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路线

从长安出发,沿着长安城经过渭水。经过关中平原之后,接下来是陕北的黄土高原,然后是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再接下来途经鸟鼠山。经过龙支城。

最后则是从西宁到玉树,过当拉山到藏北那曲;继续沿今青藏公路经羊八井(农歌驿)到逻些(拉萨)。

扩展资料

进藏路线

新藏线的起点为新疆叶城,终点是西藏拉孜。全程走219国道,期间交会318国道。

新藏线自驾路线(全程约2793公里)

叶城—243KM—麻扎—180KM—神岔口—183KM—铁隆滩—98KM—界山达坂 —172KM—多玛—113KM—日土—117KM—噶尔(狮泉河)—300KM—门土—222KM—马攸木拉

—236KM—仲巴—206KM—萨嘎 —58KM—22道班—182KM—昂仁—53KM—拉孜—157KM—日喀则—213KM—曲水—49KM—堆龙德庆—11KM—拉萨。

青藏线青藏公路是柏油路面,一年四季通车,是进藏线路中最繁忙的公路,很多人都说进藏难,其实走青藏线开辆夏利都能到拉萨玩一趟。

青藏线自驾路线(全程约1160公里)

格尔木—158KM—昆仑山口—446KM—唐古拉山口—91KM—安多—140KM—那曲—163KM—当雄—75KM—羊八井—75KM—堆龙德庆—12KM—拉萨

唐蕃古道唐蕃古道起点青海西宁,终点西藏拉萨。西宁出发走214国道,在西藏类乌齐走317国道至那曲,走109国道至拉萨。

唐蕃古道自驾路线(全程约2150公里)

西宁—50KM—湟源—93KM—共和—342KM—玛多—183KM—清水河—150KM—玉树—200KM—囊谦—214KM—类乌齐—143KM—丁青—196KM—巴青—260KM—那曲—164KM—当雄—153KM—拉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成公主进藏路线

白雪公主是谁写的??

格林兄弟:

雅科布·格林(1785~1863) 威廉·格林(1786~1859)

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

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

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

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

《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活在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是语言学家和古文化研究者。两人在上大学期间结识了海德堡浪漫派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搜集整理的德国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给了兄弟二人启发。后来,这哥俩在黑森、美茵河等地访问善于讲童话的人,收集他们口中的故事,几年下来竟有百余篇。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早在1925年,国内就有《格林童话》的译本,由当时的河南教育厅编译处编成,内收《雪姑娘》、《六个仆人》等10篇故事,名为《格尔木童话集》,译者王少明。此后名家赵景深也曾译成《格列姆童话集》,收《乌鸦》等6篇,由上海崇文书局出版,但年代已不可考。

《格林童话》共收集多少故事,说法不一,有的说216篇,有的说211篇。193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魏以新的译本———魏是翻译名家,曾译有《闵豪生奇游记》等作品。这个译本共两册,据德国莱比锡"德国名著丛书"译成,含210篇,书前有《格林兄弟传》一文,名为《格林童话全集》。

商务的这个版本是解放前最全的译本,出版后备受好评。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在1956和1959年将它重版,此后人文社又不断再版,去年又在"名著名译插图本"系列中将其推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版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杨武能译本,早先曾由译林出版社在1993年推出,后包含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杨武能译文集》中,含故事206篇。杨武能译有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多部,是德文翻译名家

清朝使臣与俄国公主的爱情促成了首个中俄边境条约,这是真的吗?

1689年9月7日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间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在中方看来,这个条约是在清朝做出重大让步基础上的一个平等条约,而俄罗斯方面却认为清朝通过武力胁迫,以这个条约夺走了俄罗斯在黑龙江流域的固有领土。

俄罗斯对土地的贪婪,举世皆知,在领土问题上他们从不妥协,正如普京所说:“俄罗斯的领土虽大,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被英法两强打得一败涂地,沙皇自杀,国家濒临崩溃。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为了苦寒的堪察加与英法死磕,宁愿从遥远的后方以极高的代价运输粮食和装备也要死守那块不毛之地。

在1812年拿破仑的进攻中,俄罗斯欧洲大片领土丧失,波斯和土耳其也乘机攻击高加索的俄军,俄罗斯陷入两面受敌的严重危机中。可是在这样的危局中,俄国人也没有放弃土地,他们一方面抵抗法国,一方面与波斯恺加王朝周旋。对法国作战取胜后,他们马上对波斯展开残酷报复,在攻下连科兰要塞后用刺刀杀死了四千波斯士兵,逼迫恺加王朝签下《古利斯坦条约》,割取了格鲁吉亚和巴库,还剥夺了波斯海军在里海的航行权。

一个如此凶悍的国家,却自己觉得在《尼布楚条约》中吃了亏的情况下,居然隐忍了,而且一忍就是一百六十多年,直到1858年后才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夺走了《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规定属于中国的土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忍受了这么长时间的“憋屈”呢?

