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第十名:徐达

徐达,明朝开国大将,被称为开国第一功臣,自小与朱元璋熟识至正十五年,徐达与朱元璋取和州,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随后攻克江南诸地,留守应天府。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之战,徐达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前锋,最终击败陈友谅。随后,以大将军身份,从南而北出征,连战连捷,先后击败张士诚,灭亡元朝。后来更是率军多次远征漠北北元,洪武十八年,因病去世。徐达骁勇善战,被朱元璋成为万里长城,用兵严谨,善于攻克。

第九名: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名将,卫青之甥。在十七岁时,就被汉武帝封为嫖姚校尉,随卫青一起远征漠南匈奴,更是俘虏单于叔父,被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十九岁的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与卫青各率军五万,深入漠北。霍去病辗转追击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歼敌七万余人,俘获匈奴高官几十人,追到狼居胥山,进行祭天。这次漠北之战,彻底将匈奴的主力打败,导致匈奴分裂,再也无力南下与汉朝对抗。霍去病虽然年少,但用兵如神,尤其对骑兵的使用出神入化,长途奔袭,穿插包围。让擅长骑射的匈奴骑兵也难以望其项背,可惜年仅二十三岁就病逝,否则这颗将星或许会更为耀眼。

第八名:郭子仪

郭子仪,唐代中兴名将。曾以武举入仕,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随后更是收复长安和洛阳二京。相州之战,鱼朝恩将责任推于郭子仪,遂被免职。在吐蕃趁长安空虚,占领长安后,唐代宗再次启用郭子仪,吐蕃听说郭子仪被启用,连忙逃离长安。后来,仆固怀恩与吐蕃回纥勾结叛乱,郭子仪单骑入回纥大营,说服回纥联军唐军,大破吐蕃。最终,郭子仪被尊为尚父。郭子仪不但军事素养极高,对政治也游刃有余,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最终安然得以全功保身。

第七名:白起

白起,也被称为公孙起,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被封为武安君,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迫使韩魏割地求和,此战韩国精锐损失殆尽,再也无法抵抗秦国的入侵。鄢郢之战,决水攻占郢都,焚毁楚国国都和宗庙,获取大量楚国国土,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余万,使赵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对抗。白起一生三十余战,极少失败,攻城七十余座,歼灭百余万敌军。固然与秦军甲天下有关,但是白起的军事才能才是首位。白起用兵首要就是歼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是一种很实用的战法。

第六名:项籍

项籍,字羽,楚名将项燕之孙。少年时,不学诗书,不学个人技,只愿学万人敌,遂学兵法。与叔父项梁在会稽杀县令殷通起兵,项梁被章邯杀败后,项羽杀上将军宋义,帅五万大军于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破章邯,生擒王离,斩杀苏角,逼死涉间,坑杀秦军四十余万。随后攻灭秦宫,受降子婴,灭亡秦朝。分封诸侯,多次平定诸侯叛乱。彭城之战,以三万轻骑大破刘邦联军,生擒吕后和惠帝。在鸿沟之盟后,被刘邦偷袭,最终垓下之战失败,乌江自刎。项羽虽最终失败,但军事才能极高,性剽悍,善于攻坚。

第五名:卫青

卫青,字仲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从小奴隶出身,用兵敢于深入,善于以战养战。首次以车骑将军身份出征匈奴,四路出征,只有卫青这一路直捣龙城,大胜而归,龙城大捷是汉初以来对匈奴的首次大胜。随后更多次远征匈奴,漠北一战,与霍去病彻底打垮匈奴主力,导致匈奴分裂北迁和南附。卫青在用兵奇正兼备,敢于孤军深入,对内柔和,对外刚猛,不出则已,出则噬人。

第四名:吴起

吴起,卫国人,战国初期兵家代表人物。先出仕于鲁,杀妻求将,大破来犯的齐军,正由于此事,被鲁公所疑,免去官职。随后投奔魏国,魏文侯不拘一格,以吴起为将,多次大败秦军,占领了原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并在此地训练兵士,改革兵制,建立了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魏武卒。阴晋之战,吴起帅魏武卒以少胜多,以五万魏武卒大破秦惠公几十万大军。后吴起竞争魏相失败,逃入楚国,被楚悼王重用,封为令尹。吴起在楚国大肆改革,引起了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在楚悼王死后,旧贵族率军攻入楚王宫,杀死吴起,楚变法宣告失败。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并列于《武经七书》之中

