国认识起,到这首诗写成为止,志摩给徽因写过无数的诗,这首写得最心碎最心痛。你看他的诗,“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他爱徽因爱得如此深沉,注定不能同行。

只有一次次地分别,一次次默默看心爱的人离开,字里行间透着像一个大哥般地对分别的妹妹千般叮嘱;也像一位丈夫,叮咛离别的妻子一人行走要小心,也别害怕,有我在,你大胆走,这是何等的情怀,非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徽因又何尝不爱志摩呢?分别的时候,我相信徽因一定是担心志摩,一定是问了,我先走了你怎么办?

诗中志摩在不停地安慰徽因,等你走了,我会大踏步勇敢地往前走,任何艰难险阻我都不怕,因为有你在,因为我的心底住着你,你是我心底的那颗不夜的明珠!同时志摩也勇敢地说出了他俩共同的心声“我爱你”!

扩展资料: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1931年的7月,徐志摩写了诗一首《你去》,夹在寄给林徽因的信中,此时距离志摩飞机失事只有4个月,所以这首《你去》是最后一首给徽因的诗。

三、徐志摩情书的内容

徐志摩近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情诗很多, 情书 也不少,他曾经写给了两个女人情书,徐志摩情书多的可以整理成情书集。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徐志摩情书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情书的内容

徐志摩情书多以抒发自己的心情,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徐志摩在和妻子离婚后认识了林徽因,他就写情书展开他的追求。徐志摩的情书委婉动人。这就是流传下来的徐志摩给林徽因的《你去》,这首情书写于1937年,让林徽因对他产生爱意。

当徐志摩和林徽因短暂的爱情结束后,他遇到陆小曼,重新获得新感情的他又疯狂的用情书追求陆小曼露骨的表露心迹。徐志摩用心认真的写情书,所以他的情书动人心魄。让他的创作《爱眉小札》非常有名气,小扎讲了他和陆小曼之间怎样发展的爱情。

听着那拨动心弦的 句子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你说我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怎样安慰你。思念很无力,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风吹沙吹成沙漠,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这一句又一句的成为经典之作,成为情侣之间互诉衷肠的桥梁。

在熟悉不过的一首《再别康桥》不能不提,多少人反复的吟唱。再别康桥,我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朗朗上口的腔调,唯美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徐志摩云游的 故事

徐志摩《云游》这首新体诗中描写的自由、轻盈。他的这首诗体现出了他婉转的写作风格,给人一种寂寥但是又向往的感觉。大概这个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徐志摩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在英国 留学 ,在那里他见到了林徽因,他欣赏她,想要和她永远在一起,但是他自己却有妻子,这时的他很悲伤,因为现在的妻子是父母安排的,让他感觉自己没有自由。终于他和张幼仪离婚了,却没想到林徽因受不了道德的谴责没有嫁给他,于是他和自己爱的女人陆小曼结婚了。婚后有一段时间他们过得确实很好,但是不久陆小曼就染上了毒瘾,陆小曼对钱财的挥霍使得徐志摩生活拮据,不得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生活的压迫让她越来越希望得到释放,于是这一切的东西都放在了他的诗歌中,《云游》就是他描述的最美好的国度,那是他生活的理想环境,那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他得不到,所以只能想象。

徐志摩《云游》是他一生的渴望,是他对追求想象中世界的描述,虽然美好,但是那只是一个梦,一个非常美好但是却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徐志摩的爱情诗

若提及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可谓是有史以来最为人所铭记的一位了,他受过很多的 教育 ,而且有过几段 爱情故事 ,他丰富的爱情经历给他的诗也提供了不少的 灵感 。

徐志摩的诗大多都为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总是耐人寻味的,他的诗很少用华丽的言语,但也就是平淡朴实的一字一句,却给人眼前一亮感觉。读过不少他的爱情诗的人都说他的诗总是深入人心,韵味非凡的,确实是这样,他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论是声音,景物,或者是心之所向,都可以渗入人的心灵。他的《偶然》将那种求之不得的心理描述的丝丝入扣。

他灵感的爆发也就是他在外留学的那段时间,他的爱情诗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自己也曾说过,在康桥的那段时间是他最幸福,也是最享受的时光,他在那里遇到了他心仪的女子林徽因,很多人也说徐志摩的诗如此传神,也一部分也要归功于她给徐志摩的灵感。但是到了最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惹得徐志摩十分头疼,接连着徐志摩的创作也变得渐少了。不过徐志摩的诗构思巧妙,而且诗的风格也是灵活多变,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一般文字都不能表达出来的爱情他却用平淡的文字给人以一种浪漫的情怀,因此有很多人借他的诗来表达对自己心爱之人的追求。

徐志摩情书的内容相关文章:

1. 徐志摩经典爱情语录

2. 爱情哲理短文大全

3. 感人肺腑的爱情小故事

4. 徐志摩经典语录80句

5. 关于爱情的文章沈从文

6. 回忆爱情故事的文章

四、林徽因几岁时给徐志摩写的分手信?