事实上,当雅克萨被围困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俄国军队将领纷纷要求增兵远东惩罚清朝,莫斯科近卫军团长利比亚夫向摄政的索非亚公主和沙皇伊凡保证说:“尊敬的沙皇陛下,尊敬的索非亚公主殿下,只要您们交给我1000名士兵,我保证明年的圣诞节让您坐在大清的首都北京的金銮殿上喝酒。”然而索菲亚公主经过再三权衡,还是决定妥协,因为当时困扰俄国和她本人的,除了战场较量和外交博弈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俄罗斯当时政局不稳,近卫军发动宫廷政变,软禁彼得,强推伊凡,形成了双皇共治,公主摄政的离奇景象。而这种混乱政局,又导致了征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也一触即发,实在无暇东顾,而索菲亚公主还要时时提防彼得为夺回权力而发动政变。

沙皇亚列克谢有过两次婚姻,但前妻所生的13个儿女里只有费多尔和伊凡活到成年,其余都夭折了,而且费多尔和伊凡的健康状况都很差。而后妻纳利什金娜只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他的幼子彼得,1672年6月9日生于莫斯科的彼得是个健康的孩子。

亚列克谢去世后,费多尔继承的皇位,但他体弱多病,没多久也去世了。由于费多尔三世没有子嗣,只好在沙皇亚列克谢的儿女中挑选一人继位。此时,亚列克谢的孩子中,只有长公主索菲亚、伊凡和彼得还活着,当时伊凡16岁,彼得10岁。伊凡虽然年长,他和兄长费多尔一样孱弱,而且智力低下,双眼基本失明,根本无法统治国家。而彼得虽然既健康又聪明伶俐,而且一直被父亲宠爱,但是年龄尚小,不谙世事。

费多尔驾崩后,亚列克谢前妻的米洛斯拉夫家族推举伊凡,而后妻纳利什金家族支持彼得,双方开始了激烈地宫斗。

终于,纳利什金家族因获得了东正教会的支持而占据上风,大牧首伊奥阿基姆承认彼得是沙皇,并为彼得举行了加冕仪式。彼得加冕后,皇太后纳利什金娜担任摄政王,掌握了政权。这时,大贵族们纷纷倒向纳利什金家族,国舅纳利什金权倾一时,但他行事颟顸专横,引起了朝野不满。

那时驻守莫斯科的,是伊凡雷帝创建的射击军,由于长期欠军饷,他们处境糟糕。纳利什金家族掌权后,他们入宫请愿,要求补发所欠薪饷。可是皇太后纳利什金娜非但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还将一些军官处以撤职和杖责,他们的情绪非常愤怒。

伊凡的同母姐姐,长公主索菲亚决定利用射击军的不满,她谎称伊凡已经被纳利什金杀害,暗中煽动他们哗变,推翻纳利什金家族。1682年5月15日,射击军在霍万斯基公爵带领下攻入克里姆林宫,杀死其长官多尔戈鲁科夫和国舅纳利什金。危急之中,纳利什金娜把伊凡带到了射击军面前,关于他被害的谎言不攻自破。然而灾祸已经形成,射击军担心遭到报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想把纳利什金家族斩尽杀绝,他们继续大肆搜捕杀戮纳利什金家族的党羽,直到5月26日,暴乱才得以平息。

索菲亚策划的政变虽然成功了,却无法逼迫彼得退位,因为他得到了东正教会的承认。欧洲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反叛者只要能推翻原来的统治者,就能自己登基称帝,所谓成王败寇。但欧洲的王权只有得到教会的承认才是合法的,否则永远是叛乱者。

虽然无法让彼得退位,但射击军要求伊凡也要登基,并且以伊凡为第一沙皇,彼得为第二沙皇,以伊凡的姐姐索菲娅为摄政王,否则,他们还将继续对纳利什金家族的杀戮,纳利什金娜已不得不答应了禁卫军的要求。1682年7月,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伊奥阿基姆在教堂同时为两个沙皇加冕,俄罗斯的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两位沙皇共同执政的景象。

《白雪公主》《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的作者是?