第三名: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被后人尊为兵圣,著有《孙子兵法》一书,也是兵书论著里最为经典的一部。孙武主要成就在吴国,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多次推荐下,启用孙武为将,孙武先以宫女为伍训练成军,镇服阖闾。遂以三万人为军,千里奔袭,柏举之战,歼灭楚主力二十余万,五战五捷,直捣楚王城。正是这一战,天下知名,遂以《孙子兵法》为天下兵法之首。

第二名:韩信

韩信,淮阴人,汉初三杰之一。早年贫困,赖漂母遗食才得以存活。曾投靠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被刘邦任为治粟都尉,在逃亡后,被萧何月下追回,并力荐为大将军。从此,韩信大放异彩,睢水之战击败魏国,井径之战背水一击击败赵国,平代降燕。在平定齐国之际,杀死来支援的楚将龙且。最终在垓下之战,一举击败楚霸王项羽。韩信用兵长于灵活,不拘泥于小节。他在后来被软禁期间与张良一起整理先秦以来的兵法著作,并著兵法三篇,已佚。

第一名:李靖

李靖,隋末唐初名将。原为隋将,舅舅韩擒虎曾认为只有李靖可论孙吴之术,牛弘和杨素均十分看好李靖。在效力李唐后,李靖开始崭露头角,先平定萧铣,再灭辅公跖,大败突厥,远征吐谷浑。最终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靖除了善于用兵,也长于谋略,并论著出书,成为兵法经典。

当然,由于中国古代将星璀璨,名将车载斗量。这些仅是小编的个人排名,大家觉得有什么自己的想法或者排行也可以提出来~

二、中国十大名将

中国十大名将:

1、“兵圣”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兵圣”、“孙子”,“武庙十哲”之一。

孙武因为齐国内乱而离开了齐国,在吴国隐居,后经伍子胥举荐,孙武带着自己写的兵法十三篇去面见了吴王阖闾,阖闾对孙武赞赏有加,开始重用孙武,认命孙武为将军。孙武治军有方,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提升。

公元前506年,孙武和伍子胥率三万吴军攻入楚国,以寡击众,五战五胜,攻入楚国的国都郢都,几乎灭了楚国。此外,孙武还曾率吴军击退过越王勾践。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古代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兵书,是兵家必读之书,影响深远。

2、吴起。

吴起,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武庙十哲”之一。

吴起先后为鲁国、魏国、楚国效力,吴起在魏国时,受到魏文侯的重用,率军攻打秦国,攻下了秦国的河西之地。魏国在河西地区设立西河郡,任命吴起为郡守。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时,对魏国的兵制进行了改革,创立了武卒制。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爆发,秦国五十万大军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仅率五万多人迎战秦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魏武侯在位时,逼走了吴起。吴起到了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吴起在楚国进行了改革变法,这使得楚国国力大增,对外作战接连获胜。

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楚悼王去世后,吴起被楚国贵族所害。吴起著有《吴子兵法》,是“武经七书”之一。

3、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杰出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位列“武庙十哲”。

白起极善用兵,率领秦军南征北战,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没有打过败仗。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白起攻打楚国,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都。

长平之战,白起歼灭赵军近四十五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了。白起功高震主,又受到秦相范雎的谗害,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

4、韩信。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汉初三大名将”之首,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位列“武庙十哲”。

韩信一开始在项羽军中效力,但是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到了刘邦阵营,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韩信帮助刘邦攻城掠地,战功赫赫。潍水之战,韩信巧用计谋击杀了项羽帐下第一猛将龙且;垓下之战,大败项羽。

刘邦先封韩信为齐王,后又改封为楚王,之后又被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杀害于长乐宫。韩信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5、卫青。

卫青,字仲卿,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汉武帝派遣四路兵马出击,四路主将各带一万骑兵,卫青便是其中一路,这是卫青第一次带兵出征。

卫青率军深入匈奴境地,直扑匈奴的圣地龙城,虏获七百人,获得胜利。出征的四路兵马只有卫青获胜,卫青因功被封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汉朝对战匈奴打的第一个胜仗,从此以后,汉军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

此后,卫青率军接连出击匈奴,屡战屡胜,斩获甚多,收复了河套、河朔地区,为大汉开疆拓土。

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令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远征匈奴,大破匈奴主力,匈奴实力大损,被迫迁徙。卫青颇有军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