林徽因16岁时给徐志摩写的分手信,小才女的气息已经露出端倪。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和徐志摩的感情火花也正是在那里擦燃。

林、徐、张三人的感情纠葛,大家早已熟知。但只有读毕此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事实上,感情漩涡中的两个女子,都是伟大高尚的奇女子。徐志摩何其幸,能够让她们都为他苦痛,情牵梦萦。徐志摩又何其不幸,最终两个人都离他而去......徐志摩曾经感慨:得,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小文也只能感慨:幸也,命也。 

对徐志摩而言,这是一封残酷的分手信。然而,对林徽因来讲,又何尝不残酷呢。“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但在信中的最后,欲走还留的林徽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拖泥带水”,“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其实,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从来都没有消退。在这封分手信的开头,林徽因说“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让我们一起品读林徽因这封以“徽徽”落款、用情感与泪水写就的分手情书吧。 

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哪个 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徽徽 

P·S·这一段时间您也没好好念书,从今您该平静下来,发愤用功,希望您尽早用智慧的光芒照亮那灰暗的文坛。

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经林长民介绍,结识英国作家狄更生。1921年经狄更生推荐以特别生资格进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那里,徐志摩才开始创作新诗。而林徽因在这封1921年写的分手信中,就神奇地预言了一颗巨星在中国诗坛的升起。

林徽因16岁就很懂人情世故,果然每个过的幸福的人都有一定的智慧在背后做支撑。

五、《你是人间四月天》 是林徽因写给谁的?

林徽因作为民国知名才女,在世期间留下无数精美的篇章,要说林徽因哪个作品,在后世最为出名?个人认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当居前三,里面有很多优美的句子,特别是那一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说是无数文青耳熟能详的诗句,这首诗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整首诗朗朗上口,每次吟诵都可以品出不同意境。既然进行文学创作,那么自然会有对象,那么这首诗,林徽因究竟是写给谁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总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说这是写给她的儿子梁从诫,整篇诗看下来,无不透露出内心喜悦,而且从表面来看,也是在描写新生命的诞生,另一种则是说写给逝去的徐志摩。

关于这两种说法,个人比较倾向于前者,后来梁从诫也公开表示过,这首诗是母亲写给自己的,但我们没有听当事人亲口说,自然也只是猜测而已,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背景。林徽因家境不错,父亲林长民早年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国为北京政府工作,1920年,林长民出差英国伦敦主持事务,林徽因与父同行,并在伦敦的圣玛丽女子学院就读,林长民是个政治家,在英国出差时,认识梁启超的学生徐志摩,徐志摩在当时文学界可以说大名鼎鼎,不仅有个好老师,自身也十分优秀,徐志摩的诗是民国的一张名片,林长民与徐志摩的年龄虽说差距有些大,但两个人话题相近,一见如故,经过一番交谈就成为好友。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人还扮起情侣互相写情书,林长民扮作已婚的男子,徐志摩则是已婚女子,两个人经常以此来通信,可见他们玩性之大。

既然与林长民是好友,自然也有机会接触到林徽因,很快徐志摩就被林徽因所吸引,林徽因性子可爱又活泼,思想与时俱进,文采比许多男子还胜一筹,正是徐志摩所喜爱的那一款。于是徐与林的故事开始了,很多人曾认为林徽因没安好心,已经有梁思成这个未婚夫,一遍还吊着徐志摩,其实还真不是,起码徐志摩的示好,林徽因没有表示接受,只能说徐志摩一厢情愿而已,林徽因对徐志摩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费慰梅曾在自己的书里解释说,林徽因是被徐志摩的热情、性格、以及对她的热枕所迷惑,那时她只有十六岁,没有旁人想的那样知世故,她也只是个女学生而已,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并没有打动这个女孩儿的心,徐志摩的出现,对于林徽因只是一个波澜,不至于让她舍弃家里给安排好的婚姻。费慰梅是林徽因生前的好朋友,对林徽因的事情知道很多,她眼中的林徽因是以家庭为重,不会为徐志摩反抗家人。

