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参崴到中国的航班还开吗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截止2022年9月2日还有飞海参崴的航班的城市有南京、天津、哈尔滨等,分别是南京吉祥航空江苏分公司、天津航空、南航、川航和俄罗斯奥罗拉等航空公司。

二、海参崴的历史

100多年以前这里生产海参,“崴”是洼地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称它为海参崴。 它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渤海的率宾府地。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元称永明城,清属吉林珲春将军管辖,本是中国固有领土。1860年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1862年,俄罗斯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俄罗斯远

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和名城之一。位于佐洛托伊角湾,东、南、西三面濒临日本海。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于1860年7月建市。该市总人口63万5千人,总面积56,154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春季温暖,夏季多雨,秋季晴朗干燥,冬季多风,降雪适量。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主要工业是海产品捕捞和加工、船舶修理,其他工业包括木制品加工、建筑、化学、机械、食品等。其主要出口货物有海产品、木材、有色和无色金属、船舶和轧钢;主要进口货物包括食品、医药、服装、汽车和家用电器。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是俄罗斯最大的港口之一,现已开通通往日本、中国、古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定期航线。该市远东船运公司与60个国家300多个港口可以通航。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铁路发达,最大的铁路公司--远东铁路分部设在该市。符拉迪沃斯托--哈巴罗夫斯克铁路是俄罗斯重要的铁路干线。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是俄罗斯重要的科技、文化中心。这里有众多的建筑、文化纪念碑、科技中心和教育机构。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友好城市包括美国的圣迭戈、塔科马、朱诺;日本的秋田、涵馆、新泻;韩国的釜山和中国的大连与烟台。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中心。铁路直达莫斯科,一年四季均可通航(11月-次年3月份靠破冰船)。航空通往俄罗斯各地,公路四通八达。

符拉迪沃斯托克有多所科研机构,9所高等院校,还有3座剧院,4座博物馆。

海参崴-景点简介

海参崴,100 多年以前这里生产海参,“崴”是洼地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称它为海参崴。 1862 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边疆区行政、工业、文化、商业中心。面积 700 平方公里,人口约 200 万。位于莫拉维耶夫 阿穆尔半岛之上。市内有五个区:列宁区、五一区、别尔沃列琴斯基区、苏维埃区和费伦多斯基区。海参崴是太平洋岸畔的世界名城,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它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国称北海),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 23 空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

海参崴是交通要塞,海陆空运输都很发达,距中国珲春市 180 公里。有直达莫斯科的铁路线,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海参崴是海员城、渔业城、商业城,市内有多类企业及工厂: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船舶制造厂、工具厂;各大食品加工厂:渔类加工厂、肉联厂、糖果厂、牛奶厂等。海参崴又是文化城市,市内有远东大学、工艺大学、海军学校、综合技术学校、医科大学、艺术学院等。 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就在这里,它全长 9288 公里,是联接欧亚文明的纽带。

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着军港、渔港、商港叁种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业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业为主;土产以鹿茸及人参最着名。海参崴也是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城市,目前有以俄罗斯人、中国人、朝鲜人为主。海参崴约有 90 多万人,居民以军人居多、部份为渔民。

注意事项:

1. 携带相机、摄影机前往景点拍摄时,须看入口处告示牌是否需要收费或可否摄影,相机收费价格约为美金2~5元,摄影机收费更高。

2. 在外使用洗手间,约收费3卢布。

3. 通关时,若携带超过1500 美元外币者要向海关申报,未申报视同违法。

港口是这座城市的心脏,它分为军港、商港和渔港,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海运往来,如中国、日本、加拿大等。此外,城市的空中航线也是四通八达,每天这里都有飞往莫斯科等地的班机。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都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

三、海参崴在什么地方?和什么名人有联系?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朝俄边境附近。现在是俄罗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

中国历史上在海参崴的名人我知道一个:

“双合盛”创始人张廷阁(1875-1954年)号凤亭,山东掖县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张廷阁走了“闯崴子(海参崴),拾金子”之路,最后成为“双合盛”:火磨的创始人。1898年,张廷阁只身来到海参崴,入股郝升堂在海参崴开的“双合盛”杂货铺。由于郝升堂赏识张廷阁的经营才干,他很快当上了杂货铺的副经理。由于张廷阁经营有方,使“双合盛”有了很大发展。他不仅在海参崴租地建楼、设立分号、扩充经营项目,而且业务扩展到莫斯科、大阪、横滨、香港、新加坡等地,成为海参崴商界首富。1915年,张廷阁在哈尔滨收购了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办起了“双合盛制粉厂”。1916年,张廷阁升任双合盛经理.于是他将设在海参崴的总账房迁至哈尔滨。这一年,他又收买了前永盛公司的双城堡火磨;1919年,又买进香坊双盛泰油坊。至此,双合盛在海参崴的资金全部转回国内,张廷阁也结束了自己在国外的经营活动。1920年,他投资100万现大洋,在松花江边兴建了一座大型制革厂。这是哈尔滨民族资本大规模投资皮革工业的开始。同年,张廷阁又从德国订购了成套精油设备,准备兴建精油厂。1924年,张作霖下令收回东北内河主权,并指定由“双合盛”等三家企业合资收买并接办俄国索斯金公司的轮船。其后,成立了“奉天航运公司”,张廷阁出任经理。1925年成立了“双合盛无限公司”,张廷阁任总经理。1927年,张廷阁开办了“兴记航业公司”。至1930年,“双合盛无限公司”成为哈尔滨民族工商业中资本雄厚、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北京政府农商部称“哈埠双合盛火磨资本雄厚,为华商之冠”。张廷阁对企业实行严格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对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从而使双合盛得以迅速发展。双合盛的“五星”牌啤酒,不仅行销内地,而且在港、澳和东南亚也打开了销路,产品供不应求。双合盛的“红雄鸡”牌面粉,更是远近驰名。双合盛制粉厂在哈尔滨制粉业中,是设备最先进、产量最大、产品质量最好、信誉最高的厂家。东北沦陷时期,张廷阁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虽任伪职,却善于应付,不失国人身份。在紧要关头,尽可能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做一些有益于民族的事。1954年1月,双合盛制粉厂因火灾被毁。1956年,双合盛啤酒厂、双合盛火磨等都实行了公私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