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琴属于什么乐器?
问题一:古琴是什么乐器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问题二:古琴属于那一种类型乐器?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琴结构】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演化】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 *** 。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弹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
问题三:古琴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乐器 民乐,弹拨乐器
问题四:古琴是什么?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
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1]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
问题五:在中国古代,古琴属于雅乐乐器吗? 古琴,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先秦时代,琴已很流行,《书经》记:“搏拊琴瑟以咏、”、《诗经》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至孔子时代,琴成为了文人的必修乐器,孔子所倡导的“六艺”(礼、乐、御、射、书、数)中的“乐”,主要是指古琴。古琴之音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常用它来抒 *** 感,寄托理想。其已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嵇康、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等。这件于上世纪初才被称作为“古琴”的创制者有着“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从唐代开始,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古琴的式样很多。历代名琴有十四武:伏羲式、神农式、黄帝式、虞舜式、孔子式、师旷式、俞伯牙式、钟子期式、闵子式、师曹式、王刚式、秦钰式、汉绮式。历代沿用下来的有仲尼式、联珠式、落珠式、落霞式、蕉叶式。古人珍爱古琴,把它称作“雅乐”。认为这种“雅乐”是属于有道德的君子所有,经常携带,常不离身,最为亲密。这种乐器可以修身养性,使人心地纯洁,养成高尚的情操;还可经防止邪恶的东西侵蚀人的心灵。古琴这种雅乐,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它不像钟鼓一类乐器那样,使用时要排列起来,悬挂起来,讲究场面。古琴的大小适中,一个人可以携带一张,跋山涉水,都无影响。可以在通都大邑演奏,也可以到深山幽谷,穷乡僻壤去演奏。古琴的声音柔和,最大的声响不会使人感到嘈杂,最小的音响也不使人听不到。它的声音同人的气息很适应,容易使人接受。弹奏得好的琴声可以感天动地,可以以娱乐来进行道德教育,有裨于政治身心。古人很重视古琴的价值,认为弹琴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娱乐。于是,在制作古琴时,有意识地让琴制的长短尺码来象征着天地六合等,说明古琴的高尚,是天经地义的。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这也是继“昆曲”后,中国第二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开始就是一段颇有韵味的古琴声,千年古琴“太古遗音”在古琴家的弹拨下演奏出最具代表性的动听的中国声音。苏州是古琴的发源地,吴派琴学更是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言子在吴地弦歌化俗,传播琴艺。东汉时,琴学大师蔡邕曾“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在吴地传琴十多年。吴国丞相顾雍就是他门下受业弟子之一。著名的“焦尾琴”就是当时发生在吴中民间的故事。从方言音韵来看,历史上吴语系范围不限于现今苏州附近,大致在太湖流域一带,跨涉今天江、浙、皖、沪四省市。吴声是同吴语紧密相关联的。太湖水乡孕育了当地百姓大众的语言、歌声,具有软绵清婉的特色。自然也深刻影响了吴派古琴的风貌。初唐琴学大师赵耶利对比概括了吴派的琴风:“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对吴派古琴作了很高的评价。苏州的古琴艺术历史久远,是吴文化中濒临灭绝的艺术珍品。这次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自唐以来,吴派人才辈出,琴学大师相继不绝,宋元时有姑苏朱长文,两浙郭楚望、毛敏仲、汪元量等,明代有四明徐和仲,松江刘鸿,姑苏张用轸,娄东陈爱桐、徐青山,常熟严天池等。从流派来看,吴派在各个时代会有分异、演化,有时还可能是回归......>>
问题六:古琴是什么乐器,声音如何 古琴有点类似古筝,尺寸比古筝小一些,又叫做瑶琴、玉琴,是我国传统拨弦乐器,历史悠久,古筝也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声音比古筝的高一些。可听一下《极乐吟》《阳关三叠》《拉纤歌》《离骚》《清泉石上流》等,感受一下古琴之声。
问题七:说明什么乐器属于古琴,顺便问一下琵琶是古琴吗 古琴要看自己的经济条件,能承受的可以考虑一下,古琴很能陶冶情操的,古典中的代表乐器。但是要考虑一个问题,男孩子还是考虑笛箫比较合适,要是女孩子可以在古琴和琵琶中选择。埙这个乐器总是给人悲伤的感觉,还是少玩比较好。陶笛这个要提醒一下,不是中国古典乐器哦。在意大利和日本比较流行,国内这方面的老是相较之下比较人,资源有点稀缺。个人建议,希望对楼主有参考意义。
问题八:下列四组乐器中属于弓弦乐器的是 ?(并请说出各乐器都属于什么乐器?) B
A:扬琴是击弦乐器;
C:古筝是弹拨乐器;
D:扬琴是击弦乐器,古琴是弹拨乐器。
问题九:古筝和古琴是什么区别? 古筝相对于古琴来说能简单些,毕竟指法不是很复杂、 谱子看起来也是古筝比较容易懂,不过有时候古筝转调有点麻烦、 我个人还挺喜欢古琴声音的,很有韵味,不过要是学古琴的话入门时间有点长,古琴不像古筝那样容易懂、 我觉得现在学古筝的人比较多,但是不管是古琴还是古筝,能学精的人还是很少的、 如果亲想要学习只是用来充实业余时间的话我建议学古筝、 我刚学习古筝的时候还好,我学古琴,回家练琴的时候我爸妈都不敢在家呆着…… 弹不好就是噪音……
问题十:古琴是什么乐器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二、古琴是指什么?
拨弦乐器。原称琴、瑶琴、王琴,现代称古琴或七弦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乐器,距今约有三千年的历史。琴的全身是扁长共鸣箱,琴面多以桐木或杉木制成,背板多用梓木,上有龙池和风沼一大一小两个出音孔。琴身宽的一端为头。窄的一端是尾。琴头有岳山支撑琴弦,下有调弦用的琴轸。琴面上的13个标志称徽,用以识别音位。七条弦自外向内由粗而细,以五声音阶定音,常用的正调定弦为CDFGAcd,其他多种定弦法统称“外调”。演奏时右手拨弦,左手除按弦外还可拨弦、打弦,音色多变化:空弦发音刚劲浑厚,为散声;左手轻触徽位可得轻盈虚飘的泛音;左手按弦发音为按音。随着手指在弦上的移动可改变音高,产生连贯的旋律,此即古琴音乐最突出的特点——走指音。其音域超过四个八度,只用泛音就可以演奏完整的乐段。由于无品无马,演奏时可任意转调,古琴演奏方法多达百余种,技巧复杂,表现力丰富,可以模拟奔腾的流水声,也可以表现幽静的空谷,古代乐曲很多都因古琴才保存下来,而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人也都以善弹古琴而著称。由于古琴音量小,多用于独奏或伴奏,很少使用于乐队中。
三、古琴是什么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东南大学为古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四、关于古琴
分类: 文化/艺术 >> 器乐/声乐
问题描述:
我特别喜欢古琴,自从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她时就特别喜欢她了,不仅因为她可以弹出优美的乐曲更因为那种古韵,有没有哪位爱好者可以给我讲一下关于古琴的一些东西阿。谢谢了 。
解析: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别称雅号:“琴”、“七弦琴”。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
广陵琴派
九嶷派
岭南派
梅庵派
浦城派
虞山派
浙派
诸城派
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