1921年,林长民结束伦敦之旅,林徽因也跟随父亲一起回国,徐志摩开始热烈追求她,为了追女神,徐志摩不惜和妻子离婚,老师梁启超对他离婚曾表示过不满,徐志摩却不为所动,只写了一封长信寄给他,信中只字未提林徽因,只说自己要寻找唯一的灵魂伴侣,只是林徽因没有接受他。后面的事情,也与徐志摩无关了,林徽因与未婚夫梁思成去往美国留学,毕业回国之后迅速结婚,任何一点儿机会也不给徐志摩,三十世纪左右在北京居住,徐志摩回国后在大学教书,还结识了已婚妇女陆小曼,两个人迅速陷入爱河,他们结婚之后,徐志摩受胡适之邀去北大教授,徐志摩经常北京上海两处跑,也没有个固定的地方,林徽因与梁启超在北京的家就成了他暂时落脚的地方,不至于居无定所。

徐志摩与梁思成夫妇的关系不错,他经常在梁家过夜,夫妻两个所举行的举行,也经常邀请徐志摩过去,不过这不是林徽因有什么想法,只是出于朋友的关系而已。1931年11月某日,徐志摩从上海飞往北京,去参加林徽因主讲的一场关于建筑的演讲会,结果飞机不幸出事,徐志摩死在这场事故之中,当时林徽因为迎接徐志摩,还特地去机场等他,没想到等来了噩耗,徐志摩去世以后,林徽因每年都会为其举办聚会纪念,很多人认为,徐志摩之所以英年早逝,林徽因要占主要原因,这实属无稽之谈,只能说徐志摩运气不太好,飞机出事的几率本来就不大,没想到被他遇上了,虽说是为参加演讲会,但林徽因也不知道飞机会出事,不然以她的性格,哪儿会让徐志摩过来,所以这件事不应该怪林徽因,只是人们找不到宣泄口,把罪责强加在林徽因身上罢了。

1935年,在徐志摩去世第四年,林徽因在报纸上还为他发表一篇悼文。1932年8月,也是徐志摩去世后的几个月,梁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林徽因生下一个男孩儿,取名为梁从诫。而《你是人间四月天》就是写给这个孩子的,从诗句中的语调中可以看出,整篇诗的风格是偏向喜悦的,若要写给徐志摩的话,应该是充满沉重、怀念,这首诗一看就不是悼亡诗。梁从诫在自己的书《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过,父亲曾经告诉他,《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是母亲林徽因在孩子出生以后,因感到喜悦而为他作的,但母亲没有把此事告诉他。林徽因是个坦荡的女人,她也许爱过徐志摩,但最终选择家人安排的梁思成,结婚后肯定也不会朝三暮四,在北京关照徐志摩,仅仅因为他们是朋友,徐志摩在北京没有多少熟人罢了。诗歌的灵感,不仅来源于某个人或某件事,在写作的时候,人的脑子是浮想联翩的,这首诗真正是写给哪个人,也只有林徽因心里清楚,但个人还是倾向于给自己的儿子,这首诗里面充满了浓浓的母爱。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诗句里没有看到悲伤的字眼,并且这篇文章写在徐志摩去世后的第三年,此时林徽因的儿子两岁大,两岁的孩子,正是茁壮成长的时期,母亲也希望他能健康长大,所以符合诗里所寄托的感情。若是要给徐志摩写诗的话,应该在两人在伦敦的时候,此时他们可以说是接触最多的,还有一个适合的时机,就是在徐志摩刚去世的时候。其实林徽因对徐志摩也怀有歉意,听说徐志摩去世了,她还让丈夫捡回一片飞机的残骸,林徽因把残骸挂在窗前,当做一个纪念,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的遭遇不幸之后,徐家可以说乱成一锅粥,遗体还在外地没能运回来,还是前妻张幼仪出面帮他操办后事,妻子陆小曼因为悲伤过度,什么事也做不了,甚至没有了生活来源,张幼仪也一直在资助她。

徐志摩对张幼仪始乱终弃,张幼仪能够为其料理后事,以及帮他照顾父母,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话题再回到那首诗,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也清楚了,诗与徐志摩无关,硬要扯点关系的话,也许这首给儿子的诗,会让林徽因想起去世的徐志摩,毕竟看见孩子,总是容易想起逝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