6、霍去病。

霍去病,军事奇才,天生的将才,他是卫青的外甥,汉武帝时期一颗闪耀的将星。

漠南之战时,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匈奴,他率骑兵八百奔袭数百里,斩获敌人两千多人,生擒了单于的叔叔。霍去病立了军功,十七岁便被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十九岁时,被封为骠骑将军,他率军两次西进,大败匈奴,占据了河西走廊等地区。

漠北之战,霍去病率军大败匈奴左贤王部,乘胜追击,到达了狼居胥山,并在此进行了祭天封礼。“封狼居胥”象征着一种莫大的荣耀,之后不知有多少人都想建立这种功业。

霍去病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四岁,着实可惜。

7、李靖。

李靖,字药师,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李靖颇知兵法,善于用兵,是大唐第一名将,位列凌烟阁,“武庙十哲”之一。

李靖跟随李孝恭南平萧铣、辅公祏,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了大功;以后又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战功赫赫。

李靖著有《李卫公兵法》、《李靖六军镜》等兵书。

8、岳飞。

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善于用兵,军纪严明。他先后收复建康、收复襄阳六郡、率军北伐数次击败金军,战功赫赫。

岳飞反对议和,主张收复失地。后被奸贼陷害,死在了大理寺的狱中。

可惜岳飞一片忠心,碰到了赵构这样的昏君和秦桧这样的佞臣,可惜!

9、徐达。

徐达,字天德,明初第一名将,大明开国的第一功臣。

公元1366年,徐达和常遇春率军东征,攻灭了张士诚的势力,生擒张士诚;公元1367年,徐达和常遇春率军北伐,接连获胜,并于第二年攻下了元大都;徐达三次对战元廷名将王保保,除了第三次失利以外,其它两次都是大获全胜。

10、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

戚继光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深受将士爱戴。他组建“戚家军”,创立“鸳鸯阵”,对阵倭寇屡屡获胜,戚家军自身的伤亡非常小。戚继光在浙江和福建抗倭,基本上消除了倭患。

戚继光后来被调到蓟门一带防御鞑靼进犯,屡立战功,打的敌军不敢来犯。戚继光写了两部兵书,分别是《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将军?

1、李靖

大唐王朝第一名将,骑兵战天才,史载保持全胜的武将,更难得的还是许多战阵的对手都是彪悍生猛的游牧民族。平生多次轻骑奇袭,上演出其不意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南平萧铣,北灭突厥,西逐吐谷浑,无往不利,开创了大唐王朝近300年的不世基业,界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汉人帝国疆域,为大唐解决了最大的外患,为中原的长治久安持续繁荣奠定基础。

2、白起

中国历史上破城最多的将军,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将军(这个变态对别国的打击政策就是让那个国家失去生育能力,在那个年代动辄坑杀数万青壮兵士对计划生育有多大贡献啊,他杀掉了那个时代10%的人口和50%的可战斗力量。

3、卫青

骑兵战超级天才,卫青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告诉了我炎黄子孙,打游牧铁骑还是有可能完胜的!天朝国土的安宁不用再建立在天朝女人的背井离乡上。自卫大将军始,异族的王庭被中原天降神兵奇袭成为家常便饭,单于、可汗们的枕头再也放不安稳。汉武的荣光,中国历史上第二伟大的朝代和第二辉煌的时代从此有了建立根基。

4、冉闵

五胡乱华时代的实际终结!当东晋王朝正偏安于江南一隅时,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华夏疆域五胡肆虐,汉人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冉帝蛰伏异族营内20余载!终于建立了可以让汉人活得象个人的冉魏政权。

5、成吉思汗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辽阔的国家。他的军队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孤军深入攻略四方。成吉思汗一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普天之下,莫不敬铁木真威风。莱茵河畔,莫斯科城,印度洋旁,那个时代的世界上没有数千蒙古铁骑不能踏平的城池。全球大陆,都是蒙古战马的草原。非要说天可汗的武功是弯弓射雕,那只能说是他独占那个时代的领空权。

四、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1、项羽: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查看更多

3、卫青: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查看更多

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查看更多

5、孙膑: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查看更多

6、韦睿: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7、周瑜: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0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8、徐达: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

9、郭子仪: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10、李牧: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

五、中国十位大将是哪十位?

大将的风范和气度与头衔、职级、名气、地位无必然关联,取决于胆识、眼光、魄力、胸怀。

中国十大将军: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庚、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