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是什么关系?

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关系:文成公主是金城公主的长辈,在文成公主死去的时候,金城公主还没有出生

1、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2、金城公主(698年—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扩展资料:

1、文成公主的主要功绩: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2、金城公主的主要功绩:金城公主沿着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旧道入藏,吐蕃为迎娶公主凿石开路。景龙四年底,金城公主一行抵达吐蕃逻些。吐蕃赞普专门为她修建宫城居住,并尊称其为“可敦”。金城公主进藏时带去几万匹锦缎,还有许多书籍和乐工杂伎,对唐蕃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城公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成公主

二、同样是远嫁吐蕃的大唐公主,为何金城公主被人遗忘了?

同样是远嫁吐蕃的大唐公主,我们只记得文成公主的贡献,但是金城公主也是远嫁吐蕃,却很少有人记得。为什么金城公主这么被众人遗忘呢,我认为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我们都知道大唐是一个国力强盛的王朝,为数不多的实现了大一统,疆域辽阔,文化、经济一片繁荣之态。但是即便如此,也还是免不了与边界之国的摩擦,据史料记载,那个时候吐蕃和大唐王朝一直存有战乱纷争。

吐蕃是个蛮夷国家,当时的很多东西都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始终要比大唐国力弱一点。不过又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屡屡和唐朝发生战争,却始终战败。作为战败国,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吐蕃带了很多礼品来求取大唐公主,以示和平共处。大唐也烦于吐蕃的骚扰,为了两国的和平,也就有了和亲的开端。

最有名的便是文成公主入藏了,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口口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为吐蕃带去了佛像、玉饰、金器,以及刺绣花样和饮食文化,还有很多农耕方面先进的技术。这些在西藏大受欢迎,文成公主也因为爱戴藏族人民,深受其拥护;更是因这次和亲,吐蕃与大唐达成了和平互交,而青史留名。

其实金城公主当年也是为吐蕃与大唐的和平友好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入藏时,同样为西藏带去了众多的文明文化。但是我想,由于文成公主先人的丰功伟绩在前,金城公主反而被掩盖住了光芒,前人盛极一时的光芒让这个公主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样被遗忘的还有弘化公主,她们都在两国的建交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却被世人遗忘。

三、金城公主入藏的意义与贡献

金城公主入藏的意义与贡献是:

1、发展并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3、加强了汉藏双方的文化交流;

4、形成了汉藏两族世代和亲的制度。

金城公主(?—739),唐中宗养女。神龙三年(707),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景龙四年(710)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至吐蕃,赞普为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

四、历史上有名的皇后和公主有那些?有些什么事迹?能详细说说吗?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长平公主明末极著名的人物,《帝女花》的主人公。她身为末代公主,并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作为,然惟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然而时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除了认命,还能怎样?救得伤,救不了命啊!她的命运同《红楼梦》里的巧姐有几分相似,然而后者幸有刘姥姥相救,可是长平,谁能救赎她呢?永泰公主永泰公主(?—?),北魏宣武帝元恪之女。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北魏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来到明练寺(在嵩山东峰太室山)削发为尼,潜心修佛,由于她乐善好施,经常将朝廷供给给她的钱粮赈济给周围的苦难百姓,因此,深受广大僧俗百姓的崇敬和爱戴。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为纪念永泰公主的功德,嵩岳寺僧人道莹奏请皇帝整修明练寺,奉祀永泰公主,更名永泰寺。 平阳公主唐高祖女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升平公主这位公主的名字没有确切的传下来,但是她的封号:升平公主,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齐国昭懿公主(753年—810年),唐代宗李豫女,母崔贵妃。始封升平公主。下嫁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大历末,寰内民诉泾水为硙壅不得溉田,京兆尹黎干以请,诏撤硙以水与民。时公主及暧家皆有硙,请求保留,代宗说:“吾为苍生,若可为诸戚唱!”即日毁,由是废者八十所。 解忧公主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她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王,直到年过七十岁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甘露三年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在她回来的时候,还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 南宫公主南宫公主(?—?),西汉人,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女,皇后王娡的第二个女儿,汉武帝二姐。元朔六年(注:前123年),侯申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国除。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对这一段的注释为:“南宫公主,景帝女。初,南宫侯张坐尚之,有罪,后张侯耏申尚之也。”说明南宫公主先嫁给南宫侯张坐,后嫁给耏申。 高阳公主高阳公主,痴情悲凉;婚恋经历,毁誉沧桑。美丽任性之公主,或曰骄奢淫逸,放荡不羁;或曰执着情爱,蔑视纲常;一代争讼纷纭之传奇女子,一曲哀怨凄婉之情感哀伤。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锺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出身名门。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建宁公主建宁公主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人物,她最后成为主人公韦小宝的七位夫人之一。建宁公主的原型是和硕建宁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其母为庶妃奇垒氏。她是康熙帝的姑姑。建宁公主初号和硕公主,又称和硕恪纯公主、金福格格。公主于顺治十年(1653)13岁时下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载入《清史稿》的最后一位公主,是恭亲王奕欣的女儿,恭亲王奕欣是咸丰皇帝的异母弟,辛酉政变后,慈禧慈安垂帘听政,奕欣成了总揽外朝内廷大权的重臣。其长女生于咸丰四年二月。当时慈禧太后对其恩宠有加,宣其女进宫生活,破格赐称荣寿固伦公主。 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小名裹儿。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她曾向中宗请求立她为皇太女,权力欲望特别强。不料在这场宫廷政变中。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技高一筹,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立相王李旦为帝,安乐公主也死于这场政治漩涡中。

五、唐朝共有几位公主入藏

1、文成公主(625-680),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2、金城公主(则天圣历元年(698)前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李姓,唐宗女,和亲公主之一。生父为嗣雍王李守礼(672?—741),养父为中宗皇帝(656—710)。步曾祖姑文成公主之后尘,出降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即尺带珠丹,松赞干布玄孙,698—755)

六、唐代的公主有多少,都叫什么名字.

唐代的公主有227位。

比如:

1、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2、襄城公主: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长女,下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萧瑀的儿子萧锐。

公主个性孝顺友爱,行为符合礼法,太宗屡次下诏给其他公主要以长姐襄城公主为榜样。依例,公主嫁后不能住在夫家,而要新建公主府,襄城公主却推辞:“儿媳对待公婆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早晚侍奉在身边,如果不住一起,那么晨昏定省的礼节就会缺失。”于是,只是整修了一下开化坊的萧瑀府,门列双戟以符合公主府的标准。

永徽二年(651年),襄城公主在恒州去世,唐高宗命所有命妇都在朝堂上哀悼,又派工部侍郎丘行淹专门去吊祭,并赐陪葬昭陵。灵柩经过长安故城之西,唐高宗登楼送葬,望灵大哭,襄城公主和萧锐合葬。

3、太平公主: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4、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今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 。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

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唐贞观12年(638),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5、金城公主:本名李奴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对唐蕃交往有所贡献,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阳昭公主

百度百科-襄城公主

百度百科-太平公主

百度百科-文成公主

百度百科-金城公主