《白雪公主》《小红帽》的作者是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

Grimm Jacob(1785~1863);Grimm,Wilhelm(1786~1859)

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兄弟俩分别于1785年1月4日和1786年2月24日生于美因河畔哈瑙的一个律师家庭,分别于1863年9月20日和1859年12月16日卒于柏林。两人的经历相近,爱好相似,并先后于1802年和1803年入马尔堡大学学法律。1808年兄雅科布在卡塞尔任拿破仑的弟弟威斯特法伦国王热罗默的私人图书馆管理员。1813年拿破仑兵败之后,威斯特法伦王国被废除,建立了黑森公国,雅科布任公使馆参赞,参加了维也纳会议。弟弟威廉从1814年起任卡塞尔图书馆秘书。1816年雅科布辞去外交职务,担任卡塞尔图书馆第二馆员。1819年格林兄弟获马尔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829年兄弟俩应汉诺威国王的邀请到格廷根 ,雅科布除任大学教授外,还和弟弟一起任大学图书馆馆员 ,稍后威廉也担任了大学教授。1837 年格林兄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写信抗议汉诺威国王破坏宪法而被 免去教授职务 ,这7位教授被称为格廷根七君子。格林兄弟被逐,后回到卡塞尔。1840年底格林兄弟应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任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在大学执教。1848年雅科布被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代表。兄弟俩去世后都葬于柏林马太教堂墓地 。

从1806年开始,格林兄弟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两卷集)和《德国传说集》(两卷)。雅科布还出版了《德国神话》,威廉出版了《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 》。1806~1826年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 ,编写 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在《德语语法》1822年的修订版中,他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则,后人称之为格林定律。他指出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历史上,辅音分组演变,在英语和低地德语中变了一次,后来在高地德语中又再变一次。事实上,格林定律只是大体上正确,后来由K.A.维尔纳加以补充。1838年底格林兄弟开始编写《 德语词典 》,1854~1862 年共出版第一至三卷。这项浩大的工程兄弟俩生前未能完成 ,后来德国语言学家继续这项工作,至1961年才全部完成。

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受浪漫派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他们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于鉴别真伪,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这些童话表达了德国人民的心愿、幻想和信仰,反映了德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格林童话集》于1857年格林兄弟生前出了最后一版,共收童话216篇,为世界文学宝 库增添了瑰宝 。格林兄弟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他们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雅科布·格林(1785-1863)与威廉·格林(1786-1863),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是德国的两位博学多识的学者——民间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但他们最卓越的成就,却是作为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搜集家,以几十年时间(1812-1857)完成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它包括200多篇童话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均脍炙人口。由于这些童话源自民间故事,作为学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图保持它们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显得比较粗糙,更适合低幼儿童阅读。

“格林童话”的最早中译本是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格林童话全集》,由魏以新据莱比锡“德国名著丛书”译出,包括“儿童和家庭故事”与“儿童的宗教传说”两部分,共210篇童话。此后根据它不断再版。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的作者是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安徒生事迹〗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

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8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

长篇小说6部:《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部: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罗斯基里达之夜》(????)。

游记6部:《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部:《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部:《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607余篇

〖安徒生资料〗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Fairy tales, Told for Children)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的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童话意义〗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丑小鸭》(The Ugly Duckling)《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婉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与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间,流连不去。

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而且这位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格尔木的主题佰爱娱乐会所怎么样?

还可以 服务什么的都挺到位,包厢装潢音质也都可以,价格一般般罢了,公主质量也很帮帮哦

睡美人属于哪本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还是《格林童话》?

格林!!

格林兄弟,

雅科布·格林(1785~1863)

威廉·格林(1786~1859)

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

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

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

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

《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活在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是语言学家和古文化研究者。两人在上大学期间结识了海德堡浪漫派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搜集整理的德国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给了兄弟二人启发。后来,这哥俩在黑森、美茵河等地访问善于讲童话的人,收集他们口中的故事,几年下来竟有百余篇。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早在1925年,国内就有《格林童话》的译本,由当时的河南教育厅编译处编成,内收《雪姑娘》、《六个仆人》等10篇故事,名为《格尔木童话集》,译者王少明。此后名家赵景深也曾译成《格列姆童话集》,收《乌鸦》等6篇,由上海崇文书局出版,但年代已不可考。

《格林童话》共收集多少故事,说法不一,有的说216篇,有的说211篇。193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魏以新的译本———魏是翻译名家,曾译有《闵豪生奇游记》等作品。这个译本共两册,据德国莱比锡"德国名著丛书"译成,含210篇,书前有《格林兄弟传》一文,名为《格林童话全集》。

商务的这个版本是解放前最全的译本,出版后备受好评。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在1956和1959年将它重版,此后人文社又不断再版,去年又在"名著名译插图本"系列中将其推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版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杨武能译本,早先曾由译林出版社在1993年推出,后包含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杨武能译文集》中,含故事206篇。杨武能译有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多部,是德文翻译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